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改革与发展概述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改革与发展概述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处于语文教育改革的中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变反映着语文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1985年,“素质教育”正式在国家发布的教育文件中被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最活跃,方法数量增多。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改革与发展概述

我国语文独立设科始于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语文正式成为一门课程,代表着现代阅读教学的发端。由于我国语文教材一直以来都是以选文为主体,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课时的占比一直最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处于语文教育改革的中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变反映着语文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

(一)从只关注“理解和方法”到全面关注

阅读教学目标对阅读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如何正确、科学地选择教学目标是十分关键的。而确定阅读教学目标学最主要的依据是教学大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的教学大纲来看,阅读教学目标通常强调的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通过朗读、背诵等阅读训练掌握阅读方法。

例如,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为:“了解读物的内容,领会读物的基本思想,并且能够用普通话朗读。”关于“课文理解”,有学者指出:“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在理解、感受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而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方法,则可以为学生日后自主阅读和在生活中阅读打好基础。1985年,“素质教育”正式在国家发布的教育文件中被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986年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1992年大纲指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目标由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方法,新增了对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关注。

(二)从强调“讲读”到“导读”、再到“对话”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开启,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包含着阅读教学改革。其中,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最活跃,方法数量增多。而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表现为“从研究教师的教法,转向研究学生的学法”。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展了许多阅读教学改革实验,这些实验也体现了以往的教师对课堂的绝对统治开始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成为重点研究对象。以1978年四川省内江市开展的为时11年的“读启式”教学改革实验为例,这个实验的理念是“读是基础,启中有读,读启结合,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教师“扶、引、放”帮助的前提下逐步学会自己阅读,这种“寓启于读”的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村小学阅读课教学质量。通过教师的“导读”“启读”,小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并学会自主阅读,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到了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阅读教学的重要创新。将阅读教学看成对话过程,首先,体现了对学生、教师的阅读主体地位的重视,即教师和学生要主动建构和创造阅读文本的意义;其次,体现了阅读教学需要通过情感交流和共鸣来获取信息。(www.xing528.com)

(三)从以讲读型教学模式为主到阅读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基本上照搬苏联的模式,表现为教师揭示课题—阅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和复述段落及文章大意—进行练习和总结—布置作业。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始转变原来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第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个课程理念是指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与传统的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要教学目标的阅读教学是不同的,过程大致为:教师导入,激发兴趣—学生自读,发现问题—细读交流,合作解疑—深化拓展,迁移练习。

第二,注重诵读感悟的阅读教学模式。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诵读”:“通过让学生高声朗读文字,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中正读音,理解情感表达、写作风格,培养语感,达到顺于口、熟于心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诵读的基础是熟练朗读,重点在于理解。诵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步骤大致为:导入初读—诵读领悟—细读深悟—巩固积累。

第三,注重欣赏体验的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来提高其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这种模式更适合文学性阅读文本,大致步骤为:情境导入—初读想象—引导体验—获得美感。其强调学生的想象、联想,以及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写法和语言进行赏析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