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进学校3.0时代:互联网改革学校教育

走进学校3.0时代:互联网改革学校教育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为教育的变革提供新的可能。“互联网+教育”为教育走向公平、个性化和高质量提供了契机。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时代优势,对原有教育领域供给、服务进行改造和升级,才能确保对学校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有效、精准和创新的,真正做到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国学校教育更加长远发展。

走进学校3.0时代:互联网改革学校教育

简而言之,“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联合,在创新驱动的模式下,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教育”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为教育的变革提供新的可能。这里互联网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教育生态体系。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互联网+教育”为教育走向公平、个性化和高质量提供了契机。这一契机已成为沟通“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网络技术的发达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全方位网络覆盖,各类教育资源平台的出现便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平衡教育资源的分布,互联网的即时性使教育资源的更新及时便利,支持各区域的协同发展。对平台与各类终端连接带来的海量教育大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分析,为给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带来可能,确保教育质量。线上线下的双向教育供给形成别具信息时代发展特色的教育范式,可以预见,结合“互联网+”的学校教育供给侧改革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供给内容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内容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所学的知识,社会机构、企业提供的教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同样可以包含在内。购买这些服务内容,能极大地丰富教学结构与知识内容,打破单一的供给侧模式。以开放的思维降低社会准入门槛,打破学校的壁垒,多方位的资源供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借助民间智慧与技术,让学习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模式、培养方式更加丰富多元、灵活实用,让所学内容更加与社会接轨,使教育阶段进一步向终身教育延伸。同时,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教育需求,变革由单纯的供给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同推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获得感。

2. 供给方式的变革

新时期的教育供给方式,有着深刻的互联网烙印。学校引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系统与资源服务平台,学习的场所不仅是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更加智能化。慕课等新型教学形式的兴起,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获得知识内容的方式被拓宽,从传统的线下变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并能开展跨学校、跨区域合作与互补,推动教育信息化整体、协同发展。更值得期待的是,技术辅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将被记录和分析,帮助教育者了解学习者的个人特质进而进行更加合适的教学,改进与变革教学模式,也就是教育供给方式将由面向群体的总体供给向面向个人的有针对性的服务转变,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的多元评价也能开展,同时对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进行全覆盖,发现群体规律,推进教育深层次改革。从国家角度变革教育供给方式,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探索解决教育供给区域不平衡与优质资源供给缺乏的困境。

3. 供给管理的变革

为了保障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样需要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放权,让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促进多样化办学和特色发展,增加学校办学创新的积极性,从直接介入转变为提供服务、进行监督的功能。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增加制度性变革,为维护教育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公平与质量提供保障,细化相关制度规定和完善各类程序,增加问责制等内容,并建立第三方教育服务评估体系,以监督各类举措的施行。另外,政府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育发展服务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民办教育可降低准入门槛,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引入各方资源投入办学,为民众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尊重和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和选择的权利,也是营造教育行业良性竞争的氛围,促进教育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3.0时代学校教育资源的供给以免费为主,政府为基本的学习内容买单。基本教育资源获得成本逐渐降低,最终像空气一样,成为全体人民共享的公共品。未来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除了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外,可以设计和定制自己的课程。对个性化学习资源,学生自己付费。WISE的一项调查显示:未来私人为教育买单的经费会有大的增长。所以,课程外包和政府采购,将成为未来学校的重要特点。政府的资源和企业的资源将难以区分公与私,政府购买服务获得个性资源,或者政府颁发教育券,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政府的教育券可以流通,学生可以到新东方、学而思甚至国外的教育资源提供方买单,即哪里教得好就到哪里学习。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时代优势,对原有教育领域供给、服务进行改造和升级,才能确保对学校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有效、精准和创新的,真正做到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国学校教育更加长远发展。

【注释】

[1]林柱育.教育史上学校起源问题的商榷[J].学术研究,1990(03):74-77.

[2]潘洪建,吕玉.试论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博弈[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5):16-18.

[3]戴海东,易招娣.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阶层流动与高等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12,33(08):67-70.

[4][英]道金斯(Dawkins,R.).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岱云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www.xing528.com)

[5][英]道金斯(Dawkins,R.),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岱云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

[6]张斌贤,高玲,李曙光.利益博弈与学校变革:1906—1917年美国工业教育运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02):8-20.

[7]陈华.教育综合改革的利益主体与协调机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1):76-89.

[8]庄西真.论学校功能的变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3(05):14-17.

[9]白明亮.文化政治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0][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M].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58.

[11]白明亮. 文化、政治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2]夏芊若.德国纳粹时期的“黑色教育”[N].经济观察报,2014-02-24(048).

[13]周山.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及其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04):25-28.

[14]程红艳.和平教育——打破教育与战争的隐形结盟[J].教育学报,2013,9(4):25—26.

[15]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情况,详见[DB/OL].[2016].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

[16]教育经费情况,详见[DB/OL].[2016].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

[17]民进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详见[EB/OL].[2016-03-10].http://news.51edu.com/news/104551.html.

[18]我国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30%,详见[EB/OL].[2014-08-07].http://zqb.cyol.com/html/2014-08/07/nw.D110000zgqnb_20140807_4-11.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