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魂:南宋石刻的发现与保护

石魂:南宋石刻的发现与保护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很多事情不能脱离历史现实而论,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的建造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次次的奔波,在吃不准的时候出市出省去邀请对口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最终有了定论:这些石刻大多是一些南宋时期的墓前神道石刻,而且能够填补我国南宋时期相应历史遗存的空缺。同时多方呼吁进行初步保护,他们的努力也引起当时的鄞县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意识到南宋石刻的历史价值,走上了政府文物鉴定、申报和保护的途径。

石魂:南宋石刻的发现与保护

刘平平

南宋石刻公园负责人,宁波文化研究会会员。

口述时间:2019年12月19日下午

口述地点:东钱湖管委会刘平平办公室

采  写:赵淑萍

赵:刘老师,我先前采访了几位文保专家和史氏后人,大家对建造南宋石刻公园似乎贬褒不一,但是对您都充分肯定。这让我很好奇。您曾是南宋石刻公园的负责人,您能谈谈吗?

刘:对创建南宋石刻公园,大家有分歧很正常,因为从文物保护角度是讲究原址地保护原则,就是说文物遗址最好在原址地,就地保护,不要动。原因是当初设置这些阴宅时,在风水、周边地理环境、保存方法等方面都有考虑的,而这些遗存物有的能够起到真实反映古人文化心理和思维模式、行事逻辑、方法等作用,对我们后人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但是,很多事情不能脱离历史现实而论,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的建造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段时间,大家对这些南宋石刻的保护是没有意识的,乡人对他们身边的石人石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也包括那些生活在东钱湖边的史家后裔。什么原因呢?“文革”中主张破四旧,这些石刻都成了所谓封建迷信的东西,当时南宋石刻被大量破坏、捣毁,严重程度是彻底颠覆了现在的文物保护原则的,以至于“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状态仍然没有相应的改变。那些石刻在环东钱湖的山间田头横陈一片。而到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有些有心人逐渐意识到文物可能具有的历史价值,慢慢引起了相应的思考和行动,但同时偷盗这些文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文物本身的安全保护问题随之摆上桌面,是先采取行之有效的“粗犷式”保护还是坚持原址地保护?如果还是坚持原址地保护,谁能保证它们不被偷被盗?选择题就放在眼前,东钱湖有关部门权衡利弊后采用了第一种方法。

图019
石刻公园内景(史凤凰摄)

图020
石刻公园内景(史凤凰摄)

80年代后期,原下水乡干部、业余文保员史永和先生,有一天在下水田野上看着那些石人石马陷入沉思,他想这些石刻也许会有历史价值,就用相机拍了现场照片,积极寻找鄞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能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业的调查和考证。后经人介绍找到了当时甬城颇有名气的曹厚德、杨古城等一批文保、文化和工艺美术专家。那时去东钱湖的交通很不发达,出自对文物的朴素情感,曹、杨等老师们不惧严寒酷暑风吹雨打,每次从城里坐车到莫枝后再专门坐船去下水,然后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进行田野调查。一次次的奔波,在吃不准的时候出市出省去邀请对口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最终有了定论:这些石刻大多是一些南宋时期的墓前神道石刻,而且能够填补我国南宋时期相应历史遗存的空缺。同时多方呼吁进行初步保护,他们的努力也引起当时的鄞县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意识到南宋石刻的历史价值,走上了政府文物鉴定、申报和保护的途径。当时鉴于那些石刻数量不少,遗散范围广,顾不周全,很难履行政府保护职责,就产生集中起来委托专人管理的保护办法,最后选址东钱湖上水下庄黄梅山麓作为临时堆场,聘请一个业余文保员进行专门看顾。后来,随着那些专业人员的参观、考察、传播,东钱湖南宋石刻群先后获评县级文保单位、市级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为了加快东钱湖的旅游开发进程,宁波市政府决定成立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为了进一步提升东钱湖旅游开发建设的文化内涵,经申报批准,于2005年开建南宋石刻公园。为了创建该公园,有关部门当时是专门去国家、省、市文物部门进行过专项汇报的,有关专家也来实地论证过。那些原本散落在山谷沟壑间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石刻被陆续迁移到东钱湖上水村黄梅山麓、以史渐墓道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内。后来进行分期开发,园内也有一些明清、民国时期的石刻和石刻复制品。今天看来,南宋石刻精品数量还不够。当然也有些原址地可以保护的也迁来了。那是因为整个墓道石刻已经被破坏了,留着孤零零的一两件也没意义。比如,原史渐墓道石刻是有残缺的,就把史弥远母亲周氏墓道石刻也迁过来了。

赵:刘老师,您参与了石刻公园的建造吗?

刘:我来的时候石刻公园已经开建了。我本来在海曙区一街道办事处从事非公党建工作,2006年6月,我看《宁波日报》上有招聘南宋石刻公园负责人的启事。我对历史、文物一直很有兴趣。得知信息,我在休息日专程从海曙区来到石刻公园建设现场看了,很震撼,很有感觉。回来就查阅了资料,兴趣更加浓了,所以积极参加了招聘。我记得当时考试方式是笔试加面试,面试时,专家组成员都是宁波文化、旅游方面的专家,最后我被选上了。

赵:刘老师,看来,您对南宋石刻是很有情怀的。您能谈谈您对南宋石刻的认识吗?

刘:我们宁波城市的口号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主推天一阁宁波港。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口号尚未充分体现宁波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当然这也可能是相应时间内的最好选择了。宁波的东钱湖南宋石刻是稀有的国家级历史资源,是一个史志有记载、实际有遗存、家族有传承的系统完整的地方历史文化遗存,弥足珍贵,而且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作为宁波市的一张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有些人可能对墓葬品忌讳,其实墓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限于当时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环境,许多历史文化传承记录都靠大量墓葬物品来予以延续,这在世界各地也是一种普遍规律。例如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维也纳中央公墓等,当然还有我国的秦陵兵马俑,现今都是著名的景观。中国古代的墓葬很有讲究,按照墓主人生前等级的不同,坟墓的称呼也不同。南北方关于坟墓的形态差异很大,如北方的“墓”一般是平的,走地下,不高于地面。坟呢,南方居多,是在墓上堆土,高起来,表征很明显,所以很容易被找到,被盗挖概率大,导致十坟九空。所以现在展现的墓葬物品北方比南方要丰厚得多。

图021
石刻公园内景(史凤凰摄)

图022
石刻公园内景(史凤凰摄)

图023
石刻公园内景(史凤凰摄)

中国历朝都会有自己的文化遗存。南宋153年历史,偏安江南一隅,在临安(今杭州),但现在杭州挖掘南宋文化很吃力,南宋虽然建都杭州150年,至今几乎没有一件完整的南宋历史遗存。而东钱湖的南宋石刻群,有人称它为“江南兵马俑”,颇为恢宏壮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说到南宋石刻必然要说到四明史氏。大部分南宋石刻是史氏家族的墓道石刻,这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就说整个南宋王朝153年历史,曾有宰相数十个,依据朝廷规制,每个宰相及其家属、家族都能在墓前享受神道石刻的荣耀,但至今在全国各地发现类似石刻的数量有限,唯有东钱湖史家的墓前神道石刻被大量地保存了下来。这有待有心人来研究它、剖析它。另外,当地民间有说法,说太公史简的墓做在龙穴上,荫了东钱湖的风水,而且一直没有动过,史家才有从一介平民到后来三宰相、五尚书、七十二进士的辉煌。从历史上看,东钱湖的史家无疑是宁波城有史以来最大的名门望族,他们不仅在东钱湖,也在宁波月湖附近,包括过去的江东张斌桥都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

赵:刘老师,您在担任石刻公园负责人的时候,一直在为宣传南宋石刻努力吧。能谈谈您印象深刻的一些事吗?石刻公园的活动,这些年我从报纸上、从朋友们口中也知道一些。我印象挺深的是,有一年你们邀请300名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游公园。您好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这些为宁波建设做出贡献的“新宁波人”,平时很少有机会游玩。春节让他们好好放松,在宁波过一个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的年。当时我看了报纸很感动,我想,一个城市的爱心和文明往往是从这些细小的地方体现出来的。(www.xing528.com)

图024
石刻公园内景(史凤凰摄)

图025
石刻公园内景(史凤凰摄)

图026
石刻公园内景(史凤凰摄)

刘:很多时候,我不仅仅是一个负责人,更是一个尽责“导游”。南宋石刻公园开园以来,有各种层面、各种年龄的来访者。有文史考古界的专家,有各级领导,还有广大的市民朋友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008年,杭州湾大桥开通,假期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全国中学生的考古夏令营、《东南商报》和社区大课堂活动、老知青的钱湖之约等,我都参与了讲解。我在跟各级领导包括宁波市的核心领导参观讲解时,一直在推介南宋石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希望引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这当中,也有不少媒体来采访过。就如2013年《中国青年报》记者来采访我,我就说到了石刻文化的重要性,上海电视台曾来做过一档专题节目。对于东钱湖石刻群,我认为有必要加深研究,从中发掘石刻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赵:当时《中国青年报》发了采访文章吧?

刘:是的,记得后来还有许多网站,比如人民网、新浪网和中国文明网都转载了。

赵:刘老师,我记得有一次看到新闻,您还上过央视吧?

刘:那是2014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的《城市1对1》,是我们的城市对话荷兰鹿特丹。宁波电视台主持人贾军老师和我应邀介绍宁波。

赵:您能说说你们节目现场的一些情况吗?

刘:是这样的,在央视主持人李晓东的引领下,贾军和鹿特丹的一位城市代表以嘉宾主持的身份在台上讲述,我和鹿特丹的另一位城市代表则是作为嘉宾坐在台下。我们的身边,还坐着好多在北京工作学习的宁波人。在录制现场,我介绍了东钱湖南宋石刻,贾军老师则讲述了红帮裁缝、老外滩、猪油汤团的故事。除了我们的介绍和讲述,中间还穿插短片。此前,节目组来到宁波进行了外景拍摄,到老外滩、雅戈尔集团以及我们的石刻公园进行了拍摄。

◆ 附文:载《中国青年报》2013年8月30日第4版

南宋石刻文化,东钱湖的灵魂

臧 航 杨亮庆

“文化就是灵魂,人类不只是由物质生成的,到一定阶段,人类需要文化来净化心灵,让灵魂在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得到安慰。文化,无论在哪一类活动或经济产品开发中都处于核心地位,最具有长远可持续发展性。”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负责人刘平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宁波东钱湖的怡人风光和隽永风情包含了江南几千年的历史,历经沧桑,积淀了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古迹。南宋石刻公园位于钱湖东岸下水庄黄梅山麓,是东钱湖文化的精髓之一。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城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宁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宋石刻公园内的南宋石刻群经过800多年历史沧桑,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雕刻之精、分布之集中、保存之完美在中国尚属唯一。

浩浩的钱湖水,为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洗去了千古奇冤。东钱湖人史浩位列宰相时,屡次上奏朝廷,揭发已死的奸臣秦桧祸国殃民、陷害忠良的罪状,极力为岳飞申冤,最终沉冤昭雪。史氏家族因匡扶正义、铲除奸佞而声名远播,流传下“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侯”的嘉誉。史家留下的墓道石刻填补了我国自秦汉以来墓道石刻南宋时期的空白,并有着“北有秦陵兵马俑,南有钱湖石刻群”之说,堪称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穿越时空,邂逅南宋,魅力之旅,与众不同。”这是一位游客对南宋石刻公园的印象。南宋石刻公园以“品味艺术,闵怀历史”为基调,集中展示了石刻文化,再现了古时民居的生活场景,为建筑学、文物学、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开展中国南宋至明清时期职官、衣冠、雕刻、殡葬等社会制度乃至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形态等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作为极具历史韵味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瑰宝,南宋石刻承载着东钱湖的记忆,向世人展示了东钱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南宋皇朝在杭州生存了152年,杭州是一座深受南宋文化影响的城市。但是很遗憾的是,杭州没有一个完整的历史遗留。蒙古崛起后,建立了元朝,有组织、有目的地将南宋所有可以看到的东西全部毁坏。因此,这些南宋石刻格外珍贵。

走进南宋石刻群,仿佛走入历史长廊,这是休闲之旅,也是文化之旅。人们在得到身体上享受的同时,也得到心灵上的升华,精神上的感悟。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纵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无论走多远,根永远留在那里。这也正是南宋石刻群深受港台同胞喜爱的原因,他们不远万里回来寻找属于他们的文化。

刘平平表示,为了让南宋石刻公园作为南宋文化的载体更为大众所知,还要挖掘石刻文化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以便更好地让人接受。社会整体的发展是综合性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力的宣传和引导。未来这里将会成为珍贵的宝藏,要加大力度进行研究,让其中优质的历史精华为大众所共享。

南宋石刻文化是东钱湖的灵魂。对于东钱湖而言,石刻园不仅是东钱湖亮丽的名片,更是极富特色、极具价值、独树一帜的文化标志,也是综合实力的展现。南宋石刻填补了我国南宋时期雕刻史、美术史的空白,为考古学家追溯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群像留下了丰富的考证线索,更见证了东钱湖文化鼎盛时期的辉煌,成为历史文化风貌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呈现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