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的人与自然关系 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哲学的人与自然关系 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哲学如果以属人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在这一理论中,人就是处于中心地位的。由于脱离了社会性,人的肉体和意识就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和中介,熔铸不到一块儿。自然性和意识性必然统一于社会性中,而且只有在社会中它们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的本质规定。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不仅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而且继承马克思的思想,进一步解决马克思未解决的那些有关人的新的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

哲学的人与自然关系 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在我们的哲学中不能像以往理论那样,也采用片面的方法去讲人,而应实践观点按照人的本来面目恢复人的具体性。

哲学如果以属人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在这一理论中,人就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哲学不能没有人,不能不讲人。

在法国哲学把人融入自然深渊之后,康德首先试图恢复人的自主性质,他抓住了“理性”。黑格尔进一步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我意识”,这显然是把人抽象化了。费尔巴哈把理性、意识从天空拉回到地上,赋予它以生命、血肉、情感、欲望。他讲的人,在生物学意义上是具体的,属于一个感性实体,但在现实社会中,却仍然是抽象的。由于脱离了社会性,人的肉体和意识就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和中介,熔铸不到一块儿。所以对费尔巴哈来说,人是什么?仍然不过“一半是禽兽,一半是天使”。

马克思完成了从抽象的人走向现实具体的人的关键一步。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活动出发,也就是从那种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生活条件和社会联系出发,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这样,马克思便把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和费尔巴哈的“感性实体”奠立在现实基础上,做到了从意识性、社会性的统一中去把握人的本质。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观点作为对人的本质的两种抽象规定,马克思的理论是对他们的“否定”;但自我意识和感性实体作为现实的人所具有的两种不可缺少的内容,马克思的理论却是(从现实基础上)对它们的“肯定”。道理很简单,“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规定的,只能是赋有能动意识的属性并作为感性实体而存在的那种人的本质,决不可能是没有血肉、情感、欲望和意识能力的人的本质。如果排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所揭示的内容,把人仅仅理解为社会关系总和,那就陷入了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同样抽象的观点之中。

按照长期以来支配着我们理论认识的“左”的观点,黑格尔的理论是荒谬的,费尔巴哈的观点是片面的,惟有马克思的说法才是正确的。从这种对立关系出发,自然要把这种荒谬和片面的理论内容排除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于是,在我们的哲学中讲到人,就只剩下了“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句,情感、需求、欲望、自我意识都不再谈论;人和人之间似乎除去怒目而视的阶级对立,也不再有别的关系。马克思的观点遭到曲解,人复又被抽象化了。(www.xing528.com)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意识性、自然性、社会性统一的本质,也就是实践性的本质。我这里说的恢复人的具体性,就是必须运用实践观点去理解、论述人的本质,去阐明人性

实践是人以自身自然力变革自然物质的感性活动,人的肉体存在是它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明确讲到过这一点。人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当然同其他一切动物一样,也有他的七情六欲。而且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是第一个需要,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才有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生产活动。从实践观点去看人,需要、欲求、情感、意志都是现实的人不可缺少的,它们理应在哲学中占有适当的位置。

实践是在意识支配下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人必须把自我与他物区别开来,意识到自己是意识者,才会有人的认识活动。人必须在产品制造出来以前就使它存在于目的中,并且知道自己的这一目的,才能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所以从实践观点去认识人,不但不应排除“自我意识”,而且必须把它作为人的一个本质规定包括在我们的理论中。

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4]。自然性和意识性必然统一于社会性中,而且只有在社会中它们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的本质规定。所以从实践观点出发,人性是很具体的,包括着多方面的内容,决不是只限于“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抽象论断。

我们恢复马克思的观点,必须紧紧抓住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不仅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而且继承马克思的思想,进一步解决马克思未解决的那些有关人的新的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