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沙漠:创造大量经济利益

内蒙古沙漠:创造大量经济利益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升益介绍,目前这一技术已运用于我国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大型油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20多年前,我国铸造业不发达,不仅精密仪器的技术、设备需要进口,连做模具的沙子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1985年,秦升益大胆提出用我国内蒙古沙漠上的风积石英砂取代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锆英砂做精密铸造材料,“进口的锆英砂大约7000元/吨,而内蒙古荒漠上的石英砂只要10元/吨。一旦成功,可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

内蒙古沙漠:创造大量经济利益

项目名称石油开采透油阻水选择性支撑剂

发明人:秦升益

2011年第六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共评选出发明创新奖150项,其中特等奖1项、金奖29项、银奖50项、铜奖70项;优秀奖652项。获得特等奖的项目是“石油开采透油阻水选择性支撑剂”。

“我的这项发明听起来很专业,用大白话说就是一种只透油不透水的沙子。”特等奖发明人秦升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高科技手段对沙子进行改性,使普通的沙子变成了一种特殊介质,油遇到它能够降低表面张力,而水遇到它却能够提高表面张力。在这种沙子面前,油、水能够选择性通过,这项技术用在油田开采上能够大幅度提升出油率。

透油阻水孚盛砂

“一般来说,油田的出油量只有勘探量的25%左右,而使用我的这项发明,出油率能提高15%,个别油田甚至能提高100%。”秦升益介绍,目前这一技术已运用于我国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大型油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秦升益出生于大别山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里穷,他在中学读书时,连一份两分钱的菜都吃不起。中专毕业后,秦升益到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当年,作为中专生被分配进济南铸造锻压研究所的秦升益,想通过考哲学系研究生来改变命运。车间主任劝告说:“真要研究哲学,先干好本职工作,有了生活经历才研究得好呢!”一句话触动了年轻的有心人。

在琢磨专业的过程中,沙子引起了秦升益的兴趣。在铸造业中,很多精密仪器包括汽车发动机的制造,都需要用沙子做的模具来完成。但20多年前,我国铸造业不发达,不仅精密仪器的技术、设备需要进口,连做模具的沙子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1985年,秦升益大胆提出用我国内蒙古沙漠上的风积石英砂取代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锆英砂做精密铸造材料,“进口的锆英砂大约7000元/吨,而内蒙古荒漠上的石英砂只要10元/吨。一旦成功,可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这一设想,立刻被浇了一头冷水——“石英砂膨胀率是锆英砂的3倍,加热后容易变形”,连美国那样发达的国家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锆英砂,何况中国呢?

从不可能的地方看到可能,这是秦升益的思维习惯。“我买来《化工大字典》当枕头,需要什么就查。有时看到的词条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但一看性能正是我所要的,就把名字抄下来,骑着自行车去买回来做实验。”秦升益属牛,有一股子牛劲。他记得《周易》里有句著名的话:“一阴一阳之谓道。”他认为沙子的膨胀率可以改变——膨胀是“阳”,就需用“阴”来克服,这个“阴”则是收缩。只要把沙砾表面包上一种能收缩的材料,在沙砾膨胀的时候它却收缩,阴阳相抵,不就能解决膨胀率问题了吗?由于当时申请研究立项未获批准,秦升益只能在业余时间,省吃俭用拿自己的钱买材料进行试验。做试验时,烧得通红的炉门弹出碰在他的左胳膊上,顿时血肉模糊,他抓起一把稻草灰撒到烧伤处,咬紧牙关继续试验。凭着这股狠劲,历经3年试验,耗费了9000多公斤沙子,失败了6000多次后,终于研制出“耐高温覆膜砂”。

但如何使这一技术走出实验室,却是一个大问题。1988年,秦升益背着50公斤耐高温覆膜砂,找到了石家庄水泵厂。用了十来个铸造件试验,结果全部成功了,石家庄水泵厂领导当即拍板,以3500元一吨的价格订购5吨耐高温覆膜砂。秦升益收获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从那以后,阴阳思维就成了秦升益的创新宝典。秦升益说:“我后来的许多发明都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这种方法。”

在创新发明之路上永不止步的他,很快又迎来了一次创业中的大转折

1990年,29岁的秦升益荣获原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凭借“壳型铸造用耐高温覆膜砂”技术获国家发明奖;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教授级工程师称号,可谓春风得意。但他很快感到了制约,科研单位的经费拨款太少、太慢。他也曾想过转让专利技术,但合作企业管理混乱,生产品质没有保证——如果自己有一个企业,生产自己的发明,需要研发什么就研发什么,不受资金掣肘,多好!

秦升益决定自己创业。1993年,怀揣着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3.5万元钱,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创立了“北京市长城铸造新技术开发公司”,即仁创科技的前身。他以技术转让的方式在全国组建了第一批9家覆膜砂专业化生产厂,在国内开创了覆膜砂这一行业。(www.xing528.com)

秦升益认为,搞发明创新与办企业只是“研究对象”的改变,在本质上两者都离不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覆膜砂刚刚打开精密仪器原材料市场,2000年,秦升益却在公司高层会议上提出投资开发石油产业油井建设材料的想法。

进入石油开采业!一言既出,公司四位副总一致反对。当时国内汽车生产发展红火,仁创的“覆膜砂”市场看好。副总们认为即使拓展产品,也应该做汽车零件,即所谓主业突出,做专做强。当99%的人认为应该发展既有的成熟产品时,秦升益却是那希望继续创新的1%。于是引发了公司的一次危机,四位高管集体辞职。

在石油开采领域,高含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开采的油井中含水量也非常大,比如大庆油田,90%都是水。油水无法分离,直接影响石油产量。“创新就是解决难题。”秦升益决定研究透油不透水的产品,采用“破坏水的表面张力”的透水原理,发明“多相选择性渗透”技术原理,使得原油源源不断通过支撑剂采集出来,而水仍能保留在油井下,大大提高了石油开采率。秦升益把这种产品取名为“油哆哆”孚盛砂。

孚盛砂打开市场不久,秦升益的关注方向又跳跃到另外一个市场:用沙子做可以透水的建筑材料

2005年,通过“破坏水的界面张力”的透水原理,秦升益有效解决了传统的通过孔隙透水易被灰尘堵塞的技术难题,首创出以沙子为原料生产的“生泰砂透水砖”及配套技术产品。下雨天,如果你走在“水立方”场馆外1万余平米的地面上,就会惊奇地发现这里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下雨地不湿。这就是采用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升益发明的仿石材透水砖的效果。其实,最初“水立方”场馆外地面工程设计选择的是石材,而非秦升益研发的仿石材透水砖。中标奥运游泳中心(水立方)外围地砖项目,是秦升益奋力争取的结果,那是他仅用10天时间研发的全新产品。秦升益并不满足,他决定围绕沙产业,继续做大。

大家都知道:进行沙漠种植时,植物常因缺水而难以成活。并不是缺少水源,而是灌溉以后,水很快渗到沙层以下,植物不能有效吸收。“如何让流态的沙子也能防水?”秦升益琢磨了起来。

秦升益再次将阴阳思维拿来应用,不过,这次他是反方向研究自己的产品,他以生泰砂透水砖技术为基础,研发原理截然相反,通过“增强水的表面张力原理”及“反应性覆膜技术”,以沙漠中的风积沙为原料,研制开发出具有优异透气防水性能的生泰防渗透气砂。即在树坑底部种植土以下,铺设防水透气砂,既能保证将雨水或灌溉水涵养在植物根系附近,防止水分渗漏,又不会阻断根系附近区域与地气接通,既防水又透气,有利于植物生长。目前,防渗透气砂除在北京的一些示范工程应用外,已经在宁夏、内蒙古等地应用于沙漠种植。宁夏的示范基地面积近600亩。

秦升益十几年的创业,涉足的领域虽都与沙子有关,但又颇为多元化,总是习惯在一个新产品、新市场开发出来不久,就转向另一个领域。技术出身的秦升益对创新充满了狂热的爱好,而事实上,他的荣誉和所得都源自其在技术上的持续创新。

据悉,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实现工业型沙产业的企业,目前只有仁创科技集团一家,它同时还是全国唯一一家被批准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民营中小企业。覆膜砂产业化,培育了年产值达35亿元的铸造材料市场;石油领域“增产剂”——孚盛砂技术的产业化,产品问世的短短几年间,年产值已达数亿元,并可望培育出年产值高达100亿元的市场;而环保领域系列技术——生态砂及生态材料的产业化,可望培育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巨大砂产品市场。

对于所取得的众多创新成果,秦升益并不满足,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环保的沙制家具、看不到钢筋水泥的沙造楼房。现在,在密云生产基地,一幢二层小楼拔地而起,从门窗,到天花板、地基,所有这一切全是以沙为原料,它是秦升益梦想的雏形。

点评:纵观成功的发明人,都是一批“不安分”的人!他们身上总有一股韧劲,从不墨守成规,善于把各种奇思妙想付诸实践,百折不挠,不达目的永不罢休。“一阴一阳之谓道”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话,何以在秦升益身上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取得上百项发明和成果?成功源于智慧,更源于坚持!无论是搞发明创造还是搞高新产品都离不开坚韧不拔、不怕失败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功往往发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们期待着砂王的下一个梦想早日问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