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医学第三版:疾病分布及变化分析

预防医学第三版:疾病分布及变化分析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有助于确定高危人群、探讨流行因素和致病原因。1.年龄分布 是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现象,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各异。6.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工薪收入、职业、文化教育、生活状况等因素的综合,更多地反映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疾病的社会阶层分布有利于发现影响疾病的因素。通过分析疾病的时间分布有利于发现疾病的流行动态。

预防医学第三版:疾病分布及变化分析

(一)人群分布

疾病的分布常常随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民族、婚姻与家庭状况、社会阶层、行为等不同而有差异。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有助于确定高危人群、探讨流行因素和致病原因。

1.年龄分布 是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现象,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各异。如容易传播而且病后有巩固免疫力的传染病麻疹百日咳水痘、腮腺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发病率以儿童为高。慢性病如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般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白血病则在儿童期和老年期均较多见。

2.性别分布 不同性别间疾病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接触致病因素时间的长短、暴露的机会、解剖生理心理特点、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有三种基本表现:①男性多见,主要是由于男性的暴露机会多于女性。如膀胱癌胃癌肝癌与男性接触致癌因子机会较多有关。②女性多见,主要与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如胆囊炎、胆石症以中年肥胖女性多见。③男女无明显差异,主要包括通过食物及饮水等引起的相关疾病。

3.职业分布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其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机会不同,可导致疾病的分布差异。如煤矿工人易患尘肺,接触联苯胺的工人易患膀胱癌,伐木工人易患森林脑炎,脑力劳动者易患血压和冠心病等。

4.种族和民族分布 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人群在遗传、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宗教、风俗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均影响疾病的发生。如在马来西亚,马来人淋巴瘤者多,印度裔患口腔癌者多,华裔患鼻咽癌和肝癌较多。对于同一种疾病,同一地区不同种族的发病也存在差异(图7-2)。

图7-2 1975-2012年美国不同种族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

摘自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6,66(1):31-42

5.婚姻和家庭 婚姻和家庭状况对人群健康也有影响。研究表明,离婚者的全死因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单身和丧偶者,已婚者最低。已婚妇女罹患宫颈癌的危险性高于单身女性,未婚女性和高龄分娩者易患乳腺癌,近亲婚配可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此外,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某些疾病呈家庭聚集性,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肝癌等。

6.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工薪收入、职业、文化教育、生活状况等因素的综合,更多地反映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疾病的社会阶层分布有利于发现影响疾病的因素。

7.行为 WHO报告,60%~70%的恶性肿瘤、脑卒中、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由社会因素和吸烟、酗酒、吸毒、不正当性行为、静坐生活方式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不良行为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时间分布

疾病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可有所不同,尤以传染病明显。通过分析疾病的时间分布有利于发现疾病的流行动态

1.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亦称暴发或时点流行,是指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短期波动常因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暴露于同一致病因素所致。如1988年由于食用毛蚶导致的上海甲型肝炎的暴发,感染人数达30万;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和死亡人数显著增加。

2.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指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季节性常有三种表现形式:①严格季节性:疾病在特定季节发生,其他季节不发生,多见于虫媒传染性疾病;②季节性升高:一年四季均发病,仅在一定月份发病率升高,如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③季节性不明显:疾病发病率无明显升高,如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等。

3.周期性(cyclic variation) 指疾病相隔一定时间发生一次流行,并具有规律性。周期性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传染病的周期性会因预防接种策略的广泛实施而发生改变。

4.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又称长期趋势、长期变动,是通过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长期变异主要与致病因素的改变、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及诊断水平改变有关。

(三)地区分布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等不同,导致疾病在不同地区发生的频率也不尽相同。了解疾病的地区分布特点,有助于探讨病因、制定防治策略,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疾病。(www.xing528.com)

1.疾病在国家间分布 有些疾病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如黄热病(yellow fever);有些疾病在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分布及特点不同,如冠心病。芬兰、美国、荷兰等国为冠心病的高发国,日本、希腊为低发国,其死亡率的高低与膳食组成、生活习惯、烟酒、血压、血胆固醇含量等因素有关。

2.疾病在国家内的分布 有些疾病表现出严格的地区界限,如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以南曾广泛流行,长江以北则未见此病;有些疾病地区分布广泛,但是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如食管癌各地均有发生,但北方多于南方;鼻咽癌主要分布于华南,特别是广东省为高发区,故又有“广东瘤”之称。

3.疾病的城乡分布 城市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居住拥挤,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等经常有散发和流行。偏僻农村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呼吸道传染病往往不易发生流行。但一旦有患者或携带者传入,易引起大规模流行。城市的环境污染重于农村,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更快、压力偏大,所以如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城市均高于农村。

4.疾病的地方性 由于自然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某种疾病经常存在(或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不需自外地输入,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疾病的地方性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自然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一些疾病只在某些地区存在的现象。包括两种情况:①该地区有适合于某种病原体生长发育和传播媒介生存的自然环境,使该病只在这一地区存在,如血吸虫病和疟疾;②疾病与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分布有关,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氟中毒。

(2)统计地方性: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导致的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在某些地区长期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如肝吸虫病、霍乱等。

(3)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这种情况称为自然疫源性,这种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斑疹伤寒、森林脑炎等。

地方性疾病(endemic disease)是指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中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某些微量元素过多或者缺乏所致的疾病。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①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发病率均高;②其他地区居住的人群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相同疾病。

此外,本国不存在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称为输入性传染病,如我国最初发生的艾滋病。若一个国家内某种疾病由一地区传入另一没有该病或已消灭了该病的地区,则称为带入性。

(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对疾病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特点进行综合描述,利于全面获取病因线索。移民流行病学就是综合描述的一个典型。

1.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移民流行病学常用于慢性病的病因研究。

2.移民流行病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1)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则该病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则该病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以上原则在具体应用时,还应考虑移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程度,原居住地和移居地的医疗卫生水平等。

3.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实例 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和北欧为高发区,亚洲为低发区。有研究显示,日本人移居到美国夏威夷或加利福尼亚后,第一代移民的乳腺癌发病率较日本本土大为增加,第二代移民则接近美国白人的发病水平,说明环境因素对乳腺癌的发生影响较大。

广东地区是鼻咽癌的高发区,从广东移居到国外的中国人的发病率仍远远高于移居地当地人群。从国内低发区移居到广东的居民,仍保持低发,广东人移居到相对低发区的上海,其鼻咽癌发病率仍高于上海当地人;说明遗传因素在鼻咽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