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复仇案: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民国时期复仇案: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个大众媒体盛行的时代,她的复仇得以从一开始就成为公众消费的对象。在几十个信众作为目击者的情况下,施剑翘杀了她不共戴天的仇敌并散发材料,从而确保了不单犯罪现场的目击者,还会有一大批读者将了解到这位复仇女的对刺杀事件的解释。在整个事件的进展过程中,施剑翘的行为充分显示了她对社会公共关系的了解和掌握。

民国时期复仇案: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父仇未敢片时忘,更痛萱堂两鬓霜。

纵怕重伤慈母泪,时机不许再延长。

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迁。

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刺杀成功后,施剑翘随即把这首诗散发给现场的目击者。在这首由刺客自己所作的七言律诗中,熟悉中国抒情诗传统的读者很容易从中读出一种深深蕴含着的诚挚情感[1]诗歌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既能表达个人内心思想感情又能唤起他人情绪共鸣的文体[2]而七言律诗是中国抒情诗传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第一行诗中即可见施剑翘父仇必报的夙志和献身精神。而提及母亲花白的鬓发,又传达了她对母亲的另一份孝心。诗中提到她在十年之中由于大仇未报而倍感困扰,充分体现出复仇一事的紧迫性,并强调了施剑翘对报仇之举强烈的渴望。另外,“十年”援引自一句俗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一俗语提醒读者注意“报仇”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美德,并暗示一个人必须等待时机以便寻找合适的机会复仇。而下一句“物自依然景自迁”同样值得注意,这说明作者复仇的愿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最后一句戏剧性地将佛堂,一个通常用于宁静顿悟的地点,转变成了轰轰烈烈的因果报应最终得以应验的场所。这首诗充分展示出孝心乃是促使施剑翘采取极端的复仇行为的动机。

这首诗是施剑翘带到现场的一大堆油印材料的一部分。除了这首诗以外,施剑翘还散发了长一页纸的犯罪动机声明和比这个更长的自白书《告国人书》。[3]简洁的犯罪动机声明列出了以下四个要点:

图一 施剑翘在杀人现场散发的油印的小册子,上面按有她的手印,事发翌日便由各大报纸翻印。

各位先生注意:

1.今天施剑翘(原名谷兰)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从滨报仇。(www.xing528.com)

2.详细情形请看我的告国人书。

3.大仇已报我即向法院自首。

4.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她在纸上署名“复仇女,施剑翘”并按上手印为据。比这稍长一些的自白书则详细描述了导致这一最终结局的一系列悲剧性事件,其中包括十年前孙传芳如何残忍地将施的父亲——堪称军人模范的施从滨——在安徽蚌埠火车站斩首,而十年后,这位出生于安徽桐城年已30岁的施剑翘最终得以为其父报仇雪恨。

这些意味丰富的材料表明了这个女刺客是如何精心布置这次复仇行动的。在一个大众媒体盛行的时代,她的复仇得以从一开始就成为公众消费的对象。这一刺杀行动不是暗中秘密进行的匿名暗杀,而是在人来人往的居士林诵经堂上进行的一次有计划的谋杀。在几十个信众作为目击者的情况下,施剑翘杀了她不共戴天的仇敌并散发材料,从而确保了不单犯罪现场的目击者,还会有一大批读者将了解到这位复仇女的对刺杀事件的解释。事实上,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这些材料被全文转载以供中国城市阅读公众消费。

在整个事件的进展过程中,施剑翘的行为充分显示了她对社会公共关系的了解和掌握。在杀人以后,她不断向报纸求助;在向警方自首时,她发表了公开声明,并向当局提交了一份预备遗嘱,交待了她死后该如何安排她的母亲和孩子。[4]两天后,施剑翘在警察局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详细描述了复仇的前因后果。她在发布会的一开始就说道:“今日报载各节与事实略有出入。”接着提供了她所声称的事件的真相。[5]在漫长的审判过程中,她先后召开过数次类似的新闻发布会。[6]通常在法庭即将宣布判决之前,或者在案子的一些重要关节点上,施剑翘会在监狱中接受记者采访并发表充满感情的讲话。她还时不时地发表一些在狱中写的感情真挚的诗作,[7]有些诗描述了她如何在狱中学习古典诗词,或者描述她在狱中诸如教狱友认字这样一些令人钦佩的行为;另一些诗则表达了她对母亲和家人的担忧和思念。[8]这些诗和狱中访谈在情感上极度渲染了她追求正义的行为,这让人想起中国传统戏剧里散文对白与诗歌唱词互相穿插的形式,其中诗歌的吟唱被用于表现情节展开过程中激动人心的高潮。这一策略有效地获取了同情,好几个评论家称赞施剑翘的诗有力地表达了她纯洁的感情。这也展示出这个女刺客对媒体报道所施加的深刻影响。

在一个现代通讯技术发达的时代,施剑翘设法利用和调度了一系列文化资源和技术资源,来编织一个有力的道德复仇的神话。她的每一个行为似乎都是为了供公众消费。施剑翘诋毁她的敌人孙传芳,盛赞她死去的父亲施从滨,还将她自己刻画成勇于献身的孝女,而这一形象又迎合了人们对巾帼英雄的性别化的想象。她所作出的每一个公开声明都浸透着强烈的感情,有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细节。这样做所造成的结果是,许多中国城市读者开始相信在复仇行为背后的孝心是真挚的,从而公众对她的复仇行为予以的同情也广泛地传播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