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县小康建设的成果与差距:差距大的仍有五项,全力打造小康县目标

我县小康建设的成果与差距:差距大的仍有五项,全力打造小康县目标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康乡镇的标准有17条,小康村的标准有16条,小康户的标准有9条。差距较大的有5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县没有达标的小康乡镇、计划生育落后。召开了全县小康建设誓师动员三级干部大会,各乡镇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具体部署,村村召开了群众大会。三是积极开展了创建“小康村、小康乡镇、小康县”活动。

我县小康建设的成果与差距:差距大的仍有五项,全力打造小康县目标

按照党的十二大确定的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要求,进入1990年,各级党政领导、各地干部群众,在小康建设上都动了脑筋,定了措施,用了力气,开展了创建“小康村”“小康乡镇”“小康县市”活动,河北省从省到乡镇,都是党委“一把手”亲自抓。深入调研,制定标准;干部包村,树立样板;推广典型,检查评比;组织验收,命名表彰;组织队伍,全面推进。省委书记还分期分批直接听取县委书记的小康汇报,强力推动工作落实。衡水结合“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实施,在全区广泛开展了翻番致富奔小康的大讨论,制定了《衡水地区县(市)、乡(镇)、村、户小康标准》。当时县、乡、村小康达标的界定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素,就是说,着眼于各个层次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界定小康水平。90%的农户达到小康标准,即视为一个村实现了小康;80%的村达到小康标准,即视为一个乡实现了小康;70%的村户达到标准和全县(市)总体指标也全部达到标准,可视为市(县)实现了小康。河北省制定的小康县标准有11项,衡水地区制定的小康县的标准共19条,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占有乡村两级集体公共积累、人均占有粮食、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人均消费水平、人均住房面积、普及初中阶段义务教育、青壮年识字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千人拥有病床和人均期望寿命、刑事发案率、村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油面路、城镇常住人口占比、林木覆盖率、乡镇建有养老院、文体设施等。小康乡镇的标准有17条,小康村的标准有16条,小康户的标准有9条。后来,小康县、乡、村、户的标准又有归纳和完善。

杜桥庞庄村宋天玉一家在欣赏新买来的电视机 

1990年,我县在河北全省综合排队第70名,1993年进到第57名。按照1994年4月《河北省农村小康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我县到1998年实现小康,是省、市规划的第三批实现小康的县份。当时全县4个镇、28个乡、848个村,47.9万人。到1993年底,在省制定的11项小康县标准中,我县达标的有4项:城乡居民住房使用面积、文体设施、人均期望寿命、社会治安状况及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接近达标的2项:第三产业增加值、林木覆盖率。差距较大的有5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县没有达标的小康乡镇、计划生育落后。1994年制定了《景县小康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以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各乡镇、农村分四批实现小康目标。为确保1995年我县小康乡镇、小康村建设规划的落实,县委政府从县直部门抽调干部,组成小康建设工作队,采取县直部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办法。10个村以下的乡镇,由一个县直部门包;11—20个村的乡镇由2个县直部门包;21个以上村的乡镇由3个部门包。每个县直部门抽出1—2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副局级以上干部任副组长,吃住在乡,专抓这项工作。根据任务和县直部门情况,从县直40个较大部门共抽调271名干部,进驻31个乡镇(未含广川镇)的271个村。截止1995年底,广川镇整体实现小康,全县226个村实现小康村,完成了市县规划任务。1996年,由于并乡扩镇,全县由32个乡镇合并为16个乡镇,同时调整了小康建设规划,当年有杜桥、龙华两个乡镇规划为小康乡镇,有305个村实现小康村。1997年1月,中共景县六届五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上,通过了《景县1997年小康建设工作要点》,强调继续以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加强基础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如期、优质实现小康目标。1997年确定景州、安陵、王瞳、洚河流4个乡镇实现小康乡镇,288个村实现小康村,其余乡镇和农村到1998年底达到小康乡村的要求。中共景县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小康建设的决议》,决定:1998年全县要把小康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加大工作力度,实施重点突破,确保如期、优质、配套地实现小康目标。(www.xing528.com)

回忆这一时期的工作,在实现小康的路上,县委、县政府重点抓了6个方面: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奔小康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简报、宣讲团、文艺节目等形式开展广泛生动的宣传教育活动。召开了全县小康建设誓师动员三级干部大会,各乡镇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具体部署,村村召开了群众大会。各乡镇向每个农户发公开信,讲明小康建设的意义、任务和措施。组织乡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县电视台开辟《小康之路》 《领导同志话小康》等专题节目,县文化馆组织小康宣传队深入乡村巡回演出,村村书写大字标语。各村组织群众围绕小康开展以“三破三立”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即破除封闭保守思想,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在超常规发展上要明确新思路;破除守旧畏难思想,树立艰苦创业意识,在全面达标上要有大动作;破除小绩即满思想,树立高起点、高标准意识,在小康目标上要有新追求。通过学习讨论,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热情,使村村户户想小康、议小康、干小康,形成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局面。二是实行县乡干部分包责任制。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县直部门和乡镇干部组成小康工作队包村。1995年到1999年,全县共抽调县直及乡镇干部2300多人,分5批组建了200个工作队,进驻16个乡镇的415个村,协助乡村抓好小康建设。三是积极开展了创建“小康村、小康乡镇、小康县”活动。各级党政组织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建设小康的自觉性,在全县吹响了“全党全民总动员,奋力建成小康县” 的号角,县里和各乡镇都对本地实现小康的基础和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找出差距,分析优势,明确奔小康的难点、重点和努力方向。对照小康建设的系列指标,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特别是对经济实力、基础条件和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实现小康难度较大的乡村,在奔小康的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四是夯实基础,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小康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县委、政府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坚决落实发展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以及县办工业的各项措施。农业上以农田基本建设、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服务“三农” 为重点,积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实施了“棉、果、桑、棚、畜、加”六大富民工程。工业上全方位启动、多渠道投入,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组织企业“创百强”,乡镇上亿元项目。同时,县政府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五是攻克难点,把硬件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小康建设的难点是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油面路、街道硬化、教育普九、电话、自来水、农村小学、卫生院、敬老院、两室和小城镇建设等10个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很重,那时全县623个村未通油面路,道路硬化和村容村貌整洁工作量大。全县虽然村村通电,但电量不足,需增容配套,还有636个村需安装自来水,783个村电话未通。其中,需要资金最多的是路街硬化。据各乡镇测算,除原有投资外,最少的乡镇需500万元,最多的乡镇需2500多万元,全县统计大体在1.5亿到1.8亿,这在当时经济状况下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投资少的乡镇人均350元到450元,投资多的乡镇人均700多元。投资这么大,涉及面这么广,加之,国家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无实力,这给当时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县里组织乡镇主要负责人到外地参观,各乡镇组织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请外地小康乡村代表来我县介绍经验,开拓我们的思路。实施多渠道投资,提出了“分批实施、分期筹资、分散难点、掌握适度、量力而行”的原则。那时采取的投资办法是往上跑一点、县乡财政增一点、协调金融部门贷一点、乡村集体筹一点、工商个体大户和机动车辆挤一点、县乡干部和在外地工作人员捐一点、广大群众集一点、施工单位垫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难题。六是整体推进,逐步完善社会公益事业。按照小康建成要求,开展了向综合、全面发展的冲击,经济数字外的方方面面,工作任务重,涉及部门多,有的项目差距较大。县五大班子全体成员利用三天时间,分批逐个听取了各乡镇小康建设情况汇报,帮助他们分析优势、理清思路、制定措施,县直有关部门也都做了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安排。围绕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精神文明、教育、治安、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寿命、林木覆盖率等指标要求,各部门抓紧“补短板”,扎扎实实推动各自任务的完成。通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奔小康,大大活跃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