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范家相:经学研究与著述成果

范家相:经学研究与著述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史列传·儒林传下一》:范家相,字左南,浙江会稽人。唐鉴《学案小识》卷十三《经学学案·会稽范先生》:家相字蘅洲,进士,官知府。《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诗渖》二十卷,国朝范家相撰。家相有戒于斯,故持论一出于和平,不敢放言高论。(下略)范家相《三家诗拾遗自序》:鲁、齐、燕韩《诗》在汉最为早出,后为毛公所掩,遂至亡佚。

范家相:经学研究与著述成果

《清史列传·儒林传下一》:范家相,字左南,浙江会稽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洊升郎中。三十三年,出知广西柳州府。岁余,以疾告归,寻卒。家相幼时,母授之书,每篝灯治纺砖,即令侍读,丙夜不少假。弱冠薄游,为人主幕务,稍废学。年至四十,母责其泯泯无闻,乃复杜门研诵。其学源出萧山毛奇龄。奇龄说经引证浩博,善于诘驳,而盛气所激,其受攻击亦最甚。家相持论一出和平,不敢放言高论。生平最服膺者,尤在余姚黄宗羲。性孝友直谅,敦古谊。晚岁手一编,矻矻不置。于《诗》尤深,著《三家诗拾遗》十卷,谓:“三家之说与《礼记》、《周官》、《左》、《国》多不合,而毛独条条可复,此毛所以得掩前人。然朱子《集传》每取匡、刘、韩子之说以纠毛失,使三家并存,共驳三家者,或当甚于毛,惟仅一二弥觉可重。然则三家之是者固当信从,其非者亦不妨两存也。”书摭拾经传子史,比惠栋《九经古义》、余萧客《古经解钩沉》尤为赅备。又著《诗渖》二十卷,以《注疏》、《集传》为两大枢纽,惟其合者从之,间出新义,补所未备,而折衷孟子逆志论世之法。其谓“《三百篇》之韵,叶之而不协者有三:列国之方音不同,一也;古人一字每兼数音,而字音传讹已久,非可执一以谐声,一也;诗必歌而后出,每以余音相谐,自歌诗之法不传,而余音莫辨,三也。”其说足解顾炎武、毛奇龄两家之斗。他著有《易说》二卷、《书义拾遗》七卷、《夏小正韩注》四卷、《四书贯约》十卷、《家语证伪》十卷、《韵学考原》二卷、《今韵津》五卷、《史汉义法》十卷、《史记蒙拾》三卷、《庙制问答》二卷、《刑法表》四卷、《南中日札》四卷、《文集》二十卷。同时浙中学者有姜炳璋、盛百二、翟均廉。[1]

阮元《两浙轩录》卷二十九:范家相,字左南,号蘅洲,会稽人。乾隆甲戌进士。官柳州知府。著《环渌轩诗草》。《绍兴府志》:家相弱冠薄游,年至四十归,而杜门研诵,乾隆癸酉、甲戌联捷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柳州守,仅岁余,以疾告归。晚岁手一编,矻矻不置。所著《诗渖》二十卷、《三家诗拾遗》十卷、经史论述合百余卷。

唐鉴《学案小识》卷十三《经学学案·会稽范先生》:家相字蘅洲,进士,官知府。著《三家诗拾遗》十七卷,因王伯厚之《诗考》重加裒益,而少变其体例。首为《古文考异》,次为《古逸诗》,次以《三百篇》为纲,而三家佚说一一并见。其以《三家诗拾遗》为名,则古文考异不尽三家之文者。自宜附录其逸诗,不系于三家者自宜芟除,一例收入,未免失于贪多,而较王氏之书则又详赡可观矣。又著《诗渖》二十卷,乃其释《诗》之说,大旨斟酌于《小序》、朱《传》之间,而断以己意,首为总论三十篇,以下依次诠说,皆不载经文,但著篇目,其先儒旧说无可置辨者,则并篇目亦不著之。今核其所言,长短互见,犹说《诗》家之有依据者矣。

杨钟羲《雪桥诗话》卷七:会稽范蘅洲太守家相,说经铿铿,其《三家诗拾遗》就深宁王氏《诗考》搜补删正,虽不及后来左海陈氏父子之书,较《九经古义》、《古经解钩沉》采掇已为赅备。又著《诗渖》二十卷,则斟酌于《小序》、朱《传》之间,而断以己意者也。有《环渌轩诗草维扬》云:“绿杨城郭暑初销,十里秋云覆画桥。何事人间最惆怅,月明风细听吹箫。”蘅洲初官比部,钱竹汀诗“历下弇山词客尽,风流重见白云司”,谓蘅洲与王谷原也。

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三家诗拾遗》十卷,国朝范家相撰。家相字蘅洲,会稽人。乾隆甲戌进士,官至柳州府知府。汉代传《诗》者四家,《隋书·经籍志》称《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惟《韩诗》存。宋修《太平御览》,多引《韩诗》,《崇文总目》亦著录,刘安世、晁说之尚时时述其遗说,而南渡儒者不复论及,知亡于政和、建炎间也。自郑樵以后,说《诗》者务立新义,以掊击汉儒为能,三家之遗文遂散佚而不可复问。王应麟于咸淳之末始掇拾残剩,辑为《诗考》三卷,然创始难工,多所挂漏,又增缀逸诗篇目,杂采诸子依托之说,亦颇少持择。家相是编,因王氏之书重加裒益,而少变其体例。首为古文考异,次为古逸诗,次以《三百篇》为纲,而三家佚说一一并见,较王氏所录以三家各自为篇者亦较易循览。惟其以“三家诗拾遗”为名,则古文考异不尽三家之文者,自宜附录其逸诗,不系于三家者自宜芟除,乃一例收入,未免失于贪多。且冠于篇端,使开卷即名实相乖,尤非体例。其中如张超称《关雎》为毕公作一条,说见超所作,诮蔡邕《青衣赋》,非超别有解经之说,而但据《诗补传》所载,泛称张超云云,并不录其赋语,搜采亦间有未周,然较王氏之书则详赡远矣。近时严虞惇作《诗经质疑》,内有《三家遗说》一篇。又惠栋《九经古义》、余萧客《古经解钩沉》于三家亦均有采掇,论其赅备,亦尚不及是编也。

《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诗渖》二十卷,国朝范家相撰。是编乃其释《诗》之说。家相之学,源出萧山毛奇龄。奇龄之说经,引证浩博,善于诘驳,其攻击先儒最甚,而盛气所激,出尔反尔,其受攻击亦最甚。家相有戒于斯,故持论一出于和平,不敢放言高论。其作是书,大旨斟酌于《小序》、朱《传》之间,而断以己意。(下略)

范家相《三家诗拾遗自序》:鲁、齐、燕韩《诗》在汉最为早出,后为毛公所掩,遂至亡佚。历唐、宋至今,未有举其遗说而述之者。尝疑三家师承至远,其弟子如孔安国、匡衡、王吉诸人,皆当世名儒,申公之师浮邱伯与毛本出一家,何至相悬如是?因集三家之说散见于经传子史之引用者,反复推览,多与《礼记》、《周官》、《左》、《国》不合,而毛独条条可复,此毛之所以得掩前人者。然三家之说令人欣然颐解者固触目皆是也。经师专己守残,昌黎深嫉其弊。今之学者视汉、唐注疏若可覆瓿,不知注疏未可废也。义理求而日出,古注亦探而弥新。汉、唐纵有缺败,其可传者自在,岂可任其散佚而不为之收拾哉?嗟乎!《诗》自朱《传》一出,即毛传尚束之高阁,何论三家!然《集传》每取匡、刘、韩子之说以纠毛传之失矣,非其说之原有可信者在欤?今使三家之书与毛俱存,则朱子之驳三家者当甚于毛,唯仅存一二,见其有禆于经而采之,弥觉其可重。然则三家之说之是者固当信从,其非者亦不妨任其两存也。余因毛、郑笺传之不行于世,而有感于三家之亡,于是就深宁王氏之《诗考》,更为搜补,稍为推论其得失,附以《古文考异》及《逸诗》二卷,名之曰《拾遗》,将以闻诸好古之土。乾隆庚戌四月长至后十日,会稽范家相自序。[2](www.xing528.com)

叶钧《重订三家诗拾遗序》:……范氏此书较深宁之书不翅过之,下视《古经解钩沉》等书所引荒略殊甚;盖范氏之用力勤矣。第原书蠹鱼侵蚀过半,字多讹脱不完;又书中自序目次较然,而凡例稍有错迕、编排颠倒,良用太息。窃思予向读《毛诗》,不能无意三家,今获范书,如异宝矣,乌得任其自相矛盾,致招后贤指驳?爰敢重加料理,讹者正之,脱者补之,谨照自序,定为目次。首三家异义,次文字考异,次古逸诗,而凡例总论一仍其旧,凡十卷。[3]

李慈铭《越缦堂文集》卷五《复王益吾祭酒书》:范左南《诗渖》。名家相,会稽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广西柳州府知府。即著《三家诗拾遗》者。平生著述如《易说》、《书义拾遗》、《家语证伪》等甚夥。今其后人尚藏其经说未刻者。其书义论辨多通,兼有精义,发前人之所未发。

【注释】

[1]见中华书局本第17册,第5505~5506页。

[2]载《三家诗拾遗》卷首。

[3]载《三家诗拾遗》卷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