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数学:待定系数法与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待定系数法与数学归纳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我们只能依靠数学归纳法.假设对n=k时等式成立,即1·22+2·32+…

高中数学:待定系数法与数学归纳法

某些数学问题,如果所求结果具有某种明确的或者稳定的形式(待定结构),则可引进一些尚待确定的字符(待定系数)来表示这种结果,通过已知条件建立起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个别时候也可能是不等式或者不等式组).这样一来,问题就转换到这个稳定封闭的方程(组)系统之内,一切尽收眼底,解之即得待定系数,进而问题的待定形式便得以解决.

待定系数法在初等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列、三角与向量、求函数的解析式和曲线的方程等都会用到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问题信息,明确所求元素的待定形式,选好待定系数,根据条件正确、简练地列出待定系数满足的方程或方程组,进而求解,最后确定问题的最终答案.这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设、列、解、答.

例1 人的最美身材应该符合黄金分割,即上身高度与下身高度之比等于下身高度与全身高度之比(下身高度为上身高度与全身高度的等比中项),该比值即为人体的黄金分割比,试求该比值.(下身与上身以肚脐为界).

探究:如图所示,假设全身AB=1,下身OB=x(此时黄金分割比即为x),则上身OA=1-x.

由题意可得,解得,舍去负值,

最终黄金分割比为

说明:待定系数的选择也是有一定技巧的.请注意我们假设全身为1而不是a,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运算.另外,选择上身为x还是选择下身为x,也要体现结论和条件的双重要求.该题设下身为x,它与全身1之比还是x,问题便朝着确切的方向自动走去.

例1图

例2 零点的时候时针与分针是重合的,至少经过多少时间它们会再次重合起来?在此期间,时针所转过的角度是多少?24h之内,时针与分针重合多少次?

探究:分针速度为时针的12倍,分针和时针再次重合意味着它们产生了“套圈现象”.在此期间,分针比时针多转了一圈360°.

假设在此期间,时针所转过的角度为x,则分针的角度为12x,所以12x=x+360°,所以.360°对于时针可以折合时间12h,所以至少经过它们会再次重合起来.

例2图

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过程时你会发现,几乎在任何两个相邻的整点之间,分针都会超越时针一次,完成一次重合,但是这个规律在11点以后发生了意外;从11点到12点再到13点这期间,它们只在12点整重合一次,所以24小时之内,时针分针完成了22次重合.

说明:依据时针分针的运动状态,从它们的速度和套圈现象出发,在这个稳定的封闭系统内引入待定系数,通过方程牢牢地构建起各种要素间的联系,解决这个系统内的问题便容易把握了.

例3 (1989年全国高考题)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等式1·22+2·32+…+n(n+1)2=(an2+bn+c)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探究: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存在,由已知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则n=1,2,3的时候,上述等式应该成立,这就可以列出关于a,b,c的方程组.若方程组有解,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对所有正整数n成立.

整理得,解得

于是,对n=1,2,3,原等式成立,但是对于其他的正整数n,原等式是否成立?对此,我们只能依靠数学归纳法.

假设对n=k时等式成立,即1·22+2·32+…+k(k+1)2=(3k2+11k+10),

则n=k+1时,1·22+2·32+…+k(k+1)2+(k+1)(k+2)2

也就是说,原等式对n=k+1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a=8,b=11,c=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说明:从特殊到一般,先猜想后证明,这完全符合我们的认知习惯.其中建立关于待定系数a,b,c的方程组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高考题,题型特征鲜明,问题设计极具想象力和创造性.

对于n=k+1的证明,一定要有目标意识,在归纳假设的条件下,明确结论的最终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推算.

从初中到高中,无论是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还是求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往往只有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www.xing528.com)

例4 与圆(x-2)2+y2=2相切,且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探究:在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有两种:如果截距为零,则可设其方程的待定形式为y=kx;如果截距非零,则可以设其方程的待定形式为,即x+y-a=0(a≠0).

因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所以,解得k=±1;或,解得a=0(舍去)或a=4.

所以所求的切线方程分别为y=x,y=-x,x+y-4=0,选C.

说明:本题也可以数形结合一下,画出图形,借助于圆心坐标与半径的特殊关系可以发现有多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从中也可以发现问题的答案.但是,待定系数法才是通性通法,而且本题的计算也非常简练.

例5 (1993全国高考题)在面积为1的△PMN中,tan∠PMN=,tan∠MNP=-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以M,N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方程.

探究1:如图,以MN所在直线为x轴,MN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椭圆方程为,焦点为M(-c,0),N(c,0).

例5图

,tan(π-∠MNP)=2,可得直线PM和直线PN的方程分别为和y=2(x-c).

将此二方程联立,解得,即P点坐标为

在△MNP中,|MN|=2c,MN上的高为点P的纵坐标

所以

由题设条件S△MNP=1,所以,即P点坐标为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又b2=a2-c2=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探究2:同探究1,得,P点的坐标为

因为点P在椭圆上,且a2=b2+c2.将点P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化简得3b4-8b2-3=0,解得b2=3或(舍去),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说明:本题用了两次待定系数法:第一次联立两条直线方程,求出点P的坐标;第二次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为1列出关于c的方程,解得c值和点P的坐标,最后的椭圆方程便唾手可得了.

请通过下面的分析,更好地把握待定系数法的关键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