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运用:理论基础与教学融合

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运用:理论基础与教学融合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李吉林老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情境教育理论与操作体系,为情境教学向其他学科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符合初中学段的实际情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主体”“情境”“协作”“资源”是促进教学顺利进行的四个基本条件,强调知识应与丰富、生动的学习情境相结合,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

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运用:理论基础与教学融合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皮亚杰说:“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新事物的建构机制问题以及认识的获得机制问题。”也就是关于“儿童认识什么,是如何认识的,认识是如何成长发展起来的,从一种不充分的、比较贫乏的认识如何向在深度与广度都较为丰富的认识过渡的问题”。他认为,认识发端于联系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主动解释并建构知识表征,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进而实现知识的建构过程。其核心主旨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构起来的。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融合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并把它们有机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意义建构”,其中更强调学习中的具体情境性、非结构性,反对学习中的抽象和概括等。

建构主义理论分别从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了深入解释。

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做出暂时的解释和假设,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在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在具体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者对同一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强调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内到外的简单传递和转移,还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已有的知识经验,最后生成自己独特的经验、解释和假设。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自主进行的,即通过主动选择想要的信息自主决定其意义,自主是建构性学习的本质属性。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是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前提。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并积极与教师、专家等助学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源,形成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人际关系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要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筛选和改造。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成是意义建构过程中知识经验的主动加工者。教师应该从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和学习对象之间的“中介”,起到有效的帮助、促进和指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进行知识建构,真实、生动的情境能帮助学生主动对原有认知图式进行信息提取和信息整合,强调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在丰富信息资源和相关工具的支持下通过交流、沟通、合作解决现实问题并实现意义建构。(www.xing528.com)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初中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李吉林老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情境教育理论与操作体系,为情境教学向其他学科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前后知识的衔接非常紧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把系统性的知识融入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快速理解新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已经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可以有效地区分事物的具体内容和外在表现形式,即使在不接触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前提下,也能通过和事物相对应的结构形式,经过假设和逻辑推理,理解事物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符合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通过在有一定范围限制的课堂内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初中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逻辑推理和判断,从情境传达的结构形式中间接地理解情境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符合初中学段的实际情况。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教材中知识的衔接更加紧密,且更加注重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就是通过情境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

皮亚杰认为,人类对逻辑、数学、物理的认识都是不断建构的产物,从最初的格局建构成结构,结构对认识起中介作用。结构不断地建构,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到更为复杂的结构,其建构过程依赖于主体的建构活动,这里的主体在教学中就是学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主体”“情境”“协作”“资源”是促进教学顺利进行的四个基本条件,强调知识应与丰富、生动的学习情境相结合,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初中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知觉经验,对事物或信息进行加工、优化、筛选,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情境,把知识融入情境,以情境促进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中的丰富信息资源和恰当的帮助、支持去探究、解决问题并建构知识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建构过程和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相对应,以情境创设为“引子”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既满足了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上对情境的要求,又把协作和资源两方面的要求落在实处。因此,把建构主义作为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指导,可以使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向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向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