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稀世瑰宝:东钱湖南宋石刻发现保护实录

稀世瑰宝:东钱湖南宋石刻发现保护实录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做东钱湖南宋石刻的口述史。说到南宋石刻,最大的当然是东钱湖石刻群,以史氏家族神道前的为主,但宁波其他地方也有。东钱湖旁边的高钱村这里,余天任墓道的石刻也不少。比如,东钱湖石刻群中有明代的内阁大臣余有丁的墓前石刻。拆下的老构件开始放在东钱湖的平水堰,后来又被移到了南宋石刻公园。老祖宗传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东钱湖南宋石刻都是稀世的瑰宝。沈明伦已经离世了,我想关于南宋石刻的事,你可以采访龚国荣。

稀世瑰宝:东钱湖南宋石刻发现保护实录

王介堂

1948年12月出生,宁波人,斋名牧余斋。宁波文化研究会会员、宁波诗社社员、宁波政协书画研究会会员等。熟悉地方文史、掌故,参与多部地方志书和专著的编写。曾被评为全省优秀业余文保员、宁波市“薪火相传——最美文保员”。

口述时间:2020年2月18日晚

口述地点:线上口述

采  写:赵淑萍

赵:王老师您好!本来应该来拜访您,但在疫情期间,还是电话采访吧。我在做东钱湖南宋石刻的口述史。我想,您是我们文保界的老人,这南宋石刻的保护活动您肯定是参与了的。

王:赵老师好!我参加南宋石刻保护的一些活动是从1993年开始的。这个活动最早是曹厚德、杨古城两位老师发起。他们都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对雕塑有研究。“文革”结束后,佛教界人士赵朴初老人曾经找人修复浙东名刹天童寺和阿育王寺里的佛像,要求在一年半内完成,曹厚德老师勇挑重任。后来,曹厚德老师又和杨古城老师编著出版《中国佛像艺术》一书。他俩奔赴全国各地考察,见识广,鉴别能力也强,当然他们会把各种雕塑放在一起比较。我估计,他们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南宋石雕了。1995年夏天,海曙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者协会、宁波工艺美术学会与宁波天行书友会组织了宁波的首次乡村文化之旅,就是去看东钱湖石刻。当时大约四十人吧,由曹厚德、杨古城老师带队,王重光老师也在。王老师是很有感染力的,因为他的演说声情并茂,很会带动气氛,所以大家印象尤其深刻。后来,又有几次文化之旅是去看东钱湖石刻的。

赵:除了文化之旅活动,您平时也和杨老师他们一起去寻找石刻吗?

王:也去。我记得,每次去都是当地的文保员陪去。好像下水那边,有父子二人都是文保员的,名字我倒也没记。那些石刻都是在天外(野外)的。去的地方又滑又陡,有的爬满青苔,有的荆棘丛生,我们还得戴上手套,一不小心手会被刺开。墓葬,除了皇陵,一般都在比较僻静的地方,常常是在山岙里,小路进去,路也不好认,要连续去几次才记得住。

图034
和杨古城老师一起考察文物

赵:王老师,你们去了那么多次,您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事?(www.xing528.com)

王:有一次年末去找很大的一块碑。那天天气很冷,还下雪子。

赵:是去找史浩的神道碑吗?

王:不是,应该是史家的另一位高官。那块碑长3米多,厚30多厘米。那里倒还好,地方大,附近还有人种菜。

赵:王老师,你们每次去,应该是给自己布置了任务的,回来是不是都要记录下来?

王:是的。当时条件很艰苦。杨老师有照相机,我们还没有。每次去,他会一张一张拍下来,我们拿着尺子丈量,定方位,然后在地图上标一标,回来整理一下。有部分资料我们就交给了鄞县文保所。说到南宋石刻,最大的当然是东钱湖石刻群,以史氏家族神道前的为主,但宁波其他地方也有。有一次我们去梁弄镇西岙村,那是南宋孙大年父子墓道。很有趣的是看到石像生都半埋土中,可能是山洪冲下的泥土堆积所致。在奉化莼湖许家山舒滋墓道,因为有一道堤堰,石翁仲半身浸泡在水中。东钱湖旁边的高钱村这里,余天任墓道的石刻也不少。而且,不仅有南宋的石刻,还有明代、清代的。比如,东钱湖石刻群中有明代的内阁大臣余有丁的墓前石刻。石刻看多了就会触类旁通的。同个时期的刀法、风格、神韵都比较相似。比如,我看到余有丁的,就想起同岙他父亲余永麟的,现在应该在九峰墓园,那石翁仲的体量、表情都差不多。有可能余有丁官做得大,把父亲的墓也修了,请的是同一批石匠。王应麟的墓也在余永麟墓不远的地方,他的墓前石刻估计是外地工匠做的,是湖州、长兴那一带的。因为宁波好多石刻用的是本地的梅园石、青石,比较细腻。而王应麟墓用的是太湖石西乡章水集士港的南宋石刻也有很多,但档次不如东乡的。因为史氏家族位高权重,当然墓前石刻也来得有气势,做工也考究。东钱湖大慈山史弥远母亲周氏墓前的石刻非常细腻,那马面部的经络都看得分明,整个很有质感、立体感,栩栩如生。以前我们送佛罗伦萨的文臣武将,也是按照周氏墓前的石翁仲复制的。

图035
考察余天任墓道石刻

赵:王老师,说起文物,您可真是如数家珍。

王:我小时候就喜欢看这些东西,而且总要搞清楚来历。以前天一阁东园内有石像生,是祖关山搜集来的。白云庄内的是万安桥拿来的。有一次我去看明代陆尚书的墓,被工程车碾伤了左腿,导致粉碎性骨折,留下后遗症

赵:王老师,文物集中保护您怎么看?

王: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集中,在天外(野外),没人管顾,就要被风化或者被盗走。我记得,以前去慈溪看袁韶墓,在山谷里。那石翁仲就躺在路边,身首异处。后来,一直到八几年,头胶住了,但是半年不到,就不翼而飞。现在的南宋石刻公园建成前,一些石像生已经集中在那儿保护了。有一次,一武将被盗贼分割成两半,被偷走了。我们跑去看,还看到拖拉机印。横溪郑清之墓前石刻中,有一个马头,很长。由此推算出,那马的体量很大,被称为“南宋第一马”。可是,马被敲碎,头在桃树丛中。后来他们想把马头放横溪水库作为一道景观。我们劝说,村里就用5000元仿制一个,不然肯定被盗。还有件事不知你听说过吗,原江东有座古桥张斌桥,因城市建设被拆。拆下的老构件开始放在东钱湖的平水堰,后来又被移到了南宋石刻公园。再后来,天宫庄园旅游公司老总蔡国成把构件从东钱湖找来,照着老照片,重新造起来。现在这桥就在天宫庄园西江古村。可是缺了很多东西,栏杆上的雕饰和石雕没了。此外,从老照片看这个桥上有四个白象雕饰,如今留存的仅有一个。老总在桥对岸的石墙上贴了张悬赏令,承诺如果有人能提供张斌桥的原构件,他愿意奖励2万到5万元,这个奖励的数额没有上限。老祖宗传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东钱湖南宋石刻都是稀世的瑰宝。本来在乡间默默无闻,任由风蚀、破坏。我们做了工作后,名声大噪,而且大部分被评为全国文保。我们的一些文保员能讲能写,而且特有责任心。不仅是南宋石刻,前童古镇、药皇殿、张苍水故居……如果不坚持,不呼吁,可能现在就荡然无存了。有两位新闻工作者龚国荣和沈明伦,对我市文物保护贡献最大。他们不断宣传、呼吁,要留住我们城市的遗存。沈明伦已经离世了,我想关于南宋石刻的事,你可以采访龚国荣。他和杨古城老师合著了《南宋石雕》。这样吧,如果有什么能想起来的,我会再联系你。

赵:谢谢王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