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设核心问题,撬动语文阅读教学

预设核心问题,撬动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的“期待视野”,在理答中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加以融会贯通,促进学生阅读视野的更新。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这些问题,教师都充分考虑到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积极预设,从而为课堂理答奠定了基础。当然课堂是非常复杂的,学生千差万别,教师不可能对课堂上的所有问题都能充分预设。

预设核心问题,撬动语文阅读教学

我们常常羡慕许多名师在课堂上的“随机应变”,常常为名师们精彩的理答喝彩,感叹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希望自己也能在课堂理答时“随机应变”,但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却发现很难做到。我们应当看到名师们“随机应变”的课堂理答背后是他们在课前的充分预设,是他们教学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发生的质变,这是教师理答“智慧”的外在表现。

教师课堂上这样的智慧,需要课前积极的预设。对于文本的阅读,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姚斯认为阅读的“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心理期待结构。在教学中,学生总是从自身的“期待视野”出发,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凡是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阅读到相关的文本时,对文本的形象把握比其他学生更为准确,更易人境,更易动情。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和审美经验,影响着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从某种程度上看,学生的“期待视野”可以看成是学生阅读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的“期待视野”,在理答中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加以融会贯通,促进学生阅读视野的更新。

在备课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兴奋点和学困点,要有充分的预设,积极应对课堂的理答。

“没有预设就没有课堂的生成。”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还是从教师的提问开始的,某种程度上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师生“问答”的过程。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课堂语境中,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为受话者——学生建立了一个心理空间;学生对提问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依据问题域和问题空间的状态进行构建命题意义的过程。[1]

从学生的立场去考察教学提问的适切度,问题的设计和教师提前预设可能的回答对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有很大影响。教师的提问预设,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又要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看一下三位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主要教学问题。

教学设计中教师的问题设计(www.xing528.com)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上形成了主要的“问题链”。这些问题不是零碎的,而是层层推进的;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将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训练结合起来。

对这些问题,教师都充分考虑到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积极预设,从而为课堂理答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设计3”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体谅那些逃难人的举动吗?”对于这个问题老师有自己的预设:我们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像哈默一样;但对别人要宽容,尽可能地体谅他人的难处。面对食物,其他逃难的人狼吞虎咽是人之常情,不应指责;而哈默的举动是超出常人的,是值得敬佩的。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预设,才能让理答不出现偏差。

在“教学设计1”中,教师课堂有这样的设计:读读课文第一、二节,想想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有哪些了解?在教学中,教师进行了充分预设:在交流时点拨“杰克逊大叔,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什么?”可以引导学生用“你看到……知道……”的句式回答。教师在预设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可能答案,还要考虑到学生会怎样表达。关注学生的表达,并且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首先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予以关注,然后在课堂理答中去实现。

当然课堂是非常复杂的,学生千差万别,教师不可能对课堂上的所有问题都能充分预设。但我们应该看到,许多名师课堂上的“机智”理答都是在千百次的预设生成中不断锤炼而成的。在复杂多变的课堂上,面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我们需要进行多角度的预设,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实现“机智”理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