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要点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要点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所发挥的作用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上的认真策划,对提出的问题必须深思熟虑,选择合理的内容。只有评价合理、公正才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发展,让小组之间可以更进一步地向深发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要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实施环节

小组合作更需要的是实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如果要在实施上更好地发挥出它的实效,还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合作小组的建立必须合理

小组的建立比较重要,开展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规则进行分组,这样小组成员才能更好地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才可以促进小组的整体提高以及自身的进步。在实践操作中,还必须经常进行动态调整,以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2.学习内容必须恰当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一定是通过认真的筛选,筛选的标准通常为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实现的内容,以及只有通过合作才可以解决的问题,假设不能有效合作,或意见存在较大争议,就要各个小组来进行探讨。在问题的选择上应该注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促进各个小组去交流,互相支持与鼓励,才可以实现最佳的结果。但是对于难度上还是要有所控制,如果难度过大,通过合作讨论也不能解决,学生个体就感受不到合作的作用,所以要难易适中,如此才能更加凸显合作的价值。

3.教师的有效组织指导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方向性的引领,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教师所发挥的作用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上的认真策划,对提出的问题必须深思熟虑,选择合理的内容。在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时或许存在着不可预料的问题,由于事前就有所准备,这样不至于慌乱。具体到课堂上,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认真地看、听学生之间的活动过程,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合适的引导,保证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至于纠结于一个问题上,让各个组的讨论相对平衡,使组与组很好地进行交流,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关键性。

4.科学合理的评价

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最后要达到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尤其是能力有所提升。如何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怎样才能让评价更具价值,首先对评价要有个初步认识,接下来是评价整个小组与成员的成效。只有评价合理、公正才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发展,让小组之间可以更进一步地向深发展。

(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与独特性

1.可行性

初中阶段的数学在内容方面相对简单,同时需要的逻辑方面的能力也不强。进入高中时期,数学更多地集中在抽象化语言上,学生不是对文字进行简单理解就行,要借助于逻辑能力才能有效学习。思维能力上的要求就很高了,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教学的时候学生觉得自己明白了,但真正到自己操作时,发现无处下手,一筹不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在新授课时可以通过给出目标任务,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自己对问题的想法形成后,在通过与小组其他学生一起讨论探讨,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如此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2.独特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他们个性独特,各自的观察力也有所差异,在处理数学问题的时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形式也很不一样,他们的内心和精神上也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显示出各自的独特性,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对能力差的学生不应该歧视他们,更应该重视他们,重视这个差异。在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方面应该是以差异为主,特色为辅,从而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交流都能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有时候会觉得很枯燥,课堂上就是教师讲解新的公式、新的知识点,在讲解完之后,学生就开始做题。数学习题课就是教师在黑板上运算过程图形,学生就是在做抄写,将黑板上的运算抄到自己的本子上,数学课完全成了自己算,自己抄,学生的数学兴趣就在这算和抄中慢慢地被磨灭。然而高中数学实施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探讨,和教师一同探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将小组的结果展示出来,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伴随着成功感,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会不断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信心。

高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基础方法,而这些知识和方法往往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数学问题很多都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在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路整理好,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将自己对问题的解法运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肯定更加愿意表述自己的想法,而且可借助于小组合作使本身的想法得到延伸与拓展。

将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数学,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将自己对数学问题独特的解决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还能对别的学生的解题方式有所掌握,吸取他人在解决数学问题的独特方法,教师在合作小组成果展示时收集每个小组的成绩以及小组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点评可以解决小组的问题,学生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更加浓厚。

(三)构建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原则

合作学习模式下数学课堂文化的构建与一般的合作学习模式的不同关键在于教学策略制订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这是决定策略走向的关键,笔者所构建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文化,其教学策略需遵循下五个原则。(www.xing528.com)

1.伦理审思原则

合作学习模式自实施以来,表面上看这些课堂类型问题是由于教师缺乏控制课堂的能力,对合作学习的实质性理解不够深入,主要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失去对个体道德品性的关照,数学合作学习极易陷入工具化的标准之中。实际上,很多教师认为,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实质性的转变首先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其次才是学生个体德行的发展与完善。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得“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成为衡量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整体性的发展。

(1)合作中彰显个体存在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个体的存在与合作的理念决定了合作学习小组的绩效与定位,为了让学生在合作中彰显个体的存在,教师要把追求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作为教育的主题之一,它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有学生拥有平等的学习环境以及平等的成功机会。教育是为了完善个体的品格,而伦理学的主旨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使人更加完善,更好地生活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提出“美德可教”的理论,同时他本人被看作美德的化身,这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积极的合作交往能力和社会化的一种认同。

(2)成就道德自我

当代西方哲学文化思潮学派林立,但最核心的、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思潮之一就是“自我”问题。自我的实现是以他者的实现为前提的,这样一来,交往才是健康的。因为自我的实现是公共的,一个个体品格的凸显不能以另一个的失去为代价,否则,交往就不是基于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合作,消解自我中心主义。

2.学生参与原则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参与或者非投入的现象给很多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带来困难,也阻碍了中学数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思维进行构造,在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意义。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学习主体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建构学习有三个主要特征,即学习者的个体体验、学习者的智力参与、学习者的自主活动。中学数学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尝试自主探究,培养科学精神。从这方面说,学生参与是进行有效的数学合作学习的核心,而且学生的积极参与涉及情感参与、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方面,这种参与是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的关键。

从发展的角度看,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人背景对学习参与的影响,个人背景主要是个人人口学背景和家庭背景,良好的家庭物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氛围可以激励学生的科学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对学习性环境知觉的参与和探究。第二,学习环境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支持性的学校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第三,教师教学对学习参与的影响,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学习材料和完成任务需要的策略和方法时,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课程中去。美国教育研究委员会指出,最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有挑战的工作、积极地投入、合作学习等。第四,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发生的决定因素,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人信心足,情绪投入多,体验到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程度低、活动效率高。

3.有效的课堂交往原则

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学生有效的课堂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第一,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机会。课堂教学内容在难度上是有差异性的,学生本身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课堂教学内容可有不同的选择。第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及时地提出对教学进度的建议。第三,学生与教师可以一起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并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学生对学的思维的积极参与可以拓展到对教的积极参与。二是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形成。第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责任感是完整的人的重要品质。第二,帮助学生形成人际兼容性。人际兼容性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高低的标志,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三,帮助学生提高其交往的技能。交往技能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自己有问题时要学会主动向他人请教。三是帮助学生合理地认识自己和形成自我评价机制。学生有效的课堂交往受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课堂交往主体的意识,包括课堂交往主体的动机、需要、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其相互认知。这些因素虽然是内在的,但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决定着有效课堂交往的成败。第二,作为交往主体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课堂教学受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原知识经验的制约,这是最基本的课堂教学规律。第三,课堂交往主体的心理疲劳程度,在有效课堂交往过程中,课堂交往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工作的时间长短或工作强度大小,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用脑程度,都会引起课堂交往主体的心理疲乏,影响课堂交往的有效性。第四,课堂交往焦虑,课堂交往焦虑对有效课堂交往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唯有当自尊心受到威胁而产生的课堂交往焦虑达到中等程度时,才会激起师生努力改变现状而进入唤起状态,推动师生不断努力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从上面论述可知,有效课堂交往行为需要通过合作策略来实现。首先,合作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群体及个体之间进行有效的课堂交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动作及组织的课堂活动的风格、语言表达的方式对学生群体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潜在的影响,慢慢地这种影响成为学生群体的一种课堂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就成了学生群体特有的课堂文化,对学生个体人格、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学生之间的课堂人际合作在课堂交往中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一般发生在三种课堂情境中,即竞争性、个体性和合作性。其中,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能实现双赢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种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清楚地知道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这三种课堂教学情境中,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是最重要的一种,却是目前教学中用得最少的一种。事实上,在生生之间的课堂交往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会如何与同伴合作,但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不能确认竞争与个体活动的价值,这些也是课堂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这样三者合一才组成了完整的课堂教学系统。课堂上生生之间的人际合作不仅能满足学生个体个性发展的需要,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生生课堂交往活动,使得有效课堂交往活动的数量大大增加。

4.团体效能原则

合作学习相对传统的个别化学习有很多益处,第一,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一个思想可以变成几个思想,加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同样,作为学生理解的方法更容易让同伴理解接受,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第二,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能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讨论中;第三,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同,在小组里,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适当学习,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有小组作为后盾,学生对自己取得成功的信心更大,这样思维就更活跃,结果更具创造性;第五,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锻炼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团体效能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合作技能的培训,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建构。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了他们具有不同的人格或智能,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个体的差异性,因为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学习的作用是双向的,当起对立作用时,就会对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小组合作体现的团队效能简称合作智能,就是在学习上利用个体的差异性来创造合力,共同解决学习难题。合作智能的表现特征包括八个方面,第一,相互提供有效的帮助;第二,相互交换所需的资源;第三,相互提供反馈;第四,互相质疑和相互解释彼此的结论,共同讨论产生高质量的结论,使所有组员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五,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意愿;第六,彼此相互信任;第七,相互激励;第八,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学习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合作中取得成就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关系和良好的心态。

5.对话原则

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应该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成人教育的影响,而应该通过积极的合作互动,在不断的内化互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互动时,基本都是依靠语言活动来进行的。通常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叫作垂直互动,但在不同情境中起的作用不一样。首先,作为脚手架的互动,是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活动中,当学生的讨论发生混乱或发生较大偏差时,教师要及时、适时地进行指点,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支持学生讨论。其次,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互动,认知发展是通过文化工具的媒介以及高出一筹的伙伴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才能获得的,完全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同年龄层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称为水平互动,学生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以及使对方理解自己的思考与见解的尝试,在讨论过程中自然会展开活跃的语言对话,借助语言将各自的见解表达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