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魂:东钱湖南宋石刻发现保护口述实录

石魂:东钱湖南宋石刻发现保护口述实录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墓道前的一对笋形墓表柱是原有的,左右墓表柱高近3米,是浙东南宋石刻墓道的特有形制,是我们江南文化的表现。图016 叶氏太君墓前神道图017 叶氏太君墓前石笋墓表柱史:还记得我们上次在月湖石浦聚餐吗?黄文杰的《书香月湖:江南士人的精神构建与历史流变》中,对史家也花费了相当的笔墨。

石魂:东钱湖南宋石刻发现保护口述实录

凤凰

史氏后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创作二十多年,作品多次在各大摄影比赛中获奖,其中《回寨过节》获2011年浙江省第二届群星视觉艺术大展金奖;《人在旅途》获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蔺草收割季节里的孩子们》获2015年宁波市首届摄影艺术展纪实类金奖;2018年4月,《扛》入展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之纪录类单幅作品。2017年10月,个人摄影作品集《流年碎影》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口述地点:宁波图书馆新馆

     (鄞州区宁穿路2100号)

口述时间:2019年12月8日

采  写:赵淑萍

赵:史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每次陪着我去采访拍摄。今天,又和我一起来做这个《四明史氏》的讲座。您刚才向读者展示了好多东钱湖南宋石刻的照片,我想问问,您什么时候开始拍摄这些照片的?

史:大概是2000—2001年,我和曹厚德、杨古城老师都熟,他们对我说:“凤凰,你们史家历史上是很显赫的。‘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你知道吗?我们在研究你们史家的事。你去拍拍那些祖宗墓道的石刻,于公于私,都可以留下一些宝贵的资料。”此前,我经常去东钱湖,拍山水、花草和河埠头,也看到过那些石人石马,我们史家72支王坟我也听说过。后来,我就专门去拍石刻了。

赵:东钱湖史家墓道石刻你都拍过吗?

史:基本上拍遍了。南宋石刻公园我也去过好多次,每次去都怀着敬畏之心,而且每次拍摄都很顺畅。史氏的几次大的祭祖活动和四明史氏文化研究活动我也参与了。

赵:您能讲讲拍摄时候的故事和细节吗?

史:有一年冬天,下雪了。我本来就想着拍春夏秋冬石刻各一组。于是,我就去史弥远太公墓道拍摄。当时报社的同事蔡菊芬陪我去。我们开了一辆红色的斯玛特。很快,雪积起来了,那些石像生在雪中更有一种苍凉、雄浑的感觉。这么大的墓道,白蒙蒙的,我们居然也不害怕,只是树下的路有青苔,很滑,得十二分的小心。我看到有一对中年夫妇,不知是不是我们史家人,也在那里转,当时我感到很温暖。历经几百年,还有人到墓前来看,何况还是那么个寒冷的雪天。弥远太公墓道本来的石刻已荡然无存,但后来东钱湖管委会尽量将墓道复原,就有了那些复制的石人石马。那两棵银杏树,700多年了,就像尉迟恭和秦叔宝两位武将一样守卫着墓地。还有一次是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前的祭祀,我们都习惯叫她太婆。我已经参加过好多次冬至祭祀,2013年那次印象最深,有上千名海内外史家后人齐聚在下水祠堂,举行太婆坐像的落成大典,因为那年,是太婆诞辰980周年。史氏宗亲济济一堂,很是亲近、和谐。太婆年纪轻轻就守寡,立志守节,非常有骨气。她节衣缩食把遗腹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我们四明史氏。

图014
史弥远墓道石刻(史凤凰摄)

图015
史弥远墓前神道银杏树(史凤凰摄)

赵:那个时代其实妇女改嫁还是宽松的,大诗人陆游和妻子唐婉感情很好,但是最后分离了,唐婉离开陆家后改嫁给了赵士程。当时,叶夫人的父母和史简的兄弟都劝她改嫁,她不为所动。因为她的坚持,才有了史氏的一门辉煌。她的墓道是在下水吧?

史:是的。史诏太公隐居绿野岙,到下水村教书,住在俞国公家。每次史诏太公把好菜好酒供祭在桌上一动不动,自己只吃点粗茶淡饭。俞国公一家觉得奇怪,于是就问缘由。太公告诉俞国公说,父亲史简的骨灰还借地寄放没有下葬,做儿子的只能好菜好酒供祭,时刻不忘,以示孝心。俞国公听了非常感动,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天下哪有这样的孝子,三餐不忘父母。于是就答应送一块地给太公。俞家屋后是一座山,面对福泉山,后是东钱湖。一天,太公走在路上,听到鸟叫,叫声好像是“葬之史,葬之史”。于是,就选了那个地方作为父母的安息之处。叶氏太婆墓前的神道有座越溪小桥,叫作“鸟鸣桥”,可能跟这有关。

赵:史家这么辉煌,当然有人认为是祖宗庇护,墓道风水好,说得神乎其神了。能不能说说叶太君的墓?

史:太君墓为北宋末年所建,有东钱湖现存史氏家族中建造最早的墓道。叶氏太君的墓、史诏太公的墓都是子孙发达了去修的。现太婆墓前石刻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东钱湖其他墓道移来的。虽非原件,但仍是南宋石刻。那羊看上去非常温顺,那虎看上去虎虎生威。墓道前的一对笋形墓表柱是原有的,左右墓表柱高近3米,是浙东南宋石刻墓道的特有形制,是我们江南文化的表现。这在北方可能是没有的,因为南方多竹,竹报平安,还有“门前种竹,子孙享福”的说法。

赵:热衷于史氏文化和东钱湖南宋石刻研究的人不少吧,包括你们史氏后人。

史:除了我知道的曹厚德、杨古城、陈万丰、王介堂老师等,史氏后人中也有不少人在研究。成都的史美露主编过《南宋四明史氏》,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史美珩也发表了不少论文,史云彪在月湖花果园庙造了八行堂。还有一位,是我们史家的女婿,叫仇国华,他也热衷于史氏文化和南宋石刻研究,只是,他现在身体不太好,否则你也可以采访一下他。(www.xing528.com)

赵:有话说,你们史家“生前一个湖,身后一个湖”。生前那个湖就是月湖,月湖十洲,史氏占了八九。而死后的那个湖就是东钱湖了,东钱湖墓葬分布图密密麻麻的,都是你们史家的墓葬群。

图016
叶氏太君墓前神道(史凤凰摄)

图017
叶氏太君墓前石笋墓表柱(史凤凰摄)

史:还记得我们上次在月湖石浦聚餐吗?邬向东老师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们都是坐在你家里吃饭呢。历史上,这就是史家的“地盘”。

赵:史家对于月湖、东钱湖的影响是深远的。黄文杰的《书香月湖:江南士人的精神构建与历史流变》中,对史家也花费了相当的笔墨。人有祖,犹水有源、木有本。你们史家根大树大。记得曹厚德老师家有一本《丞相世家》,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取了中国名“戴仁柱”,连美国人都在研究史家呢。

史:所以我们成立了宁波四明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史家,研究宁波南宋文化。秉承八行垂训,同时也是保留共同的文化记忆。

图018
叶氏太君坐像(史凤凰摄)

◆ 附文:节选自《书香月湖:江南士人的精神构建与历史流变》

月湖故事:丞相故里

黄文杰

【导语】从北宋到南宋,宁波城市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宁波大量读书人进入中央朝廷,以史氏家族为代表,一门涌现三位丞相,深刻影响当时朝政。另一方面,宁波哲学家以群体的形式出现,以独特的心学为中国哲学发展提供新的价值资源。

在月湖菊花洲有一条巷陌,名叫宝奎巷,这是南宋丞相史浩故里。宝奎巷因宝奎阁得名。“奎”指皇帝御书,古代称“奎章”,宝奎阁是史家收藏供奉皇帝御书的地方,为史浩告老还乡时所建。史氏是南宋最有权位、影响最大的家族,家族在“师、水、弥、之、卿”五代中,有“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之谓,史称“渡江之后,世家之盛独在史氏”。“三宰相”指史浩、史浩的儿子史弥远、史弥远堂侄史嵩之。

史氏的祖先可能是江苏溧阳史氏,在北宋时期迁到宁波。这一家族的兴起离不开史浩的曾祖母——坚毅能干的叶氏。叶氏在丈夫去世后,独立支撑家业,还一度使史家达到小康水平。她的儿子史诏具有中等文化水平,以孝行著名。宋朝徽宗大观二年(1108),设立“孝、友、睦、姻、任、恤、中、和”,称为“八行”,以此选拔人才。史诏孝行得到政府嘉奖,补为太学上舍,史诏躲避不去就职,迁居到东钱湖畔大田山,专门伺候年迈的母亲。由此乡里称史诏为“八行先生”,史氏文脉由此开端。

让史氏家族真正崛起的是史师仲的儿子史浩,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1159年,史浩觐见宋高宗,得到高宗赏识,被选中出任高宗养子普安郡王赵玮的老师,普安郡王就是后来的宋孝宗。因为身为帝师,史氏与南宋皇室建立起不同一般的政治关系。而史浩两度为相,虽然总共不超过14个月,但他老成持重、足智多谋,在选拔人才、勤修内政方面极有作为,如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昭雪,荐引吕祖谦、张朱熹理学名家担任朝廷要职,也为家族兴旺奠定了基础。水字辈还有通判史浚、中散大夫史等,都在朝廷占有重要地位。史浩的儿子史弥远被称为权相,独相时间长达二十六年之久,为史氏全面成功时代;弥字辈有礼部侍郎史弥大,资政殿学士史弥忠,兵部侍郎史弥坚,连州知州史弥应等在朝廷为官。史嵩之任相八年,之字辈有朝奉大夫史守之、绍兴知府史宜之等。

史氏家族全盛时期,主要居住月湖区域。史浩的四个儿子,长子弥大居于东,称鸿禧府;次子弥正居于南,后迁月湖西,称月湖府;三子弥远居于西,称卫王府,宋代称观文府;幼子弥坚居于北,名后府。与竹洲一水相隔的竹屿和月岛,则是史氏菜园与果圃。月湖史氏相连的宅第成为宁波高官显宦集团形成的具体写照。而在南宋之前,宁波地区出仕朝廷高官的人数量极为有限,更不用说宰相之位。可以说,史氏集居月湖,积极提升了地域的政治与文化的自信。

史氏家族也是一个文化家族。从史浩开始,史氏一门文化著作多达七十余种,涉及经学、史学、文集等诸多方面。史浩本身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今考学术著作有《周礼天地二官讲义》(十四卷)、《论语口义》(二十卷)、《尚书讲义》(二十二卷)等。他的心学思想散见于《峰真隐漫录》,以及《尚书讲义》等著作之中。而他对饱学之士的尊重与提携,使他赢得了崇高的威望。因为尊崇心学,史浩将皇帝恩赐的月湖竹洲腾让出来,辟为书院,邀请四明心学学者设帐讲学。史浩促成的“淳熙四君子”即杨简、袁燮、舒、沈焕讲学时代,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宁波文化史最为人称道的气象清明的时代之一。

宋明心学开山之祖为陆九渊(1139—1192),“淳熙四君子”是他的学生。陆学传播较为奇特,当时有“朱文公之学行于天下而不行于四明,陆象山之学行于四明而不行于天下”的现象。这可能与四明地区以自由冒险、平等交易工商文明为基础的海洋文化有关,这种文化讲求实事事功,关心百姓日用和国家社稷,倾向务实创新,与心学有着一致性。四位先生中,以杨简与袁燮成就最高。杨简是宁波慈溪人,学生在史浩的子辈中有弥忠、弥巩、弥坚,孙辈有守之、定之等,其他还有钱时、陈埙等几十人。杨简归里后,史守之辟月湖芳草洲碧为书院,邀请杨简主讲。袁燮家族也是月湖望族,一门进士众多,袁燮是淳熙八年(1181)进士,儿子袁甫是嘉定七年(1214)的状元。袁燮在月湖竹洲城南书院讲学,在袁燮诸多的学生中,史弥忠、史弥巩、袁韶等发扬陆学“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注重实政,为官清廉,都有不错的政绩。舒是奉化人,讲学主要在徽州府,丞相留正称其为“当今第一教官”。沈焕是北仑人,主要在月湖竹洲讲学。同时讲学的还有其弟沈炳、著名金华学者吕祖谦的弟弟吕祖俭,这三位先生又被合称为“竹洲三先生”。这些学者的风云聚会,展现了月湖学术开放的气象。

“淳熙四君子”与“庆历五先生”相隔不过三四代,甚至在血脉上也相互贯连,但他们的学问却大踏步地向前进发。因为他们的努力,儒家文化在地域上的影响超越包括道家佛教等文化,各家学术之间研摩互动,使得宁波心学研究径直走向时代的前沿。文天祥由衷赞叹:“一时师友,聚于东浙,呜呼盛哉!”月湖由此从一个水利之湖、园林之湖、教育之湖,上升为学术之湖。他们所主导的四明学派与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等,共同构成了儒学史上重要的浙学篇章。月湖所形成的文化高地,促进了宁波固有文化人格的改变,宁波百姓从文化自卑走向了文化自豪,走向了对道德主体精神的积极进取与遒劲追求,这是宁波经营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的精神基础。

史氏与楼氏、丰氏、郑氏等并列,称为宋代明州四大家族。楼氏即教育家楼郁的后代,丰氏为楼郁学生丰稷家族,郑氏即郑清之家族。宋代著名的家族还包括汪氏家族,有名人物有汪洙、子汪思温、孙汪大猷,七代进士13人;汪洙就是《神童诗》的作者,诗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等句,广为人知。舒氏家族,著名人物有舒;宗室赵氏家族,著名人物有赵彦逾、弟赵彦远等。这些家族大多居于月湖,以书香维系家族发展,有些家族在科举上进士及第相连,宋代鄞县仅状元就有4名。他们进入中央朝廷,长期执掌朝政,形成了辉煌的“四明时代”,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就宰相而言,还有魏杞,为绍兴十二年进士;楼钥,为隆兴元年进士;郑清之,为嘉定十年进士。

因为人居条件的优越,月湖成为精英家族的聚居地。月湖士绅簪缨鼎盛,著述宏富,是宁波文脉汇聚之地,也是近世中国的一道人文奇观。这些知礼明伦的社会精英、乡贤名达,诸如史浩、魏杞、汪大猷等退休的政府高官,形成了一个追求文化修养、反对追求物欲、有着很强道德自律性的群体。他们以诗会友,组织“月湖诗社”“四明尊老会”,设置义庄、兴设学校、举行乡饮酒礼等,起着敦族睦邦、以礼化俗、教化乡里等作用,促使地域价值认同中心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