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法64:启发孩子质疑精神,追求创造力

方法64:启发孩子质疑精神,追求创造力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书要不惧权威、敢于质疑,这是世界上几乎所有智者的共识。因为,只有不畏权威、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培养孩子不惧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权威不一定就是真理,老师的话、父母的话甚至科学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对,所以不能轻易相信权威,而是要敢于质疑,在质疑中发现事情的真相。在这些故事的启发下,相信孩子会激励自己成为一个不惧权威的人。

方法64:启发孩子质疑精神,追求创造力

读书要不惧权威、敢于质疑,这是世界上几乎所有智者的共识。孟子曾经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这样说:“怀疑比盲目信仰更值得肯定。”

事实上,仔细看一下世界著名发明家、科学家的故事,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质疑精神。因为,只有不畏权威、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然而,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大部分孩子只能被迫接受所学的知识,只是一味地读死书,而不敢质疑。如此一来,势必会限制孩子的思维,使他失去思考力与判断力,影响他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孩子不惧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已迫在眉睫。

在这方面,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和居里夫人教育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参加了朗之万等人制订的合作教育计划。有一次,朗之万讲浮力定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入一定体积的物体,那么排出水的体积一定等于放入水中的物体体积。那么,为什么往鱼缸里放入金鱼,它却不会排出相应体积的水呢?

面对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孩子们作出了各种解答,但是全被朗之万否定了。伊伦百思不得其解,心想:朗之万是物理学家,他不会弄错了吧?

回到家之后,伊伦向妈妈请教这个问题。居里夫人想了想,说道:“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动手做个实验呢?”

于是,伊伦开始动手做实验。结果,她发现,从鱼缸里溢出的水的体积与金鱼的体积是一样的。

第二天,伊伦描述了做实验的过程和最终结论,并质问朗之万为什么提出一个错误的题目。朗之万笑着说:“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告诉大家,科学家所说的话也不一定全对,只能相信事实,而严谨的实验才是最可靠的证人。”

朗之万之所以提出一个错误的问题,是为了教育孩子不惧权威、敢于质疑。面对女儿的质疑,居里夫人没有直接给予解释,而是启发她去寻找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她应该怎样对待质疑。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别让孩子产生依靠“权威”的心理(www.xing528.com)

很多孩子对权威过分依赖,总是一味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见解,把权威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却很少通过思考和实践得出结论,更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变得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产生依靠“权威”的心理。

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权威不一定就是真理,老师的话、父母的话甚至科学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对,所以不能轻易相信权威,而是要敢于质疑,在质疑中发现事情的真相。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关于不惧权威、勇于质疑的故事,比如,麦哲伦怀疑传统的“天圆地方”的说法,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球形;哥白尼勇于批判“地心说”的宗教理论,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等等。在这些故事的启发下,相信孩子会激励自己成为一个不惧权威的人。

让孩子有质疑的“资本”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足够的“资本”。就好比做饭,如果没有柴、米、油、盐等原料,那么手艺再好的人也做不出美味的大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理,如果孩子没有掌握足够丰富的知识,不善于观察、思考,那么也不会提出质疑。

所以,我们要丰富孩子的学识,让他有质疑的“资本”。比如,除了鼓励孩子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引导他多学习课外知识;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参观博物馆天文馆等,以实际行动支持他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在探索中思考、创新。孩子学得越多,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活跃,就会提出越多的质疑。

呵护孩子的质疑“萌芽”

要注意一点,凡事不要过度,不要让孩子对任何事都质疑,质疑是一种学习方法,但不是一种盲目与想当然的习惯,更不是生活。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想质疑一番,那样就走偏了。

当孩子提出质疑的时候,我们不要置之不理或轻易否定,更不要强迫他接受固有的观点,而是懂得呵护他的质疑“萌芽”。无论孩子提出的质疑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我们都要肯定他的质疑精神,可以这样对他说:“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有道理。”如此,孩子的质疑精神会在我们的呵护中得到培养。

鼓励孩子用实践去验证质疑

有时候,孩子提出的质疑很有道理,我们不妨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用实践去验证质疑,就像居里夫人做的那样。那么,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孩子都会在实践过程中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和提升了思考力与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