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钱湖南宋石刻墓惊现史嵩之墓与继室墓

东钱湖南宋石刻墓惊现史嵩之墓与继室墓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曾在东钱湖看到过据说是史嵩之太公的墓,也有盗洞,不知道究竟是史嵩之的原配夫人陈氏之墓,还是他用来掩人耳目的“假墓”。专家们通过墓顶上的圹志证实了墓主人就是南宋史家的第三个丞相史嵩之。在这个墓北面两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另一墓葬,是史嵩之的继室赵氏夫人的。

东钱湖南宋石刻墓惊现史嵩之墓与继室墓

史安福

史氏后人。曾任宁波轻纺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宁波四明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现为宁波四明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

口述时间:2019年11月14日下午

口述地点:鄞州史安福工作室

采  写:赵淑萍(史凤凰同行)

赵:史老师,您好!最先在媒体上看到您,是报道您怎样将轻纺城管理得风生水起的,后来,您的名字就和四明史氏连在一起了。

史:我已经退休二十年了,现在很多信息不灵通了。

赵:我今天请史凤凰老师带我来拜访您是为了了解南宋石刻的事情。

史:这个应该是杨古城和曹厚德老师最了解。可惜曹老师已不在世了,但杨古城老师还健在,就住在江东。

赵:我已经去采访过他了,但我也想听听您的。

史:我真的很感谢杨古城老师他们。以前,作为史氏后人,我们知道自己祖上十分荣耀。“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而且,出了七十二个进士,五个尚书。考中进士就已经不简单了,何况有这么多大官,祖上还有七十二支王坟的说法。我们知道祖坟就在东钱湖一带,但是,具体的却无从知道,也没有去山岙里找过。当时,我在轻纺城担任经理,也管着工艺品市场。曹厚德、杨古城老师是工艺品厂的,我们很早就认识。有一次,他们对我说:“你知不知道你们史氏先祖的墓在哪里?我们现正一一查证呢。”我很感动,那时他们已经退休了,为了文保事业还四处奔走。没有车,都是坐公交或走着去。为了勘察,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只好啃干粮。我有些过意不去,有时就帮忙借个车给他们这些文保志愿者

赵:史老师,南宋石刻被称为江南兵马俑,你们史氏后人是不是很振奋?

史:这是当然的。那时,四明史氏一下子热了。记得2009年,有一天,突然就接到一个福建的电话,是福建的一位史氏后人叫史梅约打来的。他说,他们福建的史家人要来寻祖祭祖。他们是明朝时候从宁波移去福建泉州的,家谱上有记载。这次过来,有数百人。我想,福建的史家人来祭祖,这个客我们宁波史家人必须请。费用怎么办呢?我自己带头承担,解决他们一宿一餐。其余呢,当时我就找到了企业家仇国华,他是我们史家的女婿,让他想办法,也解决一宿一餐。此外,再去找几位生意做得大的史家人。他们也很爽气,都捐了5万元,其中就有“宁波大阿嫂”史翠英。后来,不仅福建的史家人来了,其他地方的史家人也跟来了。居然有1000多人,声势浩大。为了吃饭,我们把宝幢的育王楼都包下来了。他们来那天,我们在叶太君墓道举行了太君坐像落成典礼,还去了史家祠堂和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自家人聚一起特别融洽。他们回去时就在相互感慨,说以后还要来。我一听就上了心。以后再来,我们该怎么负责他们的开销?于是,就决定成立四明史氏文化研究会。2010年成立,每位史氏成员都要交会费,作为活动经费。

赵:史老师,您是史氏哪一支?

史:我是史氏第一个丞相史浩的后人,在东钱湖下水村。我们四明史氏来自江苏溧阳史氏,大约北宋时迁居鄞县东钱湖畔。我们史家宗祠叫八行堂,里面就写有史家祖训,要求子孙必须遵循“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行,史家人在教育子女时也一直遵循着这些祖训。史家祠堂本来还有档案文献《史家祖宗画像、传记及题跋》,1992年被征集进鄞县档案馆,2003年还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是宁波唯一一件荣登国家遗产榜的档案文献。

赵:史老师,你们有家谱吗?

史:有啊,我这里就有。你看看,光下水史氏,家谱就有这么厚厚的四本。

赵:您后来知道你们史氏家族的墓都在哪儿吗?

史:后来考证出来了。横街、上水、绿野等地都有,余姚的车厩也有。

赵:为什么史氏会有墓葬在余姚的车厩?

史:在车厩的是史氏的第三个丞相史嵩之。其实,刚开始我们也很疑惑,为什么这位太公的墓会在余姚,而不是和其他老祖宗一样在东钱湖一带。民间曾传说,因为他怕死后墓地被破坏,曾在鄞州、余姚等地造了18座墓,其中只有一处葬着自己的真身,其他都是用来掩人耳目。我曾在东钱湖看到过据说是史嵩之太公的墓,也有盗洞,不知道究竟是史嵩之的原配夫人陈氏之墓,还是他用来掩人耳目的“假墓”。后来,经过考证,疑团解开了,车厩原来是太公的外婆家,这就说得通了。且墓地风水极佳,墓茔坐东南朝西北,背有靠山,前有溪流,面朝案山、朝山。墓园地形像一把太师椅,非常符合南宋时期堪舆学的“怀抱之地”环境特征。(www.xing528.com)

赵:史嵩之外婆家的情况您了解吗?

史:史嵩之的外婆家姓孙,这孙家也非等闲之辈。史家尚未发迹时,孙家就已经是四明望族了。太公的五位舅舅都是当官的,有两个还是甲科出身。他们对史氏家族很支持。

赵:现在东钱湖石刻公园里有不少石刻是你们史家墓道迁移过去的,但已经缺失很多了。

史:好多石刻被盗墓的盗走了。太公史诏的墓道前,曾经有两把石椅子,后来就剩了一把。要说墓里的东西,在元代就几乎被盗得差不多,已经十墓九空了。车厩墓道的石刻毁于20世纪60年代,十多年前在墓道下方水沟内还发现了石翁仲的头。墓里有具金丝楠木棺材,非常贵重。外面看起来是黑色,打开后里面红色如新,棺木有10多厘米厚。那具棺木,我们捐给国家,进了博物馆了。

赵:史老师,难道你们见过那金丝楠木的棺材?这是怎么回事呀?

史:是这样的。车厩在今余姚河姆渡五联村。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小时候就听说过,山上有块地方是“丞相坟头”。2011年夏天,当地村民发现山上有盗墓痕迹,随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此后,浙江省文物局专家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并与当地公安部门进行了沟通。那年12月,经国家、省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被盗的南宋古墓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专家们通过墓顶上的圹志证实了墓主人就是南宋史家的第三个丞相史嵩之。当时,就有金丝楠木棺材一具,棺内除一件玉佩、一件鎏金铜环和一些钱币外,发现了大量的水银以及保存尚好的丝织品。在这个墓北面两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另一墓葬,是史嵩之的继室赵氏夫人的。那个墓已经被盗了好几次了,只剩下少量古钱币和一枚金钗。

赵:我有个疑问,这三个丞相,史弥远是史浩的孙子,史嵩之是史弥远的亲侄子吗?

史:不是的,史嵩之是史弥远的堂兄史弥忠的儿子,他的爷爷是史渐,这也是通过墓葬圹志查证的。两通圹志内容翔实,特别是对史嵩之本人生卒年月及生平履历的记载,不仅弥补了史书之不足,也纠正了史书之误,对研究宋代赵氏宗室及四明史氏望族都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赵:那金丝楠木的棺材捐给国家是你们史氏后人决定的吗?

图010
2012年12月1日史氏后人祭祀史嵩之(史凤凰摄)

史:是的。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太公墓不幸被盗后,国家文保部门进行了保护性挖掘,重修了墓道,我们史氏后人就商议要举行灵柩重葬祭奠仪式。这次重葬的灵柩,我们完全仿造出土时的棺木,但材料就是普通木材了。2012年12月1日,分散在外的史氏后裔得知消息后,纷纷派代表前来祭奠。那天,我们抬着太公的画像,现场有500多个史氏后人,远的如福建、山东、湖南等外省后人就有70余个,金华、温州等省内后人也组团前来祭奠。人群中,有80多岁的老公公,也有被抱在怀里的小娃娃,大家打着雨伞、披着雨衣,场面十分隆重。

赵:三个丞相中,史弥远和史嵩之都是挺有争议的人物。你们史家人自己怎么看?

图011
2012年12月1日史氏后人祭祀史嵩之(史凤凰摄)

史:这些先人都有才有能。史浩是个文官,喜欢读书,诗写得特别好;史弥远文武双全;而史嵩之战功突出。人一旦在位子上坐久了,难免会招来非议。史浩名声特好,因为他做丞相的时间最短。史弥远做了26年,肯定要得罪人,这对史嵩之也有影响的。

赵:史老师,您这个问题答得好实在。好,我回去就把口述材料整理出来。

史:最好像写《三国演义》那样写一部我们四明史氏的书。四明史氏那么辉煌,但是除了做研究,谁会看那些厚厚的书呢?最好适度虚构,有故事有情节,那样就有人看了。

图012
原丢弃在沟渠里的文臣残件(来源于《南宋石雕》)

图013
原丢弃在沟渠里的武将残件(来源于《南宋石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