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金保险简介:选择理性保障,了解年金险的预定利率与保额计算

年金保险简介:选择理性保障,了解年金险的预定利率与保额计算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金保险简称年金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保险金条件,并按约定的时间间隔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对于年金保险,相比于其他定价因子,预定利率在精算定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年金险中的保额通常是用来计算年金给付的基准,而并非像保障类保险中的保额是指发生人身风险的赔付金额。年金险在现金价值设置方面差异较大,整体而言高于保障类保险。对于此类年金险产品,消费者通常会提前进行退保而非保至保险期满。

年金保险简介:选择理性保障,了解年金险的预定利率与保额计算

年金保险简称年金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保险金条件,并按约定的时间间隔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相比于保障类保险,年金险精算定价和逆精算存在诸多差异,对此,我们分别进行介绍。

1.年金险定价生命表

年金险的精算定价所使用的生命表与保障类保险所使用的生命表不一样。保障类保险(如寿险)使用的生命表是非养老类业务一表,而年金保险精算定价使用的生命表是非养老类业务二表或养老类业务表(详见附录)。后两张表的死亡率更低,对应的人均寿命更长。这三张生命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编表产品选择和最终校准。

在编表产品选择上,参与编制非养老类业务一表的产品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及其他含重疾给付责任的长期保险;参与编制非养老类业务二表的产品为:非定返两全保险、定返两全保险(生存责任较低)和年金保险(长寿风险较低);参与编制养老类业务表的产品为:定返两全保险(生存责任较高)和年金保险(长寿风险较高)。其中,非定返两全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内(不含满期)没有生存金给付责任的两全保险;定返两全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内(不含满期)含有生存金给付责任的两全保险。

在最终校准上,中国精算师协会对前五个步骤所得到的死亡率q(4)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校准得到最终的死亡发生率q(5),校准方法为:q(5)=q(4)×(1+β),三张表使用的校准因子β不同,依次分别为15%、0%、-5%。(参见第二章)

事实上,目前保险市场上的主流年金产品主要是“伪年金保险”,既包含生存年金给付责任,又包含身故保险金给付责任(通常不低于实际已交总保费)。此种“伪年金保险”本质上属于两全保险的变种(以下称“变种两全险”),生命表死亡率对其定价通常影响较小。相比而言,生命表死亡率主要影响的是“纯年金保险”,即只以生存为给付条件的年金保险。

2.年金险特点

年金保险具有极强的储蓄性质,并且多数情况下给付时间间隔为一年,因此人们通常称其为“理财类保险”(注:按照监管规定,将保险宣传为理财产品属于违规行为)。另外,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年金险产品跟死亡率关系不大。除了给付条件和方式存在差异,相比于保障类产品,年金保险具有一些独特属性,如强理财属性、弱杠杆效应、预定利率高、保险期限短、产品设计灵活等。

强理财属性。年金类产品是以被保人生存为给付条件,但被保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生存概率远大于死亡概率,使得具有更加明显的“理财、投资”属性。这使得消费者很容易把年金保险与其他投资理财产品进行对比。

弱杠杆效应。相比于保障类产品,年金类产品通常并不具备杠杆属性。年金险是以生存为给付条件,而多数时候生存属于大概率事件,因此年金险产品通常没有像寿险或者意外险那样显著的杠杆效应。另外,采用“变种两全险”的设计结构更是进一步降低了年金险杠杆效应。

更高的预定利率。年金险的强理财属性,导致相当多的理财产品可以对其进行替代。对此,保险公司在设计年金产品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选择偏好,跟其他理财产品竞争客户,会更加倾向于给予年金类产品更高的预定利率。对于年金保险,相比于其他定价因子,预定利率在精算定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较短的保险期限。由于年金保险通常采用比保障类产品更高的预定利率,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为了规避长期利率风险,通常倾向于把产品的保障期限设计得比较短。同时,这也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流动性的偏好。

灵活的产品设计。相比于保障类产品,年金类产品的设计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这也使得保险逆精算过程更加复杂,例如,诸多年金险产品会将设计类型选择为分红型。(参见第十章新型产品)

3.年金险逆精算的困难(www.xing528.com)

年金险与保障类保险存在诸多设计差异,使得对年金险进行逆精算存在诸多困难,例如年金险产品之间在保额、年金金额、年金领取时间、现金价值、实际保险期限等方面难以统一。

保额各异。各家保险公司或者各年金险产品中的“保额”往往难以统一,并且与保障类保险的保额的意义并不一样。年金险中的保额通常是用来计算年金给付的基准,而并非像保障类保险中的保额是指发生人身风险的赔付金额。

年金金额各异。对于不同产品,年金领取的金额通常不一样;即使同一产品的不同年龄,年金金额可能也不一样。

年金领取时间各异。不同年金险除了年金领取的金额不同以外,年金领取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这为年金险的逆精算增加了难度。

现金价值各异。年金险在现金价值设置方面差异较大,整体而言高于保障类保险。因此,年金险也通常有着更高的退保概率。这加大了对年金进行逆精算的困难。

实际保障期限模糊。主流的年金险通常都是变种两全险,对应的长寿风险较低。部分年金险产品通过设置较高现金价值,且在年金给付早期给予更高的年金给付比例,导致对应的年金险进行早期退保反而能获得更理想的“收益”。对于此类年金险产品,消费者通常会提前进行退保而非保至保险期满。对此,市场称之为“长险短做”。

4.年金险逆精算方法

年金险的特点和其逆精算的困难,使得当前市场上大部分年金险无法直接使用像保障类保险产品一样的逆精算方法来进行测算。另外,诸多年金保险产品的费率往往表述为每单位保费对应的保额,而非像保障类保险那样表述为每单位保额对应的保费。对于这样的费率表示方法,如果采用之前保障类产品的逆精算方法,首先需要对费率表述方法进行转换,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以“华夏人寿福临门年金保险(如意版)”(华夏人寿[2017]年金保险028号,以下简称“福临门年金险”)为例,其条款[1]极为简洁,生存年金条款为:“自第5个保单周年日起,若被保人在任一保单周年日零时仍生存,我们将于该保单周年日按本合同的基本保险金额给付一次年金。”身故或全残保险金为:给付保单已交保费和保单现金价值的较大者,合同终止。该年金产品从第5年到身故为止,每年给付的年金都是相同的。但是,该产品的趸交费率并不随投保年龄变化,均为每万元趸交保费对应420元的基本保额。由此可见,之前的逆精算方法无法对其评测。

从“理财”和“投资”的角度来讲,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产品的“收益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直接对产品的内部收益率进行测算,以此评测年金险产品的优劣。对此,我们采用的方法依然是均衡原理,将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A为趸交保费,m为保单年度,n为保险期限,FVm和Pm分别为第m年的保险年金(或满期金或身故金)和对应的概率,计算所得的i值即为内部收益率。由于其中的概率Pm计算较为复杂,不利于直接测算年金险的内部收益,因此我们可以对上式进一步简化,如下所示:

其中,n'为平均寿命所对应的保障期限。对于保障期限超过平均寿命的保险产品,在测算内部收益率时默认平均寿命之前均生存,并在达到平均寿命时身故。

年金险的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原理较为简单,但是其计算求解过程较为复杂烦琐,难以求出数学通解。如果手动计算,通用方法是采取插中值法尝试求出近似解,此处不做展开。相比而言,最为简单的办法是直接使用Excel表格中的IRR公式进行快速求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