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和社会法学前沿问题研究成果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和社会法学前沿问题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3月1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该文件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到2017年,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和社会法学前沿问题研究成果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空气污染气候变化、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流感大流行、脆弱和易受攻击的环境抗生素耐药性、埃博拉病毒及高威胁病原体、初级卫生保健薄弱、拒绝接种疫苗登革热艾滋病病毒等多种健康威胁。[1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更是经历了“非典”、流感大流行、艾滋病持续低流行的健康危害,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威胁正在日益加重。医疗卫生是应对健康威胁、保护人类健康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医药卫生事业关乎人们健康,是重大民生问题。2009年3月1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该文件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成为新医改的纲领性文件。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三章“战略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到2017年,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更加高效,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依据上述指导性文件,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基本建立,其基本制度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见图5.3)(www.xing528.com)

图5.3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