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思集: 跑与道的双向支撑

平思集: 跑与道的双向支撑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上海提出的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发展目标,复兴高级中学既注重建构系统的课程来保障学生的综合素养,又注重通过“跑道的创生”,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

平思集: 跑与道的双向支撑

在英文中,“课程(curriculum)”一词是由拉丁语“currers”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在这个隐喻中,我们能想到的学校课程实际上有两类:一类是先铺好道引导学生去跑;另一类是在学生跑的过程中,学校持续跟进搭平台、铺出道。这两类课程,一类可以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质量,另一类可以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

(一)道引跑:基于育人目标的跑道预设,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质量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国家教育意志的实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做好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这是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底线。

首先,在内容设计上,以多元课程保障学生有充分的选择。面对上海高考政策的新变化,复兴高级中学进行了学校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我们按照课程特点把课程具体分为七个板块。每个板块又设计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特长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等不同层次。

基础型课程——以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与基本课时为目的,注重双基落实,达到学业水平考试难度水平。

拓展型课程——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主修、辅修为学习形式,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注重能力培养,达到高考难度水平。

特长型课程——以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适合爱好相关学科、能力较强的学生,创造环境条件,配合专业指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比高考难度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研究型课程——围绕体现共同核心价值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以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实践研究,不仅涉及单一学科知识,更需要跨学科整合,同时体现德育渗透与泛化。(www.xing528.com)

整个课程体系按照不同类型功能满足了每一个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供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样的设置提高了课程的科学性、针对性、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了从教程到学程的转变。

其次,在学生指导上,以选课指导强化生涯规划。高考新政策的亮点在于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为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长处、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有20种学科组合,许多学生会面临选择困难的局面,因此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清晰定位,为学生提供科学选科指导。这对于整个高中的课程改革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推动。比如,介绍高校专业大致分成哪几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分别有哪些要求;或者邀请大学教师来介绍学生个性与专业的匹配度以及各专业的就业前景,让学生对将来要报考的专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提早做好准备工作。

(二)跑出道:基于追求引领的跑道创生,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

进入21世纪以来,促进人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教改的共同趋势,全课程、无边界课程、STEAM课程、创客课程等纷纷出现在上海的教改实践中。面对上海提出的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发展目标,复兴高级中学既注重建构系统的课程来保障学生的综合素养,又注重通过“跑道的创生”,激发学生“跑得更好”的欲望。我们认为,课程是师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联合创造新教育资源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预设课程的接受者,也是自己课程的创造者和建构者。也就是说,学生可以跑出属于自己的路,并且能在学校、教师的支持下跑得更远更好。要贯彻这样的理念,就要给师生提供情境性、经验性和个性化的经历,使得师生在这一“先跑起来”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亲历和创造教育经验。复兴高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实践中成长,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体现了“学生先跑起来,学校及时跟进保障”的创生特征。一方面,复兴高级中学的学生社团建设是开放的、自主的、探究的、创新的,学生通过寻找志同道合的学友自由结社,学校通过选育和优配校内外指导教师实现跟进。经过这样的滚动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了5大类30余个学生社团,参加人数近千人,社团活动从零散走向系统化、规模化、效益化。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先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会考察、党团活动、与社会街道共建等社会实践,学校再在其中发掘、建设、完善一批优质的示范性社会实践基地和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在探究中创造,不断建构科创体验课程。为推动把“创新基因”植入每一个学生的素养结构,学校努力搭设多学科、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室平台,开放多元化的科创体验时空,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体验中创生自己独特的经验,也为学校创生出新的课程资源。目前学校已经有物理、化学、植物组培、数字影音、数字地理、天象馆等多个实验室,学校还将校史馆纳入创新德育体系。在这些创新实验室中,师生共同创生出环保DIY、数学TI、基础机器人等特色课程,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开发学生创新潜质搭建了研究性、探究性优质跑道。学校还构建了具有复兴文化特色的“实验室群”,如地理创新实验室就是依托天象馆、地质馆、环境教育研究室、数字地理教室“两馆两室”而形成的一个“实验室群”,它可以借助这几种硬件达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同时,学校还计划与中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开展深度的人才贯通培养合作,为每个创新实验室至少聘请配备1位高校相关专业的博士或博士后,让复兴的师生与这些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开发个性化科创课程,真正让想跑起来的孩子跑得更快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