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美术教学策略:合理分组,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高中美术教学策略:合理分组,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师讲清异质分组原则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分好组之后,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小先生”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要使组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当小组开展讨论时,组长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当小组成员一起学习时,组长又是“小先生”;当组员发生冲突和矛盾时,组长又要成为协调员。

高中美术教学策略:合理分组,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一)教师讲清异质分组原则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教师可以将4—6名学生按性别、能力、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学习团体。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赢得成功,合作学习策略不仅强调小组内的异质性,同时也强调各个小组之间的同质性,即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在分组前,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介绍合作学习这种形式以及它的分组原则等,并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分组要求,组内成员一般是4—6个人为一组,将不同性别、能力、学习态度、个性、兴趣的学生分配在一起,然后给每个小组命名,如绿色组、红色组、蓝色组或是图形组、色彩组、文字组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要求下先进行自由组合。关于小组人数,笔者认为教师组织规模较大的小组进行有效率的学习时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在规模较大的小组中,不爱言语的成员容易保持沉默,不进行任何努力;但在规模较小的学习小组中,小组成员很少有机会隐藏自己或逃避责任,所以小组人数以4人为宜。教师在实践中一定要考虑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师刚开始尝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经验不足,且本班人数较多,若4人一组,则会分组较多,课堂上组际空隙狭小,易产生各组间的说话现象,造成课堂混乱,不利于教师教学,且组际交流时,教师与各组之间的交往时间也将减少,所以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分成6人一组。

(二)学生自组小组

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组织小组学习,教师在学生需要时再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允许小组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讲清原则和要求后,先让学生自组小组,这时,有些学生在班级中显然是交往的“中心”,成为各组争抢的目标;而有些学生则是“孤立者”。学生的合作倾向虽然受到教师所提要求的制约,但基本上取决于他们日常交往中形成的群体,而班中的几个“孤立者”这时也由于一些相同的遭遇和感受可以走到一起。这样的小组虽然不太符合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但此时,教师不应干预,应该给学生创设出比较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因为,合作学习小组刚刚组建,学生的兴趣正浓,如果教师硬性规定几个平时就有矛盾的学生别别扭扭地在一起,效果可能不太好,也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难得的,自组小组的过程调动了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三)教师协调

学生自行分好组之后,教师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小组进行协调。教师要考虑到男女性别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再作出调整。例如,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某个小组学生的“当前发展水平”过于接近或都比较低,缺乏能引导他人或是带头的学生;某些小组学生又特别活跃,很擅长发表个人见解或指挥,但缺乏思考和总结;某些小组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思维不太活跃;某个小组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他们害羞或者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发表意见,讨论气氛活跃不起来……美术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协调,让每个小组各具特点,既有高水平、高能力的学生,也有相对能力较低的学生;既有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也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既有领头的学生,也有干事的学生;既有沉着冷静思考的学生,也有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跨过各自不同的一个个“最近发展区”,最后一同达到比较接近的“潜在发展水平”。在这里把美术合作学习的教学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除了这些固定分组,在课堂中,在时间短或是根据小组的男女性别比例、性格特点的情况下还会组建短暂性小组,如前后桌或是同桌,或是一排、一列同学等凑成一组。分好组之后,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合作课堂上,让小组成员之间多在一起讨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与此同时,组内成员合作让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促使他们更多地去倾听、互相学习与帮助,有利于学生学会尊重,促进学生人际交往。

(四)组长培训

个别教学的效果大大优于全班教学,这是经教学实践反复证明的,但它的形式并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而合作学习却将个别教学的因素渗透其中。从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可以看出,积极互赖、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加工,其中都渗透着个别教学的琼浆玉液。合作学习中的个别教学,是异质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异质小组内成员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兴趣高的学生是理所当然的“小先生”。合作学习正是有了班级中小组内一个个“小先生”分担着教师的个别教学任务,才使得达到个别教学的任务成为可能。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小先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每个小组首先应选好组长。组长要在学习热情、策略、计划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影响,并且善于组织,成为本组的核心。

与组建小组相同,每个小组也是先由学生选小组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一般都会选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平时在班内思维活跃、热情的,以及在他们心目中有威信的同学当组长。学生的选择基本符合要求,但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力求选出的组长在学习热情、态度、兴趣等方面优于其他学生,又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例如,A生,虽然文化学习成绩好,但性格内向,平时不太爱讲话,而B生性格开朗、活泼,平时上课就很活跃,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虽然成绩不如A生,但根据需要笔者任命B生为组长。选好组长后,要对他们进行培训。(www.xing528.com)

首先要使组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当小组开展讨论时,组长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当小组成员一起学习时,组长又是“小先生”;当组员发生冲突和矛盾时,组长又要成为协调员。其次,教师还要教给组长一些具体的方法。例如,怎样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等。具体来说,在讨论时组长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平时不太爱讲话的要多鼓励其发言,而对平时很爱说的,又要控制其说话的次数和时间,力争给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同时,组长也要给每个组员分工,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六人小组分工如下:

主持人(组长):主持小组工作,安排小组成员准备学具,安排成员发言机会,将小组任务分解给组员。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活动情况及学习结果。

报告员:负责向其他小组及班级汇报交流自己小组的见解与成果。

操作员:负责实际操作。

评价员:负责观察组员合作技巧,并对小组完成任务过程做出适当的评价。

噪音监督员:负责控制小组的讨论音量。

小组形成后要保持一定长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成员间相互了解,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增强小组凝聚力。每个小组的成员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不同的课业内容进行安排。让每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角色,最终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完成小组任务的工作,全面发展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