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医学第三版:心身疾病的防控与干预

预防医学第三版:心身疾病的防控与干预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诊断程序 心身疾病应由执业心理医师作出诊断。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过程的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对社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慢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对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行心理干预。3.第三级预防 是针对患者在经历心理失衡,功能失调进入躯体疾病阶段情况下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

预防医学第三版:心身疾病的防控与干预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与程序

1.诊断原则 ①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③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2.诊断程序 心身疾病应由执业心理医师作出诊断。

(1)除与临床各科病史采集相同外,还应注意收集患者社会心理方面的有关材料,例如心理发展史、个性或行为特点、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程度等,从中初步寻找与心身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一些因素。

(2)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情绪反应等。

(3)心理行为检查,对于初步疑为心身疾病者,应结合病史材料,采用交谈、座谈、行为观察、心理测试直至使用必要的心理生物学检查方法,对其进行较系统的医学心理学检查。

(4)综合分析,即根据以上程序中收集的材料,结合心身疾病的基本理论,对是否患有心身疾病、患有何种心身疾病、由哪些心理社会因素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等问题做出恰当的评估。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1.消除社会心理刺激因素 对患者的社会心理刺激因素,如家庭、邻里或工作单位作适当调整,通过解释、指导以解除矛盾,协调关系,必要时可请患者短期住院或更换环境

2.消除心理学病因 应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采用适宜心理干预手段和心理疏导措施。

3.消除生物学症状 主要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患者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采用气功疗法、瑜伽疗法,利用自己的意志去控制或调整内脏的活动以达到治疗强身的目的。自我训练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松弛紧张情绪,听轻音乐、练书法画画、栽培花草以及运用生物反馈疗法等。使患者学会在某种程度下调节这些功能,以达到预防发作和治疗的目的。

4.心、身同治原则 对于急性发病且躯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的生物性救助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也应对那些有严重焦虑和恐惧反应的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指导。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过程的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www.xing528.com)

(三)心身疾病的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 防止社会心理因素长时期反复刺激并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危险因素的能力是预防心身疾病的基础。

培养健康心理素质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家长和老师应为孩子们创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耐心纠正可能产生的心理偏差,对防止儿童时期情感障碍和成人期的心身疾病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青春发育期情绪不稳定,易产生冲动行为等问题,应教给学生们具体的人际交流、控制情绪、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独立、有效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预防如吸烟、酗酒、不良性行为和自杀等危险行为的发生。

对在心理素质上具有弱点的人,如有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向者应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健全其人格。

倡导以社区为范围,建立全科医疗网络,积极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对社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慢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对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行心理干预。此外,还应加强精神卫生立法及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做好个体和群体精神卫生工作。

2.第二级预防 是防止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心理失衡阶段发展成为功能失调阶段的重要措施。中医学重视对心身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华佗的《青囊秘录》中早有记载,如“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医其病”的论述。第二级预防的重点是对于那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及A型行为等,用心理行为技术予以指导矫正;对那些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或消除心理刺激。开展自杀、灾难事故等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目前接受心身疾病患者就诊的第一位医生往往不是心理医生,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必须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心身疾病的发病规律,积极采取第二级预防措施,通过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及早帮助和指导患者恢复失衡的心理,及早调整患者的功能失调,阻断病情向躯体疾病方向转化。

3.第三级预防 是针对患者在经历心理失衡,功能失调进入躯体疾病阶段情况下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这个阶段不仅需要依靠有效的药物,还应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作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医德修养、较广的医学知识、较娴熟的医学技能、能够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关系的心理医生来实施。

(李 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