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职业演员:生命质感的探析

非职业演员:生命质感的探析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市场的成熟,文艺片和艺术电影的创作近年来已有较好的形势,在这些低成本、小格局、轻叙事、重主体化表达的影片中,常常起用非职业演员的表演来营造生命质感,达到真实的效果。这部影片中,饰演俄玛的尼玛颂宋是专业演员,饰演罗尔基的容中尔甲则是成名已久的藏族歌手,可以发现尼玛颂宋的表演有一定的程式和职业化印记,诸多煽情段落的表达较为准确,容中尔甲塑造的罗尔基则具有更加原生态与朴拙的人物质感。

非职业演员:生命质感的探析

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市场的成熟,文艺片艺术电影的创作近年来已有较好的形势,在这些低成本、小格局、轻叙事、重主体化表达的影片中,常常起用非职业演员的表演来营造生命质感,达到真实的效果。非职业演员能在质朴的表演中,把观众引入一种真实的情境里,与职业演员的表演互为补充和支撑,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题材与表现原生态的影片中,非职业演员能够带来对当代中国人形象的新描述和另表情,从一种差异角度丰富了中国电影表演“肌体”,表演中裹挟了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意义。

藏族导演松太加编剧和导演的《阿拉姜色》,讲述了身患绝症的藏族女人俄玛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前往拉萨的“朝圣之旅”。她逝世后,丈夫罗尔基带着俄玛的遗愿,和她与前夫生的儿子诺尔吾继续前行,重组家庭的父子消除了隔阂。这部影片中,饰演俄玛的尼玛颂宋是专业演员,饰演罗尔基的容中尔甲则是成名已久的藏族歌手,可以发现尼玛颂宋的表演有一定的程式和职业化印记,诸多煽情段落的表达较为准确,容中尔甲塑造的罗尔基则具有更加原生态与朴拙的人物质感。容中尔甲的表演十分平实,表情和语气甚少雕琢,眼神和微表情也近似于人物本能的反应,没有太多塑造的痕迹。在这样一部表现民族、宗教,探讨生死、信仰的影片中,调教得宜的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可能更切合全片的美学理想和样式追求。当然,如何进一步调和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让他们的发力“频率”能在一个“波段”,也非常考验影片整体上的艺术构思和功力。

表现青海回族民俗的《清水里的刀子》,大量使用静态画面复现农村回民的生活状态,演员的表演偏向于零度表演的处理方法。这与全片少对白、无音乐、慢节奏、长镜头“呆照”的零度叙事的整体追求有关。虽然影片讲述了一个与丧葬、祭祀有关的故事,带有一些神秘的民间传说色彩,但是,演员表演的戏剧性和情绪被降到最低,冷静而天然,具有心灵的震撼力,在不动声色的表演之中,潜伏着强烈的心理和情感动作。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基本获得以下结论:(www.xing528.com)

一是2018年,电影表演以一种“变法”的主体意识,借着全面复归的现实主义形态,逐渐触及中国电影表演学派的底色部位,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到中国理论,电影表演学派已经到了需要命名和定义的时候。

二是电影“全表演”或者“大表演”时代到来,今日的市场和观众具备足够的慧眼和雅量,能够接纳多元化的优质表演。优质的表演并不一定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样态或演员群体中,但是需要荷载一定的信息量和文化信号

三是实力派、中生代,包括老艺术家等演员群体,他们的艺术生涯有效延长,对中国电影的“生态健康”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借鉴诸多国外的同类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市场还是舆论都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表演价值评价机制,保障表演艺术的创作活性,才能促进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