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近平政德观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政德观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强化政党以及党员政德建设思想的理论养分,并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政德观和实际国情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德观。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积淀的丰富政德建设经验为习近平政德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习近平政德观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根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政德观的产生必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党建实践。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积淀的政德建设经验,为习近平政德观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习近平政德观的理论根基。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强化政党以及党员政德建设思想的理论养分,并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政德观和实际国情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德观。一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宣扬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立场,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德观提供了价值指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德观为价值取向,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二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主张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思想,为旨在锤炼党性的政德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列宁曾说:“谁要是因为俄共(布)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就否定权威,削弱党的领导,谁就是无政府主义的支持者、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帮凶。”[6]即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巩固革命政权、发展经济的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必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旦失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就必然丧失领导和执政能力,党的事业也必然失败。从一定意义上说,要锻造党员党性、促成良好政德观的形成就必须以维护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为基本遵循。三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为铸牢理想信念的政德观提供了目标导向。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实现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具有超时代性、跨民族性和共世界性的价值特性,这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价值追求。(www.xing528.com)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政德建设实践经验是习近平政德观的理论和实践来源。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中积累了诸多政德建设经验。在党的创立初期,强调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与责任意识教育,要求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从事革命运动,不断壮大党的组织,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准备坚实的组织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强化政德建设的经验,启示着我们党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清扫思想之尘、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党性修养。在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西柏坡把进入北平城、建立新中国比作“进京赶考”,着重强调了“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警示党员干部要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凝聚民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强调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进一步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7]其为党员干部强化政德修养指明了重点。新形势下,江泽民和胡锦涛也强调党员干部要重学习、修政德、勤自省。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积淀的丰富政德建设经验为习近平政德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