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疾病人群分布及对策-预防医学

疾病人群分布及对策-预防医学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疾病人群分布是疾病按人群特征分布的现象。研究疾病人群分布可提供疾病病因和流行因素的线索及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有一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人群中普遍存在隐性感染,成人多已获得免疫,这些传染病以儿童年龄组高发。一些疾病在具有不良行为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较高。

疾病人群分布及对策-预防医学

疾病人群分布是疾病按人群特征分布的现象。这些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生活习惯等。研究疾病人群分布可提供疾病病因和流行因素的线索及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一)年龄

疾病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甚为密切,大多数疾病的发病率存在年龄组差异。容易传播而且病后有巩固免疫力的传染病以儿童高发,如麻疹水痘百日咳,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腮腺炎则在学龄儿童中多见。有一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人群中普遍存在隐性感染,成人多已获得免疫,这些传染病以儿童年龄组高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白血病则在儿童期和老年期均较多见。

疾病的流行史常可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一个地区若出现一种新传染病,则流行时往往不分男女老幼皆患病。若某种疾病长期存在,反复流行,则以婴幼儿患病较多见,如一些地区的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也影响疾病的分布。年龄既影响传染病的发病率,还影响其严重程度。一些细菌(如肺炎球菌和沙门菌)对于年幼和年老者均可引起严重症状。新生儿和年长者对于一些细菌(如大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特别敏感。

(二)性别

由于解剖生理特点、行为生活方式差异、社会活动和职业特点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疾病的发生在男、女性别上存在很大差异。如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除女性特有的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外,其他男女均可患的癌症一般是男性高于女性,如肝癌肺癌胃癌等。可能与男性接触致癌因子机会较多有关。有些癌症死亡率性别比例各地报告不一致,如我国肺癌男女性别比一般为2:1,而云南个旧锡矿则为13.23:1,男女相差悬殊;宣威地区则为0.99:1,男女几乎相等。因为个旧暴露者多为矿工,后者可能与燃煤污染大气有关。地方性甲状腺肿女性多于男性,其可能与女性需碘较多,但又供给不足有关。胆囊炎、胆石症以中年肥胖女性较多,可能与其生理特点有关。

(三)职业

疾病职业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发病率不同的现象。疾病职业分布的特点与暴露有害因子直接相关。职业与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粉尘作业工人易患矽肺;从事苯及放射性作业人员易患白血病;炼焦工人易患肺癌;精神紧张而又缺乏体力劳动者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病。职业相同工种不同其发病率也不同。传染病的发生与职业也有密切关系。如接触皮毛的工人易患炭疽;农牧场工人易患布鲁菌病;我国江、浙及四川农民易患钩虫病;北方伐木工人易患森林脑炎等。

(四)种族(www.xing528.com)

不同种族人群包含着许多因素,如国家、地理环境、遗传、宗教及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均影响疾病的发生。如马来西亚主要居住着马来人、印度人和中国人。马来人易患淋巴瘤,印度人患口腔癌多,而中国人以患鼻咽癌和肝癌较常见。

美国黑人和白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别。黑人死因多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梅毒、结核、犯罪和意外事故,而白人死亡率比较高的是血管硬化性心脏病、自杀和白血病。另外,宫颈癌在黑人中多发,乳腺癌在白人中较多。

(五)宗教

各种宗教均有其各自独立的教义、教规,对其生活方式会产生一定影响。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生活方式也不一样,从而使疾病的分布也出现差别。讨论宗教对疾病的影响时应兼顾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条件、饮食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居住环境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六)行为

行为医学研究发现许多不良行为对人体有害。一些疾病在具有不良行为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较高。据WHO报告,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原因主要是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60%~70%是由社会因素和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导致的。常见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吸毒、不洁性行为、静坐生活方式等。

(七)其他人群特征

疾病的发生、发展还与人群其他特征密切相关,包括婚姻状况、家庭、文化教育、社会阶层、经济水平等。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早婚、早孕、生育次数多的妇女患子宫颈癌的几率增高;先天性畸形和某些遗传性疾病多见于近亲婚配的家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