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护口述实录:揭秘东钱湖南宋石刻的珍贵历史遗存

保护口述实录:揭秘东钱湖南宋石刻的珍贵历史遗存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宁波那么多文物建筑保存下来,专家、文保人士联名呼吁是一方面,媒体的大力度宣传也是一方面。组织者之一的黄朝洋老师说,这是当年最大规模的地域文化考察。我在拍摄中注意到,那些石像生是跪羊、蹲虎、立马、文臣武将,但是没发现过狮子。日本奈良有一对狮子,他们视为国宝的。那些精致的石刻,当时花费一定不少。我很早就想去拍下雪时的石翁仲。

保护口述实录:揭秘东钱湖南宋石刻的珍贵历史遗存

龚国荣

原《宁波晚报》摄影部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视野网签约摄影师。退休前任《宁波晚报》摄影记者22年,先后荣获“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晚报优秀新闻照片”金奖、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浙江省和宁波新闻奖摄影作品一等奖等奖项。1999—2006年连续八年被《人民日报》授予“华东新闻摄影十佳”称号,2003年获“全省新闻摄影十佳”称号,2006年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评选为中国地市报首届新闻摄影“百佳记者”,2014年获“浙报集团图片中心十佳签约摄影师”荣誉。曾出版专著《镜中甬邑廿春秋——龚国荣新闻摄影作品集》、合著《南宋石雕》等书。

口述时间:2020年5月20日下午

口述地点:青林湾西区龚国荣女儿家中

采  写:赵淑萍

赵:龚老师您好!我记得2006年您和杨古城老师合作,出版《南宋石雕》一书,当年我就写过一个书评,发在《宁波晚报》。现在,我做东钱湖南宋石刻的口述史,又把这本书读了两遍,还是很震撼。您拍东钱湖南宋石刻,拍了多久?

龚:我拍了三十年了。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偶然去东钱湖,看到过那些石人石马,有印象。我开始是放电影的,放了16年电影。九十年代初,电影不景气,我通过《宁波日报》的广告到中外合资的一家印务公司应聘,做了一名摄影师。但一年后,那个公司面临倒闭,我又到摄影家协会干了两年,就是做拍照或将彩照放大那些事儿。后来,《明州快报》《宁波晚报》相继创刊,开始应方平(退休前市文联副主席)老师邀请去了《明州快报》当摄影记者,后又调去《宁波晚报》当摄影记者,一直到2016年退休,一共当了22年记者!当时,我和杨古城是朋友,也对文保感兴趣。当了记者,接触文物保护的事情就多了。我凭记忆骑着摩托车去东钱湖下水拍南宋石刻,然后又骑回市区,挺累的。用现在时髦的话说,痛并快乐着吧。当时我做了不少文保工作,有时是正面宣传报道,但有时文保工作和市里的规划有矛盾冲突时,作为记者,不能出头,就进行“曲线救国”,暗中出谋划策,做军师。宁波月湖庵、前童古镇、黄坛、药皇殿、张苍水故居的保护其实我都参与了,为此还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比如有时有人阻挠,差点就砸了我的相机。我在《人民日报》曾多次以图文新闻报道形式呼吁。所以,宁波那么多文物建筑保存下来,专家、文保人士联名呼吁是一方面,媒体的大力度宣传也是一方面。记得那次,我去张苍水故居拍照,张氏族裔张先生还问我为什么要拍,我说我记录不可以吗,万一拆了,连记忆都没有了。

赵:我在您的博客里看到回忆曹厚德老师的文章了。您能讲讲您跟他的交往吗?

龚:以前我们出去考察,曹老师每次都去的,但是后来一次日本友人来奉化廊桥,因为坐的中巴汽车拉着窗帘车内光线较暗,下车时车外光线太亮,曹老师眼睛一时适应不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磕出了血,后来他就很少再出来了。我至今还记得,1995年8月,曹老师他们带领宁波天行书友会45名书友、文化人士到东钱湖横街村考察南宋石刻。组织者之一的黄朝洋老师说,这是当年最大规模的地域文化考察。如今,如此规模、原生态、原址保护的南宋墓道遗址再也找不到了!当时我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切。还有一件事,也特别有意义。2000年的时候,曹老师正好70岁。那天天气炎热,曹老师带着他的外孙女小波,还有王重光夫妻俩、杨古城、王介堂、余君方和我,我们八人从宁波坐车赶往余姚北溪村,从山下荒草丛生的羊肠小路往上攀爬,中途爬上险要的水库大坝,再走上一段野路,花了近两个小时,总算登上了四窗岩。

赵:龚老师,今天我们重点讲南宋东钱湖石刻。您能讲讲你们的那本书及您当时拍摄时特别关注的点吗?

龚:我们那本书应该是重点讲了东钱湖南宋石刻群,同时,鄞西、慈城、镇海、余姚、慈溪宁海、奉化都有涉及。我在拍摄中注意到,那些石像生是跪羊、蹲虎、立马、文臣武将,但是没发现过狮子。其实,我在山西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门口见过一对唐代的狮子。日本奈良有一对狮子,他们视为国宝的。根据东大寺的相关记录,日本平安时代,平氏攻打南都时烧毁了东大寺南大门。后来,名僧重源上人在指挥修复南大门时,特意请中国明州的工匠陈和卿、陈佛寿等,共七位,东渡日本,协助修复东大寺卢舍那大铜佛,重建大佛殿,并与日本工匠一起重建南大门,制作石狮子。那个时期中国是南宋时期,因日本石材难以雕刻,石匠六郎用我们这儿产的梅园石雕造了一对石狮子,高近2米,一直保存至今。这一对石狮子的东侧一件动感十足,充分体现了中国风格,但此前未在中国发现类似作品。还有,保国寺的石刻,是我唯一看到大殿的菩萨坐石台下一块类似基石上,刻写着“龚十娘捐银子”。那些精致的石刻,当时花费一定不少。史渐墓道前的一对马,曾放在福泉山茶场大门口,马的踏脚花纹非常细腻,雌雄可辨,连缰绳的纹路都很分明。当然拍摄时最痛心的是有些石刻就这样被浸在水里。天童寺郑清之的墓,一尊武将现在还横卧着。也有的地方好一点,当地工厂老板会造一个亭子,安置那些石翁仲

赵:《南宋石雕》反响很好,你们成书的时间是几年?

龚:成书时间两年,但是我搜集积累有关南宋石刻照片用了近三十年。这本书印了没多少册,上次出版社编辑沈建国还说可以再版呢。日本读者看了这本书后,还专门通过翻译,问我是否有机会去日本展出我的那些照片。

赵:您能讲讲拍摄中的一些小故事吗?

龚:那我就跟你讲细节了。有一次下雨后,山间竹笋出来了,一边是沧桑的南宋石刻,一边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物象,对比鲜明,很有味道。还有一张照片。当时南宋石刻公园还没建成,但已经在那个地址集中保护了。现在有航拍,那时候还没有。我就找了路灯管理所所长,借了路灯登高车拍,你看鲜艳的油菜花映衬着,那一群石人是不是特别有气势?再讲讲这雪景吧。我很早就想去拍下雪时的石翁仲。那次下雪了,我就让一个做水产生意的老板开了面包车去东钱湖,当时看守的是屠仲光先生。但是,他那天正好有事不在。我跟他的关系特好,等着等着,眼看都下午四点多了,他再不回来,我的拍摄计划就泡汤了。怎么办呢?我就把后备厢里塞着的人字梯给取出来,跨过护栏,爬进去。后来,屠先生回来,吃了一惊,厉声喊:“什么人?你们胆子这么大,居然来偷石刻?我要去叫人了。”我在里面高声喊:“屠先生,屠先生,我是《宁波晚报》的龚国荣,我在拍照。你要么再去打个横,我这里拍拍好。”后来,这组照片出来后,摄影圈里有行家看了,他们也有做这专题的计划,但是就是拍不出那种味道了。

(www.xing528.com)

图041
用路灯登高车拍摄的南宋石刻(龚国荣摄)

图042
雪中的石翁仲(龚国荣摄)

赵:龚老师,南宋石刻公园建成后,您是不是还经常去?

龚:以前日本友人来,最后一站肯定是南宋石刻公园。公园的负责人刘平平人非常好,很谦逊很温和,工作也很负责。每次去,他都会拿出我们的《南宋石雕》一书,让我们签上字,送给日本友人。每次参观,他都陪着,细细地讲解。我们去其他地方看石刻,他也会陪着去。2017年5月5日,我曾和一位好朋友来到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用无人机鸟瞰石刻公园全景,往事历历,感触尤深。如今的这片公园,当时只有史渐的墓道,现在已经是供专家学术研究、市民旅游观光的南宋石刻公园。回来后,我就写了博文《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前世今生》。

赵:龚老师,对于南宋石刻的保护,你们真是功不可没。

龚:我们做了我们所能做的,但是有一点我很愧疚。当时那些文保员一发现石刻就会打电话给报社或者文保专家。我赶过去拍照,然后在当地媒体报道,《人民日报》也多次刊登我们的图片和信息。引起社会的关注是好事,但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本来这些石刻不被人注意,但是报道后没多少日子,就发生了偷盗事件,当然有些石刻被追要回来了。后来因为集中到南宋石刻公园保护,就比较安全了。当年的信息报道,你可以查查《宁波晚报》和《人民日报》,我的博客、微博上应该也有一些文章。

图043
当年《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南宋石刻的报道

◆ 附文:

我们的文化遗存——读杨古城、龚国荣《南宋石雕》

赵淑萍

南宋时期,北方战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至杭州。宁波(当时称明州)由海疆鄙地变成了京畿樊篱,才俊辈出,官宦云集,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的场面。那些朝臣要员、达官贵人生前营建宅第、寺庙于桑梓,死后叶落归根,葬于故里。他们的神道(墓道),一般山环水抱,清幽宁静。神道前是由石刻的文臣、武勋、各种奇珍异兽组成的仪仗队,统称“石像生”。还有石笋墓表柱、石太师椅、仿木石牌坊、石享亭构件等。恢宏壮观的石刻群是墓主人生前享用模式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社会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缩影。宁波城外发现的南宋石雕,弥补了南宋陵墓石刻的空白,它们为研究中国的美术史、雕塑史、服饰史、建筑史、家族史、堪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杨古城、龚国荣的专著《南宋石雕》,详细介绍、陈列了散落在浙东大地上古老而神秘的南宋石雕。专著的《引言》部分概括介绍了陵墓石刻上起汉唐、下迄明清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南宋石雕的历史、文化意义。上篇为《南宋墓前石刻》,重点介绍了鄞东史氏家族以及其他望族的墓前石刻,对同时期鄞西、慈城、镇海、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地的墓前石刻也作了勘察,摄制了图片。作者力图从石雕的艺术造型、人文内涵、自然环境等诸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让读者走近这些默然面对蓝天的稀世珍宝。下篇是《南宋墓前石刻的文化》,介绍了文臣武勋的衣冠服饰、墓前牌坊亭阁建筑和其他配饰,对石像生的含义和排列秩序进行了诠释。它代表的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如文臣(忠)、武将(勇)、蹲虎(节)、立马(义)、跪羊(孝),都是成对排列于墓道两侧。“百善孝为先”,所以象征孝的跪羊放在最前面,随后是虎、马。南宋王朝重文尚儒,亲近文臣,所以文臣最靠近墓的主人。作者的慧眼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武将面容、形体的变化,石虎、石马姿态、风格的衍变,文臣进贤冠上的“梁”、绶带上的结,武臣后背的佩饰,都阐释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含义。作者的目光不局限于南宋陵墓石刻,对佛教文化石刻、居饰文化石刻也作了介绍,对承袭南宋余韵的元明清石刻和同时期日本的石雕亦有所涉及。

本书十万文字,500幅图片。文笔生动、晓畅,有些地方还穿插诗词典故,虽是一部石雕的专著,却使人读得意趣盎然。图片清晰、拍摄角度各异。石雕或单件或整体,或近观或远视,有的巍然矗立于青山斜阳中,有的半埋于地下,有的弥漫在风雪中,有的半身浸于汪汪碧水……有时,一种庄严、肃穆、宏丽的感觉扑面而来,有时却是彻入心肺的沧桑感。书中还穿插了墓主人的画像、家族世系简表和家族墓群堪舆示意图,介绍墓主人的生平和业绩。资料翔实,分析确凿,我们是在看瑰丽多姿的石雕,更是在看南宋宁波社会一幅详尽的人文图景。看那一幅幅神态迥异、造型独特的石雕图片,看那书后一份具体清晰的各级文物保护的目录,一种神圣和庄严就充斥着我们的灵魂。这是经过多少年艰辛跋涉、调查考证,阅读了多少石刻专著,加之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才凝成的心灵的结晶。由此,对致力于文物保护、研究的人们肃然起敬。

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城市的文化遗存。南宋石雕“文臣·武将”复制雕像曾作为意大利佛罗伦萨市赠送宁波的“大卫”复制雕像的回赠礼物,漂洋跨海,穿越时空,坐落在该市最大建筑群(位于佛罗伦萨大学校区与佛罗伦萨法院之间的公园内),和这座城市的保护神——乔万尼一起镇守举世闻名的欧洲文艺复兴发祥地。石雕成为友谊的象征,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传统艺术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不朽标志。我们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图片中不少石雕,有的零落于萋离的荒草丛中,有的散落在寂静的山峦湖畔。它们栉风沐雨,蚀迹斑斑;屡遭破坏,肢体残缺。那些精雕细镂的享亭、仿木结构的牌匾,有的被砌入沟坎,做了居民的宅基,有的被埋没于荒草泥淖。这怎么不令一些有文化良知的人感到痛心?祖先留存的实物一件件少下去,是家乡乃至整个民族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对待这些文化遗存,是摆在今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