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子诗经学观研究成果报告

朱子诗经学观研究成果报告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关于朱子《诗序》观的研究《诗序》问题,自来是诗经学研究中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所以《四库总目》称其为“说经家第一争诟之端”[39]。朱子是诗经学史上去《序》言《诗》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此,学界对这一问题有着广泛关注并一度引起广泛的学术争论。[40]经学史、诗经学史专著一般都是认为朱子诗经学为废《序》派。蔡一纯《〈诗集传〉尊序、反序与攻序的学术理念研究》关注到朱子《诗序》观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朱子主张“攻序”。

朱子诗经学观研究成果报告

朱子解《诗》,提出了不少诗经学理论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诗经学观,在诗经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近40年来,学界主要关注朱子《诗序》观、“淫诗说”“二南”说以及“六义”说等几个方面,以上综合研究中已有不少成果涉及此类议题,除此之外,尚有多篇专题论文以及多部专著于此有论。

1.关于朱子《诗序》观的研究

《诗序》问题,自来是诗经学研究中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所以《四库总目》称其为“说经家第一争诟之端”[39]。朱子是诗经学史上去《序》言《诗》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此,学界对这一问题有着广泛关注并一度引起广泛的学术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朱子是从《序》还是废《序》。当然,各家对这两个名词的使用也未尽统一。陈明义《朱熹〈诗经〉学与〈诗经〉汉学传统异同之研究》主要就台湾学界的研究情况,在这一问题上作了简单的述评。[40]

经学史、诗经学史专著一般都是认为朱子诗经学为废《序》派。杨天宇《朱熹的〈诗经〉说与〈毛诗序〉》认为朱子虽不能“脱出《诗序》的范围”,但他怀疑和批判《诗序》,废《序》言《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黄忠慎《宋代〈诗经〉学探析——以欧阳修苏辙等六家为中心的考察》亦有专节据朱子《诗序辨说》“力驳《诗序》”,并举出100例以证其说。蔡一纯《〈诗集传〉尊序、反序与攻序的学术理念研究》关注到朱子《诗序》观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朱子主张“攻序”。[41]

主张朱子从《序》的有:李家树《国风毛序朱传异同考析》认为在对《国风》的解释上,《诗集传》从《序》者达70%;王清信《诗经三颂毛序朱传异同之比较研究》和其硕士学位论文《诗经二雅毛序与朱传所定篇旨异同之比较研究》则分别就三颂与二雅进行分析,得出《诗集传》从《序》。张芳《论朱熹“明违而阴从”之诗序观》从知识和伦理层面的“从序”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朱子诗经学是否走向了文学提出商榷意见。刘娟《〈诗集传〉二南解诗秉承〈诗序〉辨》认为朱子对“二南”的解说是从《毛诗序》的,并对其原因作出分析。[42]

还有些学者主张对朱子对《诗序》有从有不从:原新梅《朱熹〈诗集传〉对〈毛诗序〉的批判与继承》考察了朱子对《小序》批判和继承的几种类型。莫砺锋《论朱熹对〈诗序〉的态度》将朱子对《诗序》的态度归纳为5种情况,并列出具体数据;黄忠慎《朱子〈诗经〉学新探》将“二南”二十五篇之《诗序》与朱子《诗序辨说》进行比较,认为朱子不是遵《序》,是尊《序》而不全盘接收;杨世明《朱熹〈诗集传〉于〈诗序〉有废有从考说》、朱思凡《从〈诗集传〉看朱熹的〈诗序〉之辨》亦持此论;张宇《朱熹〈诗集传〉对〈毛诗序〉诗旨取舍原因浅析》、雷炳锋《朱熹〈诗序辨说〉试论》则对此一现象的原因作了探讨。[43]

杨晋龙《朱熹〈诗序辨说〉述义》认为朱子并非“废《序》”,而是“离《序》诠《诗》”;王国栓《析〈诗集传〉与〈毛诗序〉的异与同》则就《诗集传》与《毛诗序》之同,进而阐述《毛诗序》的价值不宜随意否定;还有袁英硕士学位论文《论〈诗集传〉对〈小序〉的改造》考察了朱子对《小序》所界定的“刺诗”所作的具体改造,并分析了原因。张真真《〈毛诗序〉和〈诗集传〉对诗旨理解的不同》认为朱子废《序》,但不彻底。[44]

需要特别指出,前文已经提及的朱杰人《〈诗传纲领〉研究》一文附带提及,朱子之去《序》言《诗》,是反对前儒“主题先行”的解《诗》传统。这一观点揭示了朱子的本意,符合客观实际,但是笔者暂未发现有他文附议此论。

2.关于朱子“淫诗说”的研究

朱子于“淫诗说”发明独到,在诗经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一般具有诗经学史性质的著作均会涉及,袁宝泉、陈智贤《诗经探微》亦设“评‘淫诗’说”作为专节。王春谋硕士学位论文《朱熹诗集传“淫诗”说之研究》则是首次以此论题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杨敏的硕士学位论文《“淫诗”说:朱熹〈诗〉学与清代〈诗〉学分歧之焦点》则是就“淫诗说”分析朱子诗经学与诗经清学的差异。[45]

关于“淫诗说”的专题论文有:李家树《试论“郑风淫”的问题——宋朱熹、吕祖谦〈诗经〉论学述评》、黄兆杰和李家树《宋朱熹、吕祖谦“淫诗说”的论争——孔子思无邪”一语在〈诗经〉学上的回响》、谢谦《朱熹“淫诗”之说平议》、张祝平《朱熹“淫诗说”与明代“诲淫”文学之辨》、文幸福《孔子放郑声及朱熹淫诗说辨微》、林宝淳《“淫诗”与“淫书”》、姚海燕《论朱熹〈诗集传〉之“淫诗说”》、莫砺锋《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沈艾娥《和谐与矛盾——再议朱熹“淫诗说”》、李家树《南宋朱熹、吕祖谦“淫诗说”驳议述评》、彭维杰《朱熹“淫诗说”理学释义》、黄雅琦《朱熹淫诗说在诠释学上的意义》、郑伟和杨彩丹《“论性而不论气,则收拾不尽”——朱熹“淫诗”说的价值诉求》、谢海林和周泉根《论朱熹“淫诗”说的学术背景及内在理路》、黄忠慎《朱熹“淫诗说”衡论》、郝永《朱熹〈诗经〉解释学“淫诗”说新论》、胥秋菊《朱熹〈诗集传〉中以“淫”定性“郑卫之音”辨析》。[46]其中,李家树的3篇文章均是就“淫诗说”对朱子和吕祖谦进行的共时性对比研究。此外,张祝平《明代艳情小说的发展与朱熹的“淫诗说”》谈及朱子“淫诗说”的影响;还有周怀文和经莉莉《风人之旨 谁可独得——略论毛奇龄对朱熹“淫诗”说的批评》讨论了清初毛奇龄对朱子“淫诗说”的批评,而谭玲和李士金撰文对此文加以商榷。[47]

3.关于朱子“六义”说的研究

《毛诗序》中提出《诗经》的“六义”说,一直是诗经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毛传》“独标兴体”116篇,《郑笺》《孔疏》于此均有说,刘勰文心雕龙》亦有推阐。朱子认为“六义”盖是“《三百篇》之纲领管辖”[48],在此方面更是独有发明。有关朱子对《诗经》“六义”阐发方面的论文,关注到在赋比兴上,主要有:李开金《试论朱熹的比兴说》、胡国贤《朱熹〈诗集传〉中的“兴”》、林叶连《朱子对兴义之解释及其后果》、赵明媛《释朱熹〈诗集传〉之“赋比兴”》、杨玉华《从朱熹论“兴”看其文学观念》、鲁洪生《关于朱熹赋比兴理论的几点考辨》、孙立《读朱熹〈诗集传〉献疑——兼析其“兴”诗研究》、张旭曙《朱熹“比兴”论二题》、周娟硕士学位论文《〈国风〉中的隐喻运用和〈诗集传〉中的隐喻解释》、王龙《朱熹〈诗集传〉赋比兴标诗探微》、王龙《论朱熹〈诗集传〉中的“兴”》、罗英侠《〈诗集传〉对赋比兴艺术手法的阐述》、安性栽《朱熹〈诗集传〉中的“比”和“兴”特征考》《朱熹之“比、兴”关系及观点考察》、刘顺《郑〈笺〉、孔〈疏〉与朱熹〈诗集传〉“兴”论略析》、王堃和黄玉顺《比兴:诗学与儒学之本源观念——朱熹〈诗集传〉再检讨》、张万民《从朱熹论“比”重新考察其赋比兴体系》、贾璐《论朱熹对〈诗经〉、〈楚辞〉赋比兴的研究》、李燊《〈诗集传〉“赋比兴”次序发微——兼谈论比、兴兼用与专用问题》。[49]这些论文大多是从文学理论角度开展的研究,偶见哲学角度的研究。

4.关于朱子《诗》教及其思想的研究

孔子以《诗》为教,以致《诗》教成为诗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朱子上承孔孟,也特别重视《诗》教。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张祝平《以〈诗〉为教——朱熹〈诗〉论张目》、李庆立和范志欧《传统〈诗经〉学对怨诗的诠释与儒家“诗教”——以孔子、郑玄、朱熹、马瑞辰为例》、彭维杰博士学位论文《朱子诗教思想研究》、林庆彰《朱子〈诗集传·二南〉的教化观》、王倩博士学位论文《朱熹诗教思想研究》、杨洁硕士学位论文《朱熹“诗教”思想探析——以〈诗集传〉为中心》、陈聪发《朱熹对诗教的接受》、董学美《朱熹对“〈诗〉教”的理学论证》等。[50]

5.朱子的《诗经》解释研究(www.xing528.com)

朱子解经的旨趣,自来都是学者所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年来,西方诠释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在国内逐渐受到学者重视,被不少学者用以考察朱子的《诗经》解释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有些学者从整体的角度来考察,主要有:张旭署《朱熹〈诗经〉解释方法新探》《功夫在读者——朱熹诗学阐释思想发微》、宁宇和苏长忠《朱熹〈诗经〉接受中体现的美学理想》、董芬《朱熹〈诗集传〉阐释方法分析》、朱丽霞《从文化还原到“理学”形成——从朱熹〈诗经〉解读出发》、杨静硕士学位论文《理学背景下的〈诗集传〉阐释学研究》、郝永博士学位论文《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刘原池《朱熹之〈诗〉学解释学》、李健硕士学位论文《朱熹〈诗经〉诠释思想研究》、刘思宇硕士学位论文《朱熹〈诗集传〉阐释模式研究》、陈志信《诗境想象、辞气讽咏与性情涵濡——〈诗集传〉展示的诗歌诠释进路》、孙海龙《〈诗集传〉义理解诗之得失》、孙雪萍《朱熹〈诗经〉诠释之“兴起”说浅论》、孙银周硕士学位论文《朱熹〈诗集传〉思想研究》、刘永翔《朱子〈诗集传〉的散文绎旨》、尉利工《论朱子的〈诗经〉学诠释思想》、魏启峰博士学位论文《毛亨郑玄朱熹〈诗经〉注释研究》、张静《从接受美学角度看〈诗经〉解读——以〈毛诗序〉〈诗集传〉为例》等。[51]

有些学者从部分篇目入手考察,主要有:谭承耕《论朱熹对〈国风〉爱情诗的注释及其道学的宣扬》、陈志信《理想世界的形塑与经典诠释的形式——以朱熹〈诗集传〉对〈二南〉的诠释为例》、段丽惠《“郑风淫”——朱熹诗学阐释的突破》、夏玉玲《由承袭走向创新:以〈诗集传〉对〈诗经·国风〉婚恋诗诗旨的解读为例》、刘娟《理性化经学视域下的〈诗集传·二南〉阐释》。[52]

还有些学者从个别篇目入手考察,如:田中和夫《从〈魏风·陟岵〉看朱子的〈诗经〉解释》以《魏风·陟岵》篇为考察基点,将朱子的解释与汉唐古注和宋儒新注加以对照,并结合对朱子的生活经历的观照,以探讨朱子解《诗》的内在根据与机理。文章突出了朱子解《诗》对“人情”的重视。匡鹏飞《从〈静女〉看〈诗经〉毛亨朱熹解释的差异》则是对毛亨与朱熹《诗经》诠释的对比。[53]

此外,犹家仲博士学位论文《诗经的解释学研究》第三章第三、四两节分别讨论朱子诠释《诗经》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曹海东博士学位论文《朱熹经典诠释学研究》的研究则涉及包括朱子诗经学在内的诸经诠释。[54]

6.比较研究

朱子是诗经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所以学者除了关注朱子诗经学对后世的影响外,还始终对朱子诗经学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比较研究保持了极大的兴趣。刘娟有《百年来朱熹诗经学与诗经汉学比较研究述评》和《百年来朱熹诗经学与宋代其他各家诗经学比较研究述评》有比较详细的分析,可参看。此外,朱子治《诗》前后变化过程的比较研究也为学者所关注,而陈海燕《戴震与朱熹诗经学比较》、朱卫平《王夫之、朱熹〈诗经〉经文评论比较》则是将朱子与后世诗经学者的比较研究。[55]

将朱子诗经学与诗经汉学进行历时性比较研究的成果主要有:周淑舫《〈孔子诗论〉与朱子〈诗集传〉诗学理论的文化传承》和《孔子“诗论”与朱子诗学理论的比较研究》是就出土文献中的《孔子诗论》与朱子诗经学的历时性比较研究。谢谦《论朱熹〈诗〉说与毛郑之学的异同及其历史意义》、莫砺锋《朱熹〈诗集传〉与〈毛诗〉的初步比较》、朱茹和薛颖《朱熹〈诗集传〉——与汉儒诗说的比较》、茹婧《〈毛传〉与朱熹〈诗集传〉释〈诗〉比较研究》、黄忠慎《新旧典范的交锋——〈毛诗注疏〉与〈诗集传〉之比较》是就朱子《诗集传》与《毛传》、《郑笺》、《孔疏》的比较研究。[56]

朱子与宋代诗经学者的共时性比较研究的成果主要有:程克雅硕士学位论文《朱熹、严粲二家比兴释诗体系比较及其意义》、洪春音硕士学位论文《朱熹与吕祖谦诗说异同考》、吴叔桦《苏辙与朱熹〈诗经〉诠释之比较》、刘晓雪硕士学位论文《苏、朱〈诗集传〉比较研究》分别将严粲、吕祖谦、苏辙与朱子进行对比研究。林惠胜硕士论文《朱吕诗序说比较研究》则是关于朱子和吕祖谦关于《诗序》问题的比较研究。姚永辉硕士学位论文《朱熹与吕祖谦关于〈诗经〉的四大论辩平议》从《诗序》之辨、思无邪之辨、雅郑邪正之辨、《诗》是否入雅乐及其功用之辨等4个方面展开。[57]

朱子治《诗》自身经历了一个由尊《序》到疑《序》再到去《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何泽恒《朱熹说诗先后异同条辨》是近40年来较早关注朱子在治《诗》的发展过程,并进行历时性对比的专论。其后,郝桂敏分别撰有《朱熹〈诗〉学研究转变论》、《从〈诗集解〉和〈诗集传〉诗旨差异看朱熹〈诗〉学观念的转变及其原因》、刘芳硕士学位论文《朱熹〈诗集解〉〈诗集传〉比较研究》、马志林《从〈吕氏家塾读诗记〉所引到〈诗集传〉的更定——简论朱熹〈诗经〉学的发展变化》等,均就此问题展开专论。[58]

7.其他方面的研究

因“二南”出现于《论语》,故朱子于“二南”特别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李玉龙《朱熹注评“二南”诗得失初探》、郑滋斌《朱熹对〈诗经〉二〈南〉的意见检论》、姜龙翔《论朱子〈诗集传〉对二〈南〉修齐治平之道的开展》探讨了朱子对“二南”与《中庸》《易经》、二程和胡宏的关系。[59]

朱熹精通诗文创作,于《诗经》的文学性有独特的体认。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除其他专论有所涉及以外,还有:杨星《文学的超越与迷失——朱熹〈诗〉学特征简述》、檀作文《朱熹对〈诗经〉文学性的深刻体认》、鱼孝明《论朱熹对〈诗经〉的文学性解读》、汪泓和赵勇《“文体”与“体格”——朱熹〈诗经〉文体论解读》、方爱莲《试论朱熹对〈诗经〉文学性的深刻体会》等。[60]

此外还有:谢谦《试论朱熹的“美刺”之辨》、石文英《朱熹论风骚》、许龙《朱熹新儒家诗学思想的情性观》、汪大白《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历史转折——朱熹“以〈诗〉言〈诗〉”说申论》、刘伟生《朱熹诗经学的地域视界》、郑俊晖《朱熹〈诗〉乐思想》等文章,以及李云安博士学位论文《朱子诗经学的民间立场》,关注点各异,显示出朱子诗经学研究面之广泛。[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