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唐代供养人画像及其发展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唐代供养人画像及其发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1 营伎 莫高窟第156窟这一时期的供养人画像有很大的发展,是与当时豪门世族的统治相关的。他们自己出资造窟,图形于窟中为供养人像,僧侣们也为他们歌功颂德,为之画像。供养人画像已不仅是向佛表示虔诚供养,而是列家序谱,光耀门庭。位于第156窟南北两壁下部并延展到东壁下部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是唐代供养人画像中最杰出的两幅作品。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唐代供养人画像及其发展

图4-11 营伎 莫高窟第156窟

这一时期的供养人画像有很大的发展,是与当时豪门世族的统治相关的。当时的河西地区,南阳张氏、广平宋氏、陇西李氏、巨鹿索氏、亳州曹氏等大族,互为姻亲,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世袭的统治集团。他们控制政权兼而控制神权,把持寺院,百姓出家也要他们批准发给度牒。他们自己出资造窟,图形于窟中为供养人像,僧侣们也为他们歌功颂德,为之画像。第85窟的张议潮像、第196窟的索勋像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当时的供养人像,往往一窟内不仅一人一家,而且祖宗三代,姻亲眷属都依次排列在一起。如第156窟东壁门上张议潮一家,其兄张议潭一家和他们的父母,以及僧尼。第138窟甬道张承奉等画像,题名虽已漫漶,主室内女供养人则极其清楚,张奉承夫人胡氏、媳妇、侄女、孙子以及出家为尼的姊妹,同列一窟。供养人画像已不仅是向佛表示虔诚供养,而是列家序谱,光耀门庭。一般甬道两侧为男像,戴幞头,着赭袍,腰缙笏如朝廷贵官。室内则为女像,头束高髻,身穿衫裙帔帛,是上层社会的妇女。随从的奴婢则形象卑小,衣饰简朴,显示尊卑贵贱之别。

位于第156窟南北两壁下部并延展到东壁下部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是唐代供养人画像中最杰出的两幅作品。每幅画中人物一百有余,场面宏伟,结构严谨。南壁榜题全文是“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张议潮统军□/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出)行图”。画面西起画骑士击大鼓,吹画角,两厢有全身盔甲的持戟将士,其中有的是少数民族,随后是“营伎”,乐队十人,演奏琵琶、箜篌、箫笛、腰鼓、大鼓等,应属唐代的立部伎。舞伎八人,分列两行,分着汉装和吐蕃装,挥袖起舞,统一和谐(图4-11)。其后是二骑士持旌节(图4-12),表明节度使的身份。桥头上则有两排持刀卫士,戴缬花帽,穿衩衣、白裤、乌靴,腋下持陌刀,榜题“银刀官”,大概是唐代的行军仪仗队。画面中部张议潮,戴幞头,着赭袍,乘白马,正在扬鞭过桥。把主人公置于过桥这一特殊的环境中,适合于显示其身份地位,从而突出了主题。26张议潮身后有一群奴婢侍从,榜题所示还有“子弟军”和“麾牙”。最后为狩猎队和载运生活用品的驼马。

图4-12 张议潮出行图(部分) 莫高窟第156窟(www.xing528.com)

在北壁与此相对称的是《张议潮夫人出行图》,榜题称“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图4-13)。西起,画的前头为唐代散乐载竿,乐队四人,一人吹横笛,一人拍板,一人背大鼓,一人擂击。另一健壮伎人,头顶长竿,四小儿于竿上做戏,表演种种惊险动作。接着是音乐舞蹈,乐队七人各持竖笛、琵琶、腰鼓等;舞伎四人围成方阵,挥袖起舞(图4-14)。其后一白马挽车,榜题为“司空夫人宋氏行李车马”。下方有二骑士纵马奔驰,往来传讯。行李车后有三乘方亭式肩舆,榜题为“小娘子担舆”,大约为宋氏之女所乘。其后又有白马挽车,榜题为“坐车”,或为宋氏的备用车。中部画夫人宋氏头饰花钗,穿大袖裙衫,骑白马,身后一群骑从,捧奁,持扇,抱琴,持镜,均为侍从奴婢。最后是纵犬追猎的骑士,有驮酒瓮的骆驼,有备好鞍鞯的诞马。这幅画充分反映了贵妇人出行时的豪华奢靡。

图4-13 宋国夫人出行图(部分) 莫高窟第156窟

图4-14 歌舞百戏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画,具有完整的构图,其形式继承了汉代以来墓室壁画画像石的传统。它的内容与佛教无关,因而是赞颂英雄人物的现实主义壁画杰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