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实现自然美育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实现自然美育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非常崇尚自然,他认为自然是美的观念的源头,美存在于自然中, 自然美高于人工美。目前,在自然美育的问题上有两个误区。如此一来,对自然美的感受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实现自然美育

20世纪是人类征服自然成就最辉煌的世纪。我们的科学技术成就几乎是过去所有世纪的总和。但是,20世纪也是人类破坏自然“成果”最“辉煌”的世纪——河流与空气的污染、森林的毁灭、酸雨的肆虐、臭氧层的破坏……也在这个世纪登峰造极。这一切,毫无疑问与我们缺乏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和审美情趣有关。

恩格斯在欣赏自然美时,曾经感到过“幸福的颤栗”:你抓住船头桅杆的缆索,望一望那被龙骨冲开的波浪,它们溅起白色的海面,波涛汹涌翻腾,永不停息。阳光从无数闪烁的镜子中反射到你的眼里,碧绿的海水同蔚蓝的镜子般的天空和金色的太阳熔化成美妙的色彩——于是你的一切忧思,一切关于人世间的敌人及其阴谋狡计的回忆,就会烟消云散,你就熔化在自由无限的精神的骄傲意识中。

不知这种对于自然美敏锐的感受而产生的“幸福的颤栗”是否是恩格斯献身人类美好事业的精神动力之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1935年5月在南昌国民党监狱里,面对死亡的方志敏遥想铁窗外“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等“无地不美”,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的“中国天然风景”,更加激起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因而深情地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这不朽名篇。最后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王微曾谈到自然美对于精神超脱和心灵解放的意义:“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非常崇尚自然,他认为自然是美的观念的源头,美存在于自然中, 自然美高于人工美。他还认为,人生来就与自然有着息息相通的密切关系,对大自然怀有深沉的热爱,人是最善于感受大自然之美的鉴赏家。确实如此。 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具有美的含义,因而都是审美的对象,它们可以让人们忘掉生活的烦恼,唤起对生命和爱的渴望。理想的美育必须走出书本的“小天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它的温馨,感受它的灵气。

是的, 自然美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愉悦乃至生命的滋润。那秀丽、清雅、柔和的景色,如水的月光,碧绿的菜田,涓涓的溪流,鹅黄色的柳丝,让人感到安静、舒适;那汹涌的大海奔腾长江,陡峭的山崖等壮丽、粗犷雄伟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人们不禁会赞赏大自然的雄伟壮丽。(www.xing528.com)

但现在我们的学生离大自然何其远矣!当我们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所谓“美育”时,学生早已不懂什么叫“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懂什么叫“炊烟四五家”,不懂什么叫“惊涛拍岸”,也不懂什么叫“春风亲吻草地的和煦”和“秋雨敲打树叶的凄婉”……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美学大师宗白华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一文中深有感触地写道:“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生界以入于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感觉。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 ‘美’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更饱含深情地说:“我竭力要做到的是,让孩子们在没有打开书本去按音节读第一个词之前,先读几页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聪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我千百次地说,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动,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儿童思想的本性就要求有诗的创作。美与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与花朵一般,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诗的创作始于目睹美。大自然的美能锐化知觉,激发创造性思维。”因此,我强烈地呼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全身心地去阅读大自然。没有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亲近,没有与大自然水乳交融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真正理想的美育!

目前,在自然美育的问题上有两个误区。一是担心在学生走近自然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因而“封杀”所有的郊游和各种亲近自然的行为,有些地方甚至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学校不得组织此类活动。二是总希望每一次野外活动都有“教育意义”——“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呀,“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呀,“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呀,等等。此外,这样的郊游要求对于学生还往往承担着写作文的“重任”。如此一来,对自然美的感受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其实,不用那么多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自然的接近、对自然美本身的感受就是教育——

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还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无论是朝阳初升时小草上的一颗露珠还是暮色降临时原野的一缕炊烟,都应该让我们油然而生对自然、对宇宙的亲切感和崇高感:“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冰心:《繁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