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石刻:鸵鸟与陵前石像

中国古代石刻:鸵鸟与陵前石像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鸵鸟原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几乎遍布秦岭以北的黄土分布地区。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鸵鸟在我国逐渐消失了。汉代以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往更为频繁,关于他们遣使贡献鸵鸟的记载也很多,有唐一代尤为突出。唐高宗永徽年间,吐火罗遣使献大鸟(鸵鸟),高宗将其献于昭陵。虽不能确指杨震墓前石鸟即是鸵鸟,但也说明陵墓前设立珍禽石像的葬俗早已有之。乾陵及以后诸唐陵均置鸵鸟,具体位置在翼马之北、石马之南,成对称分布。

中国古代石刻:鸵鸟与陵前石像

鸵鸟原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几乎遍布秦岭以北的黄土分布地区。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鸵鸟在我国逐渐消失了。东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西域的鸵鸟曾作为贡品运到中国。汉代以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往更为频繁,关于他们遣使贡献鸵鸟的记载也很多,有唐一代尤为突出。唐高宗永徽年间,吐火罗遣使献大鸟(鸵鸟),高宗将其献于昭陵

其实陵前设置石鸟,东汉时期已有。《封氏闻见记》卷六羊虎条载:“后汉太尉杨震葬日,有大鸟之祥,因立石鸟像于墓。”虽不能确指杨震墓前石鸟即是鸵鸟,但也说明陵墓前设立珍禽石像的葬俗早已有之。既然唐高宗可以把吐火罗贡献的鸵鸟作为珍禽和纪念物献于昭陵,那么武则天把鸵鸟作为圣君明世出现的祥瑞和大唐皇帝怀远之德的象征,雕成石鸵鸟置于高宗乾陵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乾陵及以后诸唐陵均置鸵鸟,具体位置在翼马之北、石马之南,成对称分布。

图2-7 建陵鸵鸟(www.xing528.com)

鸵鸟为剔地高浮雕,刻于长方形的石屏之上,鸵鸟、石屏、底座为一整块石料凿成。鸵鸟或走动,或站立,或伸颈张望,或屈颈梳理羽毛,晚期的鸵鸟头上多有两角,站立于山峦之上,有的鸵鸟羽毛刻画得非常细致,犹如鳞片(图2-7)。

【昭陵六骏】

“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其名称分别为什伐赤、青骓、特勒骠、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太宗为纪念战功,将其雕刻上石,陈列于昭陵北司马门外,习惯上称之为“昭陵六骏”。相传马的图样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六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简练明确的造型,圆熟浑厚的手法,栩栩如生地突出了马的性格和六骏在战阵中的不同遭遇,同时表现了初唐写实性强的艺术风格。

六骏中“飒露紫”、“拳毛騧”在1914年被美国人运走,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在1918年即将被盗运时因当地人阻止未遂,先存放于陕西省图书馆,后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六骏是我国古代雕塑史上千古不朽的艺术杰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