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无能与无奈:《创新教学引论》达成突破

教育的无能与无奈:《创新教学引论》达成突破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疑,诸如此类的教育的无能成为人们批评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当今教育的无奈表现在多方面,这里仅列举三点(注:国际上通常公认教育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师资和教育法制等是教育发展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支撑性条件。应该承认,新中国建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见,教育法制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无疑是教育批评盛行的深层原因之一。

教育的无能与无奈:《创新教学引论》达成突破

所谓教育的无能,指教育在发展进程中所表现的、未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个人需求的状况。本文专指教育本该做好却未能做好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中教育的无能是从教育运行的结果来审视教育运行过程的一种视角,也是一种侧重于从教育自身来考察教育问题及其存在依据的方式。如今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代,时代的巨变、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压力和诸多挑战。大众的社会心理的变化,以及公民对教育的要求日多样化,也给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然而,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的事业本身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对社会和个人的要求不可能亦步亦趋地加以“关照”和给以完全到位的满足。这样,教育自身无能的一面就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来:首先表现在教育的观念层面。某些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陈旧,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在学生观上,人们至今甚至还在把学生单纯地作为教育作用的对象,在教育活动中对青少年独立、成熟的一面往往熟视无睹,结果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漠视学生利益和权利的做法时有发生。这里仅仅举了一个例子,客观地讲,类似的教育观念还有不少。其次表现在教育的制度层面。例如,在考试制度上,存在机械化、弹性缺乏和灵活性不够等诸多弊病,使考试这种手段在教育中的地位发生扭曲(手段目的化),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反而产生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正因此,目前人们对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批评很多。其他教育制度,如招生制度、毕业生分配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遭到人们的批评和指责。此外,教育的无能还表现在物质层面或技术层面。这一层面比前两个层面更直观、更具体,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注意到,更容易受到社会的批评。例如,在教育内容方面,人们普遍对当前的课程表示出不满。事实上,我们的课程在内容上确实存在落后、刻板、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远离学生的个体经验和日常生活的弊病。又如,在教育技术上,目前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还没有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普遍推广尚未被提到紧要的议事日程。再如,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也存在机械、死板、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缺少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做法,等等。无疑,诸如此类的教育的无能成为人们批评教育的内容。

所谓教育的无奈,这里系指教育在发展的进程中,面临一些令其无可奈何的、直接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的困扰,这些因素构成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重重障碍。当然,这些因素既有教育内部的,也有教育外部的。笔者认为,当今教育的无奈表现在多方面,这里仅列举三点(注:国际上通常公认教育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师资和教育法制等是教育发展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支撑性条件。客观地说,我国教育目前在这几方面均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育投入。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是有条件依托的,没有必要的教育投入,要求教育的发展尽如人意只能是天方夜谭。目前尽管教育对民族、国家、社会乃至公民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科教兴国也已经作为中国迈向新世纪的重要战略之一被明确地提出来,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尚存在认识很高,行动却难以到位,二者有着巨大反差的尴尬局面。典型的表现就是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受教育人口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各级各类受教育人口之和达3亿多,占世界受教育人口的20%以上,而我国的教育投入仅占世界的1%,用占世界1%的教育经费来完成世界20%以上的人口的教育的担子无疑是非常沉重的。而实际上,这有限的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常常没有保障。尽管我们早已把教育经费要占GNP4%的字样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去,但目前每年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始终低于3%,近几年还呈现下降的趋势。(注:“1998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比上年有所下降,一些省、自治区已连续几年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199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国教育报,1999-11-26)。)二,是教育法制建设。应该承认,新中国建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义务教育法》(1986)、《教育法》(1995)、《教育法》(1993)、《职业教育法》(1996)、《高等教育法》(1998)等一批教育法律和教育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在理论上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教育法律体系。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法律规范又普遍地缺乏约束力以致沦为“软法”。教育上的很多决策及其实施受人为因素所决定,出现失误和偏差的现象依然存在,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权利遭到侵害的案件屡屡发生等无不与之有直接的关系。可见,教育法制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无疑是教育批评盛行的深层原因之一。三,是师资问题。师资问题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应该说是毋庸置疑的。正如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贵仁教授所强调指出的:“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科技;没有一流的科技,就不能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科教为本,振兴科技,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本。”[6](P1)遗憾的是,尽管教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已经为社会各界人士所普遍认识,但师资方面目前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教师的物质待遇偏低、工资被拖欠、大量优秀教师严重流失、师德建设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出现大滑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不能适应教育教学之需,等等。这些问题也成为当前教育批评的重要根源之一。当然,与教育的无能相比较,教育的无奈多是社会带来的或是社会强加给教育的,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对教育不应施加的束缚和限制,由教育的无奈所引发的教育批评不仅指向教育本身,往往还指向社会,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www.xing528.com)

最后需要指出一点,本文仅仅对教育批评的涵义作了界定,对教育批评的教育基础作了一些描述和思考,因此本文是一种有限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得到教育界同仁的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