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总结

永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总结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登县从2004年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和七年级执行国家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课程教材,组织新教材施教工作。这些文件和资料的下发,从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制度措施等方面为永登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编发两辑共计13万字的《永登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汇编》,主要内容有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新课程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等。

永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总结

永登县从2004年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和七年级执行国家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新课程教材,组织新教材施教工作。2004年9月,县教育局出台《永登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2005年2月出台《关于加强教研工作的意见》,印发《永登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2005年9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意见》《永登县名师工程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和资料的下发,从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制度措施等方面为永登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经过一年的工作,县教育局,全县各乡镇、各学校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深入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努力促进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全县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一批教改新人和先进学校。

为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由副县长杨盛泉任组长、教育局长任副组长、副局长及教研室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另行成立专家小组和工作小组。各乡镇和参与课改的县属学校也相应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课改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各乡镇、学校还成立学科小组,具体组织对新课程理论和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制订学科课改计划,组织学科培训、集体备课、教法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乡镇、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大型备课研讨活动,县教研室人员随时参与指导。为使教师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尽快进入角色,教育局对教师个人提出“八个一”的要求,即教师个人每学年在本乡镇(或学区和学校)上好一节汇报课,上交一篇典型的教学设计,作一次学科经验交流,主持一次教学研讨会,参与一个课题实验,开发一件(篇)较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包括课件、教具、教材创新点的拓展、延伸等),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记录一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或教学反思、教学心得。

为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教育局教研室和师资办共同筹划、部署和落实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搞好教育管理者、培训者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为新课程的逐年级推进和中小学大面积铺开打好基础。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各有侧重,在对教师重点搞好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的同时,重视对教育管理者进行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倡导培训者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了解他们的疑惑和困难,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广泛地进行讨论,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培训中来。教研人员在学习新的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理念的同时,重点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培训、集体备课及观摩研讨活动,及时将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落实到新课程的教学中。

课改实施以来,通过送教下乡和巡回辅导活动,为全县教师尤其是山区学校教师开展以教师自主学习为主的校本培训,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强有力的支持。为使基层学校的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电”不出门,更好地解决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解决基层学校教师接受高质量在职培训的资金困难,缓解课改开展以来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工学矛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全县课改工作均衡发展、同步推进,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本着“业务精、思想新、作风硬”的选人原则,结合课改“教学新秀”的评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选聘组建一支由8位学科带头人、24位教学能手、20位青年教学新秀、4位优秀教研员组成的56人专家队伍。将活动分为中学和小学两部分,分学科、按地域将中学36人分成6组,小学20人分成5组。一年内共举办了2次活动,小学21天,初中35天,活动受益区域涉及17个乡镇,巡回辅导送课112节,参与听课的小学教师2305人次、初中教师1117人次。

辅导形式主要有三种,采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展示,即送教下乡。通过课前说课、听课献课、专家评课、互动交流四个环节,引领教师进行课标学习、操作设计、教学展示、教学反思。以参与式活动为主的专家解惑与讲座,专家可以与受训者现场就教学目标、环节设计、方法手段、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把脉会诊”“开方治病”,解决基层教师课改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针对基层学校课改需要和教师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专家搜集有关资料,并编印成册,下发全县各个学校。编发两辑共计13万字的《永登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汇编》,主要内容有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新课程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等。

城关、连城等乡镇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省、市、县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到七里河、兰化等课改先进学校观摩课堂教学。各乡镇、学校还十分重视发挥本乡镇、本学校内的专业引领作用,针对具体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展、评活动,资源共享,以点带面。

本着“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思想,教育局把开展课题研究作为新课程实施的支撑点。全县共确定51项县级重点课题、67项县级一般课题、131项乡级课题。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小课题为主、以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为主,如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如何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提问、如何评价学生等。各乡镇确定了两个以上课题,小学每个课题每个学校安排一名不同年级的教师同时开展课题研究,中学每科每个学校安排一名教师同时开展课程研究,两周听课、交流讨论一次。(www.xing528.com)

本着讲求实际、有效引领的原则,根据教研片区教育教学现状、教师需求、学校需求,灵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落实人员(帮扶教师)、落实活动(每学期2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帮扶工作。将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指导、专题讲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观摩、指导、座谈、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片区教师的思想认识,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升片区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实现城区各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与所联系山区乡镇学校的共享,促进山区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在抓好全县教研工作的同时,县教研室有针对性地将工作向乡镇、学校延伸,县教研室教研人员每人至少联系一个乡镇,每乡镇教研室主动联系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乡镇教研室在抓好全乡镇教研工作的同时,教研人员也开展类似活动,每人至少联系两所学校,每所学校联系一个班级、一名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县教研室对乡镇专职教研人员的管理,实行计划监督、目标跟踪、年度考核制度,每学期召开两次乡镇教研室主任例会,汇报、总结、交流教研工作,每年举行一次总结表彰会。

为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发挥教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在本校、本学科的课改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实施永登县“名师工程”,从县级“学科带头人”中为县教研室聘任高中、初中、小学兼职教研员,从县级“骨干教师”为乡镇教研室聘任初中、小学兼职教研员。要求兼职教研员以所任学科为教研对象,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选择基础和前沿问题,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教研工作。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做到出思想、出经验、出成果,积极带动身边教师进行教改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永登县教研活动原来基本上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内单独、封闭进行。由于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缺乏交流,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相互不了解,在教学方法、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相互生疏。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新课程实施中的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使学生升学后的适应期延长,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改变这种局面,各学校积极开展“1+2”活动,即各乡镇初中和2所小学、县属各高中和2所初中结对,建立教研共同体,组织相关年级教师通过双向、对等、互动、有针对性的听课、评课及教学心得、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每学年2次以上),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师沟通交流、学习促进,实现有效衔接、平稳过渡的目标。

为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在全县范围内有计划地实施“名师工程”。到2008年,全县培养出200余人教坛新星(教学新秀),150余人教学骨干,60人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名优教师的引领和带动,全面推进永登县的新课程改革。各乡镇、县属各学校进行乡、校级“教坛新星”(教学新秀)(占教师总数的7%)、“教学骨干”(5%)、“学科带头人”(3%)评选活动。

为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永登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县教育局决定从2006年春季开始,在全县实施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达标”活动。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达标”活动内容包括:“新课程理论、学科知识测试”(占30%)、“课堂教学能力鉴定”(即课堂教学观摩,占30%)、教学成绩(以乡镇、学校期末水平测试或中、高考成绩为准,占30%)、学生发展评价(占10%),综合评定按比例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教学能力达标”活动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乡镇、学校具体实施,分阶段在中小学同步进行,每三年为一个周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