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起源及发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启建立夏朝,有扈氏不服,夏启用兵征讨,开初进展不利,于是夏启召六卿统一思想,修明政治。殷代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胚芽进一步发育成长时期。这些看法虽然是零碎的、浅层的,但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完全形成之不可或缺的要件。《尚书》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的中国古代军事资料比较丰富,既有军事制度、战争情况,也有选贤、用兵之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起源及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出现,阶级社会形成。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国家和军队出现,奴隶社会确立。这个时期战争更频繁,战场更广阔,战法更多样,战争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具有阶级性质、完整意义的战争,当以夏禹伐三苗和夏启与有扈氏的战争为始。”其军事思想的特征主要有:一是王为军队最高统帅的观念。朝中六卿等高级官员都要参与军事和征战(《书·甘誓》说:“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周礼》执政大官分为六官,亦称“六卿”。后世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二是用兵有因的观念。汤在讨伐夏桀之前作“誓”,即《汤誓》。汤向参战者声明讨伐夏桀的原因:“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尚书·商书》)这段话的意思是:夏王耗尽民力,剥削夏国人民,民众因此对他怠慢不恭,同他很不和谐。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呀?我们愿意同你一起灭亡。”夏王的品德这样坏,所以,我现在一定要去讨伐他。这说明,此时古人已经形成了关于战争起因的观念。三是用兵伐罪的观念。汤在《汤誓》中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尚书·商书》)这段话的意思是:因为夏国犯下许多罪行,天帝命令我去讨伐它。……夏氏有罪,我畏惧天帝,不敢不按天帝的旨意去征伐它。这种用兵伐罪、替天行道的观念,是人们对战争作用与价值的最初觉悟。四是先德后兵的观念。启建立夏朝,有扈氏不服,夏启用兵征讨,开初进展不利,于是夏启召六卿统一思想,修明政治。他自己身先垂范,“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吕氏春秋·先己》)。五是兵农结合的观念。如“少康复国‘有田一成,有众一旅’。旅约五百人,既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众’,又是军队之‘旅’,兵农结合。”六是重视战具的观念。原先作战,劳动工具与兵器不分,后来发明了专门用来作战的兵器。夏朝冶炼青铜,用青铜制造兵器。当车发明之后,夏朝便把车用于作战。夏君少康病故,其子杼继位,在攻打东夷之初,受挫于东夷的强弓利矢抵抗。杼在战斗中偶然发现干兽皮能够阻挡弓矢,便用它来做成皮甲以护身,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单兵战甲,战甲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最终降服了东夷(《世本·作篇》:“杼作甲。”)。

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之后,商代也称殷代。殷代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胚芽进一步发育成长时期。《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里所说的“殷先人”,是指殷的先人,即商时代的人。这里所说的“典”和“册”,是指甲骨文和简书,之后又产生了金文。这些“典”“册”和金文,记载了一些战争和军事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了当时统治者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是零碎的、浅层的,但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完全形成之不可或缺的要件。商代是天神至上的时代,出征前,“贞人”(掌握占卜的史官)要先占卜,以求得天和神的旨意,再按天意神示采取行动。征战时,统治阶级打起天神的旗号,借天和神的威力动员军民,威慑敌人。这种天神至上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统治者的战争观。(www.xing528.com)

西周时代,统治者继承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殷代笃信天神的思想。他们在信奉天神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引进了人的“德”的范畴,逐步增多了对战争的理性认识,对军事思想的完全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这在《尚书》《易经》中有较多的反映。《尚书》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的中国古代军事资料比较丰富,既有军事制度、战争情况,也有选贤、用兵之法。其中专门记载军事活动的有《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誓”就是誓词,相当于现代的战争动员令。这些“誓”写得生动而有条理,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敌情和作战地点;二是讲进行战争的原因;三是讲怎样作战;四是宣布战场纪律。《尚书·蔡仲之命》中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其意思是,皇天无亲疏之意,只辅助有德的人。《尚书·泰誓》中有:“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其意思是,上天怜悯民众,一定会依从民众的愿望。《尚书·秦誓》中还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其意思是:上天的看法,出自我们民众的看法;上天的所闻,出自我们民众的所闻。这反映出了当时的统治者既重天,又重民、重德的战争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