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袋磕破后的思索:从伤疤笑出的教具

脑袋磕破后的思索:从伤疤笑出的教具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的一个星期三,完成了李烈校长交给的一项急活,我照例是小步跑去上厕所。原来,后脑勺磕在门框上,破了!头磕破后的两天里,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磕破脑袋,是无意的;但把磕破的脑袋给用起来,却是有心的,是苦苦追寻的。太有趣了,磕破的脑袋和一顶帽子合成了一件难得的“教具”。摸着后脑勺上的伤疤,我想起了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母亲说过的一段话。摸着后脑勺上的伤疤,我幸福地笑了。

脑袋磕破后的思索:从伤疤笑出的教具

朋友问我在北京忙不忙,我常常会说,上厕所基本上是小步跑,很少有闲庭信步的时候。您相信吗?现在有例为证了。

2007年的一个星期三,完成了李烈校长交给的一项急活,我照例是小步跑去上厕所。“啪!”我重重地仰面摔倒在楼道里。脑子里“嗡”的一声,只听见一个惊慌失措的声音:“对不起,对不起!华主任,没事儿吧?”我睁眼一看,手拿拖把的工友就在我前面不到一米的地方愣愣地站着。我赶紧说:“没关系,没关系,是我自己没走好,不关您的事。”伸手一摸后脑勺,满手掌的血!原来,后脑勺磕在门框上,破了!在两位同事的陪伴下,我去旁边的北大人民医院缝了六针,戴上了像郝海东在足球场上受伤后戴的那样的头罩。

晚上,李烈校长知道后,很是心疼地打来电话慰问我:“……都是为了我……周六你还要做课,怎么办呢?”李烈校长就是这样一个常常让你感动的人:不是她的责任,她也会揽过来;你没想到的,她会为你想到。是啊,后天还要做一节观摩课,总不能像郝海东那样壮烈地戴着头罩上课吧。

课是不好推掉的,我决定戴着帽子上课。于是我和夫人一起跑了西单两家商场,终于买到我喜欢的印有“2008”字样和“中国印”的帽子。

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我都不戴帽子,更不用说戴着帽子进教室了。而且,我也压根没有看到过哪位老师戴着帽子给学生上课的。戴着帽子上课一定很别扭。怎么能够让自己有个比较体面的交代?头磕破后的两天里,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可是,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连一丝头绪都没有。

周六上午就要上课了。周五晚上十点多钟,我在飞机上修改完一个课题报告。飞机即将降落,按空姐的提示我关掉了电脑,很是享受地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突然,脑中灵光一现,我赶紧从飞机前排后面的口袋中抽出清洁袋,美滋滋地在那个清洁袋上把想到的方法记了下来。

“小朋友们,此时此刻,看到站在讲台前的我,你最好奇的是什么?(或:你觉得我最特别的是什么?)做真人,说真话(怕学生不敢说出戴着帽子的怪怪的老师)……猜猜我为什么戴帽子呢?……不告诉你,是个谜。”

“下课,谢谢同学们!(脱帽、鞠躬,大幅度的鞠躬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我后脑勺上的白纱布)同学们再见。”

实际教学的情景和我预想的差不多。

第一个学生说“您的腰杆特别直”,第二个学生说“您戴着帽子”。

在学生说出了我最特别的是“戴着帽子”后,我考虑到教学内容是“括号”,于是,不是问“猜猜我为什么戴帽子呢”,而是问“我为什么要在头上加个帽子呢,猜一猜”,这与课上的算式中要“加上”一个中括号正好吻合。

有学生说我没有头发,有学生说我发型不好,有学生说戴帽子显得年轻,有学生说戴着帽子特别有风度,有个学生说是为了推广2008 奥运……(www.xing528.com)

听了学生五花八门的猜测后,我说:“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是宣传,如美女头上的广告帽;也可以是提醒,如小学生头上的小黄帽;还可以是装饰,如大明星头上的帽子。可以是保暖,也可以是遮阳,还可以是遮羞。那我戴帽子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告诉你,是个谜。”我把总结落在功能上,与中括号的功能正好衔接。

下课时,我总结完中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功能后,摘掉帽子,深深地一鞠躬。孩子们轻轻地笑了,听课老师中响起了掌声。是啊,不少听课的老师一定也是一脑子的不解:“怎么能戴帽子上课呢,耍什么酷?”

“哈哈,脑袋上加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括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着某种需要,帽子和括号都有着特别的功能!”

更热烈的掌声在礼堂里响了起来。有老师说:“看到您戴着帽子,就知道里面有戏,但不知道是迫不得已。”磕破脑袋,是无意的;但把磕破的脑袋给用起来,却是有心的,是苦苦追寻的。

尴尬啊,磕破了脑袋,整天戴着个帽子。太有趣了,磕破的脑袋和一顶帽子合成了一件难得的“教具”。真开心啊,因祸得福,我把尴尬的事件变成了有趣的资源。真所谓:“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必将为你开启一扇窗。”

摸着后脑勺上的伤疤,我想起了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母亲说过的一段话。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和家人玩牌。他连续几次都拿到很糟糕的牌,情绪非常不好,态度也开始恶劣起来。她母亲见状说了段令他刻骨铭心的话:“你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就好比人生,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是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所做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把差牌玩好,就是更大的成功。其实,那样的牌也不能算作差牌,而是考量我们眼力和心力的“金牌”。

怎样的教学能算是好的教学?对此有很多维度的界定。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谁没有难堪的时候?但老师如果能把自己的尴尬巧妙地利用起来,能把突发的、不期而遇的、不利的事件转化为难得的、恰到好处的、有用的教学资源,绝地反击,妙手回春,把课上得让学生恍然大悟,这样的教学是否可以算作好的教学?

在教学中,还可能发生哪些不愿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且是不利的事件呢?碰到这类事件,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呢?是因为这是属于缄默的知识,还是因为我没有能够深入其中,所以语焉不详?我能发现帽子和括号的联系,是否与自己一贯追求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有关?

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关键是发现那种联系。怎样才能发现呢?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指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我想:“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如果不是“千百度”地有意识地寻,就不会有那份“蓦然回首”的惊喜与回味!

摸着后脑勺上的伤疤,我幸福地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