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文阅读的逻辑性与问题设计

群文阅读的逻辑性与问题设计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群文阅读所选的几篇文章一定不是无序地组合在一起的,除了同属于一个议题,群文之间也有着一定的逻辑性。因为有逻辑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才能够抓住“主问题”,给学生以引导。如写父爱、母爱的一组文章,爱的方式也许各不相同,有的慈祥,有的严厉,但透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参与式语文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具体化。”

群文阅读的逻辑性与问题设计

群文阅读所选的几篇文章一定不是无序地组合在一起的,除了同属于一个议题,群文之间也有着一定的逻辑性。因为有逻辑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才能够抓住“主问题”,给学生以引导。而这也正是单篇阅读很难练习的阅读策略。而要想让群文的功效最大化,所选的文本之间一定要具有严谨的逻辑性。

(一)重视整合效果

所谓“整合”,是指在选文的过程中,教师所选的文章不仅是属于同一议题,最好是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述的几篇文本,这样呈现给学生,就能够让他们对同一事件、同一人物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例如,中国台湾赖玉莲老师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友情的内涵所执教的《对友情多面向的探讨》,选择了《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赠汪伦》等三首友谊诗,为何这样组文呢?因为这三篇文章反映了友情的各个侧面:《赠汪伦》是描写生离场面的,《阿贵只有九岁》讲述的是死别的场景,而《打过架那天的夕阳》讲述的是与朋友发生矛盾时的烦恼,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友情”。其实,这种组文方式也在无形中给学生传达出了一种阅读的策略,即不能只背零碎知识,而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只要学会整合,那些看似很散乱无序的信息就可以提升为系统性的知识。群文阅读就是要帮助这个时代的孩子学习如何去面对碎片化的时代。

(二)重在比较中“求同”“比异”

所谓“求同”,指选文可以是有共同点的一系列文本。如写父爱母爱的一组文章,爱的方式也许各不相同,有的慈祥,有的严厉,但透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www.xing528.com)

所谓“比异”,则是指所选的文本之间可以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以是事实的差异,也可以是情感、观点的差异,或者是表达方式的差异。例如,同样是写过年,老舍的文章《北京的春节》营造的是一种热闹的、欢乐的氛围,而梁实秋的《过年》则是无聊的、疲惫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捕捉到这种差异,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和追溯背后的原因。这些都是单篇阅读难以达到的,因为单篇文章往往只呈现一种事实、一种表达、一种情感。而群文却具备这种优势,能够让很多知识点在比较中清晰地显示出来。而要真正使群文在操作过程中发挥这重功效,在组文的过程中,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所选文章的异同之处,重视学生在比较中习得阅读的策略。

(三)要便于发现规律

群文阅读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去发现规律,自主探究,去掌握阅读策略和写作手法等。“参与式语文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具体化。”

因此,群文阅读在组文的时候要选择一些便于发现规律的文本,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去合作、探究、发现并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