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的概念界定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的概念界定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可以看出,“群文阅读”主要总结为三点,即有着相同的议题、多文本之间的组合以及尝试探索性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另外,于泽元教授等研究人员对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更为精确、规范,即“所谓群文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其中,议题、集体构建、共识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的概念界定

(一)概念界定

在了解群文阅读教学之前,需首先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含义。一般看来,提到“阅读”,人们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对书籍的阅读浏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碎片化阅读”已成为人们极易选择的阅读模式。其中,对网页信息的浏览、手机文本的阅读,甚至通过电视电影所掌握的信息,都可作为促进人们信息的掌握、阅读量的持续不断增加的途径。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就其发挥阅读自身的功力,打开学生阅读学习的大门,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把学生周围的生活世界课堂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阅读方法的获得以及阅读素养的提高,这样主动且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课堂中的阅读。

针对“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是这样阐述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有效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和阅读教学在本质方面的不同在于,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文本,这三个主要互动形式使阅读教学发挥着教学的作用。而其中处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应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和文本间的互动交流。

从相关的资料来看,最早对“群文阅读”有着概念阐释的是赵镜中先生的观点,即“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从中可以看出,“群文阅读”主要总结为三点,即有着相同的议题、多文本之间的组合以及尝试探索性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蒋军晶老师对“群文阅读”的探索是从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得来的,他提出的关于“群文阅读”的含义为:“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从中我们可以感知到,群文阅读不只需要议题、文本与教学过程,还有单位时间的要求,是要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有关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另外,于泽元教授等研究人员对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更为精确、规范,即“所谓群文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其中,议题、集体构建、共识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

“群文阅读”与“群文阅读教学”是同一方向的不同方面的概念,我们需要把二者进行区分。“群文阅读”关注多文本与议题之间的整体性,比“群文阅读教学”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含议题的选择与文本的整合两点;而“群文阅读教学”所关注的主要是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况,明确学生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学习,也是以议题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经过精心筛选出的文本或选文片段进行的学习。课堂教学更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积极变化,以及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群文阅读教学是群文阅读在实践中的存在形式,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一定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对一组文本进行比、对、读、议的积极建构的整体性阅读过程。在这里,教学活动着重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性阅读的过程,其中,“整体性”的具体表现体现于多文本间的有机整合,所以“整合”应是群文阅读的灵魂与精髓。

对于“议题”,是师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讨论交流的话题,但这一话题的确定和选择不是随意敲定的,这就需要教师自身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对其议题的确定持有相应的方法与策略。所以,好的议题是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找到文本间存在的相同要素,进而提炼出的相关议题,并且还要保证议题的科学性与开放性,使在学生初步接触议题时,就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可见,议题丰富的内涵、有趣的表述也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进而为有效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本”是从优秀的多篇文章中,经过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进而选择组合文本的物质前提。文本间的选择组合应有其依据,可依据新课标、教科书抑或经典文学作品。总之,适合学生的、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的,无论课内抑或课外,教师都可以将其有机地融入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行列之中。另外,对于“议题”与“文本”两者谁先谁后的问题,实则两者是不分伯仲、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先确定议题,根据议题的思想内容而选择组合文本;也可在文本的基础上确定议题。“议题”与“文本”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议题的确定与文本的选择贯彻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教师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比对读议”的层层递进的阶段性学习。其中,“比”,是文本之间的对比、比较。多种文本的组合必然有其相通之处,也有异同点。让学生发现文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于整体感知文本有其重要意义。比对,可以是文本内容的比对,也可以是文本表现形式的比对,还可以是文本内涵思想的比对。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恰当运用有效地提问,从而培养学生快速划分、解读文本的能力。“对”,则是“议题”与“文本”之间二者的对应与融合。针对选择出的议题与整合的文本之间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发现两者的关联。“对”有助于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做准备,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读”,是学生阅读方法的获得途径。通过对文本进行不同程度的阅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学生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学生所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也包含教师所传授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技巧。“议”是积极有效的议论、讨论。这一环节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交流,然后发表各小组的观点见解,在班级中引发师生、生生之间的探索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活动与交往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有益于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清晰性、完整性的形成,又为构建逻辑思维的整体性、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创造性能力的有效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议”也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以在课堂中彰显。(www.xing528.com)

(二)相关概念辨析

1.主题阅读教学

主题阅读教学是以单元主题作为线索,将教材单元内容串联起来,整合后整体施教。主题阅读教学不是一篇一篇的教,整个单元成为一个小系统,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着单元主题进行,有利于在单位时间内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此处的主题阅读又成为新语文主题阅读,与窦桂梅老师所倡导的主题阅读有一定的区别。窦桂梅老师的主题阅读中的主题,主要从课文内部生发,从生命哲学角度选择主题,如“母爱”“友谊”等,由一篇文章的阅读带动其他文本阅读;而新语文主题阅读则是从单元整体出发,围绕单元文本生成主题,以教材单元为主体进行教学。

2.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发现单元内各文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价值,并发现各文本服务于本单元的共性,有目的、有依据地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组合与教学设计。教学分为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交际、整本书阅读、探讨六个模块,旨在促使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能较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的结构和意义,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主题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都倡导在阅读教学中突破单篇限制,旨在改变阅读教学数量和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生命体验。但三者之间存在区别,各有其特点,具体见表2-1。

表2-1 群文阅读教学、主题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之间的区别

由表2-1可知,在主题方面,群文阅读教学与主题阅读教学都强调对群文主题的把握。虽然二者都强调主题,但群文阅读的“主题”又被称为“议题”,是一个可以议论的点,十分多元,可以以作家、文本体裁、表达方式人文主题等为议题;而主题阅读的“主题”主要是指人文主题,如“友情”“人与自然”“父母之爱”等,强调从“生命”的高度、“文化”的层次架构主题。主题阅读教学的主题常常是显性地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思考,而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则在课堂教学中是隐性的,它强调儿童的发现和体验;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在组织完文本后便隐藏;单元整体教学未突出主题,而是着眼于各篇文章服务于本单元的共性,据此整合相关资源。文本来源方面,我们不难看出,虽然都强调多文本,但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数量更丰富,选择面更广,主题阅读与单元整体教学直接选用教材单元,三者文本的背后都有一定的逻辑关联。群文阅读教学强调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围绕议题展开,最后形成新的认识;主题阅读强调单元课文归纳一个主题,教材单元为主线,单元主题为核心,阅读方法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并找出各篇文章服务于本单元的共性,有目的地组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较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的结构和意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群文阅读教学更为先进和大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