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对艰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积极成果

面对艰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积极成果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建立坚强的实验工作领导核心成立了以教育学院院长为组长、各实验区教委领导为副组长的《科学》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对实验实施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决策。三个实验区的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和能力明显增强。

面对艰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积极成果

(一)建立坚强的实验工作领导核心

成立了以教育学院院长为组长、各实验区教委领导为副组长的《科学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对实验实施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决策

成立了《科学》课程研究室成员、实验区教研员、骨干教师、国家科技情报所的科学家四结合的实验研究小组,负责标准修改、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和实验指导。

(二)把教材编成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脚手架

教材编写的原则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等先进的教育理论,继承我国重视基础的优点,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构思、理念,更多地为学生创设下位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逐步向自主学习过渡。

(三)在实验中贯穿基本假设,实验指导与监控并行,客观地检验假设的正确性。

1.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同时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加强综合性,体现科学本质,渗透人文精神。(www.xing528.com)

3.遵循人类认识自然的规律,科学地建构知识结构,使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起支撑作用。

4.赋予“双基”科学启蒙的意义。即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以认识科学的本质和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为核心。

5.突出科学探究。探究是科学的核心。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6.反映当代科学成果。介绍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当代科学技术知识、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在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意识道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实验初步验证了“更多地为学生创设下位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向自主学习过渡,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假设。三个实验区的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和能力明显增强。例如,过去在自然课后,学生经常围着教师追问各种“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现象说明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但也同时反映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自己去研究、去发现,而是希望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有依赖思想。《科学》更注重体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培养学生凡事先动脑,积极想办法自己解决的好习惯。在学习《科学》课程后,学生不但更喜爱这门课,而且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自己想,想不明白时再去查资料找,实在不明白时才去问教师。

燕山区对学生喜欢科学课的程度和原因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科学》课的比例上升了13个百分点。因为“老师教学生动”、“课本新颖图文并茂”喜欢科学课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对科学有兴趣”喜欢科学课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了55.5个百分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