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的发展现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外研究情况最早对“群文阅读”进行研究的有日本的“群书阅读”和美国的“拓展阅读”两种形式。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搜集与分类,笔者发现,教育界对群文阅读研究的文献资料正与日俱增。综上所述,针对“群文阅读教学”这一概念的阐释,主要集中于“多文本”“教师”“学生”“课堂互动”等主要词汇展开的。其次,对“群文阅读教学”意义与价值的研究,相关文献主要涉及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及阅读主体三个方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研究情况

最早对“群文阅读”进行研究的有日本的“群书阅读”和美国的“拓展阅读”两种形式。

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所主张的“群书阅读”是与“学习共同体”这一理念密切相关的。“群书阅读”是需要学生(读者)自主进行文本的选择并学习阅读的过程。即需要学生可以借助自身的阅读兴趣,选择大量文本,并有效地进行阅读这一活动。其中,通过自己的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以期促进知识的快速积累,并将其融汇于心。佐藤学教授曾说过:“读者自主选择文本进行的阅读活动,是个体自主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意识形成的过程。”这句话也就充分证明了“群书阅读”这一概念中的深刻内涵。学生通过对多篇文本进行阅读学习,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在此基础上,就需学习者与信息知识间有效地沟通与交流。

因此,秉承合作学习理念的“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其主张学习者在已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掌握的知识得以深刻,并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在现如今的教学中,这种“学习共同体”构建也是极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习得的知识、学习与研究,对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也是极为有利的。从而,“学习共同体”在实际教学中才真正得以建立,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代表,其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路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在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里,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刻的认知与思考,有助于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另外,美国“泛读拓展式”阅读模式与“群书阅读”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主要使学生有效积累更多的知识,带给学生多种阅读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国内研究情况

在国内,群文阅读首先始于陈易志老师所执教的一堂公开课。陈易志老师以群文呈现的形式创造性地教授了一节语文阅读课,这让许多学者、一线教师眼前一亮。紧接着,中国台湾学者赵镜中教授,在2008年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上,首次提出了“群文”这一概念,并指出,许多一线的中国台湾教师早已对“群文阅读”有着实际性的教学活动。赵镜中学者先指出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即同一议题、多种文本和教学,继而阐释了群文阅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即议题、文本和尝试教学。

通过赵镜中学者的描述,国内许多研究学者、团体和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中国内陆的教师开始关注“群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中的实施,并有小部分教师开始实践于真实的阅读教学中去。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搜集与分类,笔者发现,教育界对群文阅读研究的文献资料正与日俱增。可见,关注群文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并且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笔者将国内对群文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整理为概念的界定、产生的价值或意义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实践(策略)三点。(www.xing528.com)

首先,对“群文阅读”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主要代表是中国台湾的赵镜中学者。赵镜中学者指出,“群文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对语文课程进一步地有效整合。他认为,“群文阅读”为教师结合教材和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教学。从中可以发现,议题与多文本是群文阅读中极为重要的两点。在诸多文献资料中被广泛引用的还有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的观点:“群文阅读教学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一文中,于泽元教授将“群文阅读”在其观念上的变革作为必经之路。他认为,文本仅凭“量”的叠加,易于使“群文阅读”浮于表面,而不能从根本理解“群文阅读”的精髓,所以他提出了“群文阅读”重要的三要素或基本的三环节,即以议题为本—通过师生的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议题、集体构建、共识)。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者蒋军晶老师在《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一文中对于“群文阅读”概念是这样阐述的:“‘群文阅读’就是由单篇阅读向多文本阅读的转变,其中的多个文本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内部有着固有的逻辑与结构,是一组组经过结构化了的文章的组合。这样的文本组合,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文本的结构,因文本间逻辑性增强,所以便于找出其共同点,使文本线索更为丰富,便于学生阅读策略的习得以及自主学习愿望的培养。”随后,经过实践探索的过程,蒋军晶老师又将文本间的“结构化”提升到“互文性”这一层次,这是对“群文阅读”中文本的更深层次的解读,是经过反复探索实践与思考总结得来的,对“群文阅读”内涵的理解与阐释更为实用,易于理解。综上所述,针对“群文阅读教学”这一概念的阐释,主要集中于“多文本”“教师”“学生”“课堂互动”等主要词汇展开的。

其次,对“群文阅读教学”意义与价值的研究,相关文献主要涉及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及阅读主体三个方面。其一,“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阅读量的增加。胡成军在《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在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积累相应的知识,开阔学生的阅读世界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现由单篇阅读教学向群文阅读教学的转变,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对整本书阅读的模式形成。[1]其二,对学生阅读文本速度的提升,“群文阅读教学”也相应地发挥着极大的价值和作用。如麻海娟在《浅析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中阐述道:“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要完成大量文本的阅读,就需学生不断提升阅读文本的速度,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文本内容与特点,完成学习的任务,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阅读策略及阅读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阅读速度,使阅读效率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双管齐下。”[2]其三,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的确立。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展开实施。在传统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教授文本的内容,相应的,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时间就会缩短,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的确立。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教师适时地“隐现”,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李爽在《略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十大关系》一文中就已明确提出,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确立,即“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强势的形象,把思考的时间以及空间还给学生。教师不能讲太多话,不能提太多问题,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3]。由此可见,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需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自主学习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与信心,使阅读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价值。教师只有大胆适时地放手,学生才会吸收到更多有益的东西,为课堂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

最后,对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思维运用也是许多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领域。针对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而言,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观点。如黄玲玲在《小学低段语文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一文中提到,群文阅读中的议题确定,要牢牢把握议题本身的可议论性与开放性这两点进行议题的确定。同时,教师在确定议题时,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实施,如从“作者”这一角度出发,将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进行有机组合,选出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文本或片段,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到有关这一作家的诸多文本,又可以促使学生完整性的知识体系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多方面看待问题。议题的选择也可从文章的题材出发,如可将都含有怀乡情结的文本进行综合,提炼出议题,这样可使学生明确地感知文本的思想主旨,有益于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

在群文文本的选择问题上,郑亚利在《群文阅读选材技巧浅析》中认为,课前教师精心而认真地备课是选择文本关键性的一步。教师应在教学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文本进行梳理,把握文本的内涵意义,巧妙地选择文本,并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促进学生对文本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刘大伟在《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一文中更加关注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即教师在进行文本选择时,应首先考虑文本之间的联系,并关注文本间的不同。首先,教师要重视文本间的不同之处,因为这些不同点是使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产生多样化的思考角度;其次,文本间的不同也要有互补的功效;最后,文本间的相通之处,可以促使学生能快速发现并掌握。从以上三点来考虑文本选择的问题,教师就能准确把握选择文本的规律,使文本有效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积极性,最终保证教学的良好效果,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有关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方面,相关研究学者也有其探索结果。群文阅读教学名师蒋军晶认为,实施群文阅读主要有以下五个环节:首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了解学情;其次,可以向学生有效地提出可以引导其思考的问题;再次,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自己的观点,选择出组内成员所认为的真正有其学习价值的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类,可从“知识”“技能”“促进思考”等方面着手;最后,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深刻探索,从而解答教学中产生的疑问,这将有益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现有文献中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主要围绕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特点、价值以及教学策略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而在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或理论依据层面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

因此,本书中加入了对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层面的探索,究其理论根源,才能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理解与实践群文阅读教学。

总而言之,国外的阅读教学在群文中的体现,表现在教师的适当让步,让学生自觉、自主地获取自己喜欢的知识。其中,进行大量的文本阅读就是其必要途径。在这个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环境下,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开阔思路,合作学习,畅所欲言,对其阅读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意义。在国内,诸多专家学者们以及一线教师都已投入群文阅读的研究领域中,对其概念内涵、产生的价值以及在教学过程实施中应运用的模式或策略已有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但还是存在着不足点。如针对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上的研究少之又少。笔者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有所变革发展,就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点。所以,我们应积极进行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

针对群文阅读的探索,需要我们献言献策,并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笔者相信,群文阅读教学定会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