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测试的原理与特点

心理测试的原理与特点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测试技术测试的主要对象是犯罪嫌疑人,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又称为犯罪心理测试,但是测试对象不限于嫌疑人,还可扩大到案件的当事人、证人等。从以上犯罪心理测试的概念及其应用原理,可以看出其有以下特点:较高的科学技术要求。因此,犯罪心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很高。正是由于犯罪心理测试具有以上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但这种准确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又增加其结果的不确定性。

心理测试的原理与特点

心理测试技术,就是运用普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电生理学等原理,根据心理痕迹的可测性和案件的调查材料,编制成套测试题目对涉案嫌疑人或知情人提问,再通过心理测试系统软硬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指标,通过对图谱的观察分析和评判,将违法犯罪嫌疑人与无辜者,或知情人与不知情人准确地区分开来的心理测定技术。它主要根据图谱评判某一特定对象对特殊事件是否存在相应的心理痕迹。心理测试技术测试的主要对象是犯罪嫌疑人,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又称为犯罪心理测试,但是测试对象不限于嫌疑人,还可扩大到案件的当事人、证人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唯有真正经历了或接触到违法犯罪事件的人,才能够在人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没有经历过违法犯罪事件或完全不知情的人,一般不能在心理测试图谱上显现出来相关特异的心理生物反应指标。通过恰当地编题就会使犯罪嫌疑人对违法犯罪过程的心理痕迹,立刻在其脑记忆区恢复起来。这些题目的刺激将引起一系列生物指标(主要是皮肤电、呼吸、脉搏波、脑电波等)的变化,通过对心理测试仪的记录来评判这些指标的变化,从而鉴别被测试人是犯罪嫌疑人、知情人还是无辜者。

从以上犯罪心理测试的概念及其应用原理,可以看出其有以下特点:

(1)较高的科学技术要求。犯罪心理测试所采用的心理测试仪硬件及应用软件具有较高的精密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犯罪心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很高。

(2)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应当说编题和评判图谱都需要发挥测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只有适当地编题和评图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并非任何人都能进行,对测试人员的资格应有严格的要求。(www.xing528.com)

(3)易受干扰的因素较多。正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它对测试环境、测试人员素质、测试软硬件的要求才较高;被测试人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也可能对测试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被测试人员还可能有一定物理反测试和心理反测试的情况出现。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测试时应当尽量排除无关的干扰性因素。

(4)适用案件范围的有限性。因为犯罪心理测试主要测试的是被测试人员对违法犯罪的特殊心理痕迹,虽然这种心理痕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对一些作案频率快、对象不明的案件(如扒窃、街头诈骗等)和惯犯等一般效果不明显,对于心理变态或者智能低下的人犯罪案件也不明显。所以必须控制其适用范围,不能将此手段神化,不能作为万能的破案工具。

(5)具有阶段性。犯罪心理测试分为六大阶段的技术主要是:犯罪心理痕迹描绘分析阶段、心理测试题编制阶段、心理测试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同步评图阶段、心理测试图谱评判阶段、心理测试后讯问谈话阶段。以上六个阶段应是环环相扣的,有一定的顺序性,一个阶段的失误都可能降低测试结论的可靠性。

正是由于犯罪心理测试具有以上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但这种准确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又增加其结果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