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医学:糖尿病防治及高危人群管理

预防医学:糖尿病防治及高危人群管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母亲妊娠期间受病毒感染,尤其是风疹、柯萨奇病毒是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IGT者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的筛查,加强相关的治疗措施。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连续和全面的。

预防医学:糖尿病防治及高危人群管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疾或早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201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0%,城市居民高于农村,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亿,糖尿病知晓率为36.1%,治疗率33.4%,控制率30.6%。同期调查的超重率为30.1%,肥胖率11.9%,考虑到这两者将来发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从现在开始,有必要积极开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一)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多因素疾病。

1.1型糖尿病(T1DM)的危险因素

(1)遗传易感性:1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但遗传基因仅增加发生的易感性。

(2)环境因素:①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能是有可能引发T1DM的启动因子。母亲妊娠期间受病毒感染,尤其是风疹、柯萨奇病毒是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②营养:母乳喂养与T1DM发病率呈负相关;而牛乳喂养可增加患T1DM的风险(可能与早期暴露于牛乳蛋白有关)。③自身免疫:T1DM的发生可能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导致β细胞的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和绝对缺乏有关。

2.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

(1)超重与肥胖:总体脂增多或腹内体脂相对或者绝对增多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研究同时表明,腹型肥胖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腹内脂肪堆积是比全身型肥胖更强的独立危险因素。

(2)体力活动减少及(或)能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减少容易使脂肪在体内堆积,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损害葡萄糖耐量而直接导致糖尿病。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动物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及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会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

(3)糖耐量受损(IGT):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研究表明1/3的IGT患者5~10年后发展成为糖尿病。(www.xing528.com)

(4)胎儿新生儿期营养不良: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后来的代谢障碍,增加发生IGT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

(5)遗传易感性: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糖尿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

(二)糖尿病防制

1.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目标是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主要措施包括在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中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的行为、预防和控制肥胖、控制血压、改善血脂、及早干预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者。IGT者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2)第二级预防:目标是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糖尿病。进行糖尿病筛查的重点人群为:①年龄≥45岁,BMI≥24,以往有IGT或IFG者;②有DM家族史者;③有HDLc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TG血症(≥250mg/dl,即2.75mmol/L)者;④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 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⑤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DM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史者;⑥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⑦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⑧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糖尿病筛查的方法可采用空腹血糖(FPG)或口服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3)第三级预防:对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异常和肥胖以及戒烟等。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的筛查,加强相关的治疗措施。对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发症,以降低残疾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2.糖尿病的管理 除了包括根据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和病情及时调整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外,还包括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技巧、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以及对糖尿病患者相关数据的系统管理。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连续和全面的。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需要利用医院的资源,还需要尽量利用社会的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