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美术教学策略:与文科课程融合

高中美术教学策略:与文科课程融合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美术教学与语文的融合语文作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中也蕴含了很多优秀的美术元素。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开展,要格外注重美术与语文学科的交叉渗透。(三)美术教学与地理的融合人文与地理息息相关的,要想充分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首先要了解这种文化所产生的土壤。

高中美术教学策略:与文科课程融合

(一)美术教学与语文的融合

语文作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中也蕴含了很多优秀的美术元素。语文在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能力、创作能力、想象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历代的画家、美术家最重要的“画外功”之一。如唐代大诗人王维,也是著名的画家,其画作与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歌融为一体,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古到今,一些著名的美术家如唐寅、沈周、李叔同、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等都有很深的文学造诣。显然,没有很深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美术的创作就很难体现出丰富的艺术性。

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开展,要格外注重美术与语文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把语文学科渗透至美术教学当中。如设计文学形象,教师可以选取名著《水浒》,让学生从一百单八将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按照原著的介绍,通过素描速写国画等绘画形式设计人物形象,然后和电视、网络、书籍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开启创新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和创作水平,使学生对人物绘画有了更好的把握,同时也能从侧面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记忆。又如,国画题诗、题联训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美术教师通过一些国画作品,让学生配套学过的诗词,为国画作品锦上添花,逐步训练学生自己创作诗词对联、散文等形式为画作题款,通过诗与画的美妙结合,使画作充满文学意境,使诗歌呈现美好画面,这不仅提升了学生视觉与知觉的感受,更让学生看到了学科之间的转换带来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课堂氛围。

(二)美术教学与历史的融合

高中美术的多元化教学,要突出美术课程充满人文情怀的特点,尤其是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上,向观众传递作品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知识,这就需要与历史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与渗透。高中阶段就需要通过美术课对学生提前渗透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美术的文化传播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这样就能让学生全面地把握美术作品的历史发展脉搏,体会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创作时期能很好地把传统文化渗透进来,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使学生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珍惜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对德育、创新力教学也进行了有效的补充。(www.xing528.com)

在具体的教学上,可以先把欣赏课程与历史学科进行适当的结合,使学生对欣赏的优秀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例如,欣赏八大山人的作品《荷花山水图》《双鹰图》《松石图》时,学生对夸张简略的笔法理解不深刻,很难体会作品内蕴的思想和作者在画作中寄托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八大山人的明王室后裔的生平特点和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再从八大山人的名称由来、创作特点及其创作细节中挖掘其深刻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对其作品的艺术性产生较深的认识,对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障碍游刃而解,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到了新的层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传统文化素材,使学生的美术教学文化性和思想性更强,展现了高中美术教育的丰富多彩性。

(三)美术教学与地理的融合

人文与地理息息相关的,要想充分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首先要了解这种文化所产生的土壤。不同的地理和区域特征,会孕育不同的文化,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是如此。东西方的美术作品文化差异、中国各民族绘画风格的差异,都受地域的影响,所以这也是造成不同学派的美术创作鲜明的地域特征。基于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必须使其了解作品背后的人文地理,才能真正地读懂艺术作品的思想与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