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民数字阅读内容基础:文化流动与创新报告

全民数字阅读内容基础:文化流动与创新报告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世界各国的全民阅读呈现出国家级战略、社会团体协作、媒体技术推进、类型丰富多样、特殊群体关怀等特点,我国全民数字阅读的各项社会基础也初具雏形。据《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成年国民占36.7%,43.5%倾向于“手机阅读”,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为100.41分钟,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6.05分钟,纸质书时间为19.69分钟。

全民数字阅读内容基础:文化流动与创新报告

阅读不仅是个体行为,更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交流活动,改变着读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结构,消除人们相互之间的误解和隔阂,构成社会组织和功能的精神基础,传承优秀文化成果和灿烂的人类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阅读的倡导和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的“走向阅读社会(Towards a Reading Society)”、到90年代号召“全民阅读(Reading for all)”,至2014年提出“移动时代的阅读(Reading in the mobile Era)”。在数字化时代,世界各国的全民阅读呈现出国家级战略、社会团体协作、媒体技术推进、类型丰富多样、特殊群体关怀等特点,我国全民数字阅读的各项社会基础也初具雏形。

首先,内容生产海量。一个社会的主流阅读内容和阅读形态往往能够反映其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和科学技术达到的高度,公民的整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又反作用于社会进步与技术创新,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呈现爆炸式增长,人们对于信息知识的需求也大量增加。图书作为记载信息、保存消息、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其载体形式从未发生根本的变化,直到压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以及通用标准的采用,引发了出版方式的深刻变革和阅读习惯的加速变化。

电子书、网络文学网络新闻和网络文章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支撑下,打破了传统新闻出版行业的边界,降低了内容生产的专业门槛。网络文学的繁盛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我国数字出版业的重要产品形式,体量巨大的创作群体和读者群体围绕核心内容,创造了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并已开始大量向海外授权出版。网络文章由新闻出版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生产的以文字图片为主的内容形式,在网站、论坛、微博、博客、微信等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发布和传播平台,其信息丰富、即时共享、主题杂糅、结构开放、语言时尚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阅读者参与的热情,促进了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和写读者(wreader)的产生。据全球领先的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发布的《数字媒体:电子出版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电子出版(含电子书、电子杂志和电子报纸)的市场总额为153亿美元,其中我国为1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欧洲。

其次,传播媒介普及。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和数字阅读悄然兴起。电子书必须借助一定的阅读设备、阅读工具或软件才能阅读。电子书阅读器的优点是容量大、外出携带方便、待机时间长,新版的阅读体验更加接近纸质图书,并增加了词典、关键词全文检索等功能。与电子书阅读器争锋的是平板电脑,不仅可以装载应用程序、储存海量信息,而且具备强大的多媒体功能,给读者带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综合体验,并可实现浏览、触摸、语音识别、即时反馈等交互功能。(www.xing528.com)

手机是我国国民使用率最高的数字化阅读工具,网络在线阅读仍是我国成年国民主流的数字阅读方式。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在2020年3月达到8.97亿。据第十七次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以下简称《国民阅读调查》)统计,我国的成年国民有71.6%采用网络在线阅读,24.8%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21.3%的使用iPad进行数字化阅读,手机使用率达到76.1%。近年来,移动听书成为新兴的国民阅读方式,2019年有三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并且覆盖0岁~17岁的未成年人群。

还有,阅读行为多样。阅读习惯的改变推动了整个图书市场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数字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普遍的观点认为,数字阅读取代纸质阅读尚且遥远,且并不是所有的纸本文献资源完成了数字化,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也分化出不同的媒介特性和功能。据《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成年国民占36.7%,43.5%倾向于“手机阅读”,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为100.41分钟,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6.05分钟,纸质书时间为19.69分钟。

从阅读方式上来说,电子图书可以在线阅读、下载到个人电脑上或移动设备上阅读等;以特定阅读内容看,网络文学的接受主体呈现出年轻化、校园化的特征,文化程度在各阶段占有一定的比例;从阅读需求观察,网络新闻阅读行为发展出随时读、读所需、重互动等特点,且在性别、职业和地域上差异显著;从年龄段划分看,亚马逊公布的《2019全民阅读报告》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阅读内容呈现明显的代际区别。数字阅读逐渐发展出从线性纵深式阅读到非线性发散式阅读、从水平翻页到垂直浏览和超链接式阅读、从个体独立式阅读到社交分享式阅读等新型阅读模式。网络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习惯快速浏览手机阅读数字化内容,并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浏览、屏扫、略读和跳读的方式,相应地其大脑的神经元联结也同步发生改变,进而改写着读者阅读脑的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