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穷朋友互助,信赖有据

穷朋友互助,信赖有据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11月27日,应中国政府邀请,艾尔沙德将军到达北京,以孟加拉国国防部长会议主席身份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邓小平说,中孟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穷朋友互相帮助是靠得住的。艾尔沙德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孟加拉国人民怀有十分亲切友好的感情。他说,我这次来访就是要同中国领导人重叙友谊,我同贵国总理举行的会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双方在国际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穷朋友互助,信赖有据

——邓小平与艾尔沙德

艾尔沙德:“你是中国老一代的革命者,但有现代化的思想,你为中国制定了现代化的目标,为中国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

邓小平:“事情都是大家做的,我一个人没有那么大的通天本领。”

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是孟加拉国第十任总统。1930年2月1日生于朗格普尔县。1983年12月任孟加拉国总统。1986年10月再次当选为总统。

艾尔沙德在担任总统期间,强调发展民族经济、兴修农田水利,进行局部土地改革。工业上实行“混合经济政策”,鼓励私人和外国投资,保护民族工业。对外在尊重各国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主张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和柬埔寨。1985年12月在达卡召开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上,当选为南盟第一任主席。1987年获联合国人口基金奖。曾参加联大特别裁军会议,英联邦国家首脑会议,第七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第二届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大会。

艾尔沙德总统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1975年后多次访问中国。

1982年11月27日,应中国政府邀请,艾尔沙德将军到达北京,以孟加拉国国防部长会议主席身份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

11月29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艾尔沙德将军。

在会见大会厅门口,邓小平同艾尔沙德亲切握手,表示欢迎。邓小平说,中孟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穷朋友互相帮助是靠得住的。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的关系,我们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见解是一致的,两国间的合作要长期发展下去。

艾尔沙德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孟加拉国人民怀有十分亲切友好的感情。他说,我这次来访就是要同中国领导人重叙友谊,我同贵国总理举行的会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双方在国际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前景时说,经济调整正在顺利进行,将为我国90年代的经济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正在召开的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将审议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可以相信,我国的经济将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良好的。

邓小平与艾尔沙德将军的会谈是在特别亲切、友好、谅解和坦率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都十分坦诚地介绍了自己国家的政策,并在捍卫主权和反对霸权主义,确保区域及世界和平稳定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

艾尔沙德的这次访华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如他11月29日晚举行答谢会上所说的那样,他与中国领导人进行的会谈是全面性的、有教育意义的并特别富有成果。艾尔沙德说,我在访问期间,亲自看到了中国因人民的昌盛而取得的巨大进步。

艾尔沙德将军在这次访问期间,在北京与中国方面签订了新的经济贷款协定,并决定成立联合经济委员会,这对加强两国的友好合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985年7月4日,应李先念主席的邀请,艾尔沙德总统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这是继1982年之后的再次访华,也是艾尔沙德1983年担任孟加拉国总统后的第一次访华。

艾尔沙德总统在同李先念的会谈中说,他这次来访,将会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并就重大的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以及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双边关系同中国领导人交换意见,他表示,相信孟加拉国和中国一直是,而且将继续是可信赖的好朋友。

艾尔沙德还强调加强南南合作的重要性,他对中国为促进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表示的兴趣和所作的努力表示感谢。

在会谈中,艾尔沙德还高度赞扬了中国领导人在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提拔年轻和有才干的领导人,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方面,在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继续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方面取得的成就。

7月6日,邓小平亲切会见了艾尔沙德总统,宾主就进一步发展中孟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交谈。

邓小平说,中国和孟加拉国历来是朋友,没有任何分歧,希望两国关系继续发展。

艾尔沙德对邓小平说,他1982年访问中国以来已两年多,他这次访问同中国领导人进行了非常有益的会谈,他认为,他对中国的访问非常成功。(www.xing528.com)

邓小平在向艾尔沙德和其他孟加拉国客人介绍中国国内情况时说,干部逐步年轻化是我们的战略决策。包括军队在内,干部都要实现年轻化。我们的军队要减员一百万,一些岁数比较大的要退下来,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的军队向来服从大局。我们相信,这个工作会顺利完成的。最近几年,党和政府系统的干部逐步年轻化也进行得很有成效,体制改革包括干部逐步年轻化,是一个很大的改革。

邓小平还着重指出,目前我们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干部年轻化,二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两个都重要,但是干部年轻化最重要。干部年轻化,包括干部的知识化,需要有大批精力充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这两件是关键,目前我们的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这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的赞同和支持。

艾尔沙德对邓小平说,你是中国老一代的革命者,但有现代化的思想,你为中国制定了现代化的目标,为中国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

邓小平说,事情都是大家做的,我一个人没有那么大的通天本领。

艾尔沙德说,中国的发展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中国的稳定意味着我们这个地区的稳定。我们希望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邓小平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将更加广阔。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他重申: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这是已故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制定的国策。现在我们还是执行这个政策。

艾尔沙德总统对此次会谈所取得的成果表示非常满意,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对中国的访问和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为了进一步密切孟中两国的关系,并促进南南合作,1987年7月2日,艾尔沙德总统再次访华。

7月4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亲切会见了艾尔沙德总统,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三次见面。会见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当艾尔沙德总统一行来到会见厅时,身着浅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走上前去,同艾尔沙德及其主要随行人员一一亲切握手。

艾尔沙德高兴地告诉邓小平,他与贵国主席、贵国总理就双边问题和世界形势进行了非常成功的讨论,谈得很好。孟加拉国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看到了中国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邓小平说,中国和孟加拉国是好朋友,两国领导人也是好朋友,可以交心,我们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在向客人介绍中国的情况时,邓小平说,我国几年来的发展情况表明:凡是搞改革开放的地方都是成功的。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议论,说中国改革的步子放慢了,政策要变。说放慢步子还有些根据,说政策要变就没有根据了。去年和今年我们继续在搞改革开放,但步子放得稳重了些。现在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步子太慢了一点,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大胆一些,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一点,我们的发展就会更快一点。

邓小平向艾尔沙德一行又详细介绍了中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他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路线。要靠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开放,存在“左”和“右”的干扰问题。“左”的干扰更多是来自习惯势力。旧的一套搞惯了,要改不容易。“右”的干扰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西方民主那一套我们不能照搬,中国的事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中国正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向艾尔沙德总统还介绍了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重要内容,他说,我们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第二,使我们领导层比较年轻化一些。这两件事都不容易,但是非干不可。改革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政治体制改革如能在十年内搞成功就很了不起了。领导层年轻化要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恐怕要十年时间。

艾尔沙德在听完邓小平的详细介绍之后,也向邓小平介绍了孟加拉国的情况和政府所采取的一些政治、经济措施,他说,孟加拉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来发展的。

邓小平说,这好,盂加拉国发展自己要根据孟加拉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也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决不能照搬外国的做法。

就共同关心的世界和平问题,邓小平说,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希望世界和平,现在看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短时期内不会打。当然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是可以争取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国家应当利用这段时间发展经济,逐渐摆脱贫困落后状况。我们两国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加快各自国家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邓小平与艾尔沙德会谈的内容十分广泛,宾主都坦诚以待,不仅详细介绍了各自的国情而且就共同关心的世界和平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通过艾尔沙德总统的多次访华,增进了中孟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把中孟友好关系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也积极推进了南南合作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