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时期的茶食概念与发展

明清时期的茶食概念与发展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朝时的茶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茶食的概念开始变得明朗,明朝宋诩的《竹屿山房杂部》中详细地列出了当时的茶果与茶菜。明朝人对于茶菜的看法与茶果类似,也是以清淡为主,而且与唐代白居易《招韬光禅师》中所描写的茶菜风格如出一辙。(三)茶点明清时的茶点的概念相比唐宋时更加模糊。

明清时期的茶食概念与发展

清朝时的茶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茶食的概念开始变得明朗,明朝宋诩的《竹屿山房杂部》中详细地列出了当时的茶果与茶菜。

(一)茶果

明朝人所说的茶果就是各样果品,《竹屿山房杂部》中的茶果有:“栗肉(炒熟者,风戾者皆去皮壳)、胡桃仁(钳去壳,汤退去皮)、榛仁(击去壳,汤退去皮)、松仁(击去壳,汤退去皮)、西瓜子仁(槌去壳,微焙)、杨梅核仁(槌去荚)、莲心(去壳微焙)、莲菂(鲜者剖去皮壳,干者水浸去薏或煮熟)、乌榄核仁(汤退去皮)、人面核仁、椰子(剖用肉切)、橄榄(《太平广记》曰:南威银石器捣取汁)、银杏(烧熟去皮壳)、梧桐子仁(剪去壳)、芡实(煮熟,钳剥其肉)、菱实(鲜者去皮壳,风戾者煮熟去皮壳)。”明代是团饼茶与散茶换代的时候,茶果的用法也在发生着改变,一方面人们沿用宋元点茶的做法,将茶果放在茶水中,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些果品的香气影响了茶的清香。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取消茶果,至少也要限制茶果的使用。陈师在《茶考》中认为:“(撮泡法)殊失古人蟹眼鹧鸪斑之间,况杂以他果,变有不相入者,味平淡者差可,如薰梅、咸笋、腌桂、樱桃之类,尤不相宜……予每至山寺,有解事僧烹茶如吴中,置瓷壶二小瓯于案,全不用果奉客,随意啜之,可谓知味而雅致者矣。”可见,他反对的不是撮泡法,而是用茶果来佐茶。屠隆《考槃余事》的意见与陈师相仿,并且对宜茶与不宜茶的茶果进行了区分,他说:“茶有真香,有真味,有正色。烹点之际,不宜以珍果香草夺之。夺其香者,松子、柑橙、木香梅花、茉莉、蔷薇、木樨之类是也。夺其味者,番桃、杨梅之类是也。凡饮佳茶,去果方觉清绝,杂之则无辨矣。若必曰所宜,核桃榛子杏仁、榄仁、菱米、栗子、鸡豆、银杏、新笋,莲肉之类,精制或可用也。”明代的程用宾、罗廪等也持此观点。清人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记载:“点茶者,必于茶器正中处,故又谓点心。此极是杀风景事,然里俗以此为恭敬,断不可少。岭南人往往用糖梅,吴越则好用红姜片子,无所不可。其后杂用果色,盈杯溢盏,略以瓯茶注之,谓之果子茶,已失点茶之旧矣。渐至盛筵贵客,累果高到尺余,又复雕鸾刻凤,缀绿攒红,以为之饰,一茶之值,乃至数金,谓之高茶,可观而不可食,虽名为茶,实与茶风马牛。”由此可见,虽然很多茶人不赞成,但作为一种民俗,用茶果来点茶的做法在民间一直流行,而且还保留了宋朝华丽的饾饤看果的做法。图7-5所示的大理雕梅,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

图7-5 大理雕梅(www.xing528.com)

(二)茶菜

《竹屿山房杂部》中的茶菜有:“芝麻(水浸,捣去皮,焙燥,扬洁,汤煮)、胡荽(用头腌泡)、莴苣笋干(宜芝麻)、豆腐干(煮软,宜芝麻、胡荽)、芹白(腌,宜胡桃仁)、竹笋豆豉、蒌蒿干(宜芝麻)、木蓼干(宜芝麻)、香椿芽(微芼,宜芝麻,干同)、竹笋(鲜者带箨芼,加少盐。《笋谱》曰:‘脱壳煮则失味。’咸干者宜芝麻)、鸡棕(宜胡桃、榛、松仁)、龙须菜(微芼)、扁豆(芼熟,去皮壳,宜芝麻)、豇豆(肥稚者壳兼微芼干)、羊角豆(稚者,兼壳芼熟)、刀豆(老者芼熟,去皮壳)、天茄(稚者)、萱(用芽跗同少盐芼)、箭干菜(腌,胡桃仁宜)、丝瓜(去皮,同少盐微芼)、金雀蕊(同少盐微芼干)、胡萝卜(宜胡桃仁、熟栗肉、熟葱白、腌胡荽、芝麻)、乳饼(热汤泡刀切,以淡酒少清,宜胡荽)。”明朝人对于茶菜的看法与茶果类似,也是以清淡为主,而且与唐代白居易《招韬光禅师》中所描写的茶菜风格如出一辙。茶食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寺院道观,是僧、道的日常饮食,由于宗教对俗世的影响,这些茶食在民间也很常见,只是品种没有这么多,也不像士大夫的茶食这么精致。民间的茶食中还常用荤食,如扬州镇江一带用来的佐茶的肴肉等。

(三)茶点

明清时的茶点的概念相比唐宋时更加模糊。由于散茶撮泡法的流行,饮茶变得更加便捷,在这种背景下,几乎所有的点心都被称为茶点,茹敦如《越言释》记载:“种种糕糍饼饵,皆名之为茶食。”在实际应用时,普通百姓对于点心与茶之间的搭配关系也越来越不讲究,但对于喝茶必须有点心这一点是相当讲究的,清代艾衲居士《豆棚闲话》中的一个故事片段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这一民俗:“那老成人说道:这段书长着哩,你们须烹几大壶极好的松萝岕片,上细的龙井芽茶,再添上几大盘精致细料的点心,才与你们说哩。”宫廷饮茶也是这样,清人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载:“(茶宴)乾隆癸亥后,皆在重华宫,列坐左厢,宴用盒果、杯茗。御制诗云:盘饤餦餭可侑茶。纪实也。”相对于普通的饮食场合,饮茶还是十分讲究趣味的,相应的,茶点也应该是非常精致的,从这一点来说,茶点与普通点心还是有区别的。这一时期出了很多著名的茶点,据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朝隆末叶,江宁茶肆的茶点有:“酱干、酥烧饼、春卷水晶糕、烧卖、饺儿、糖油馒首,叟叟浮浮,咄嗟立办。”上海的广东人开的茶馆里“侵晨且有鱼生粥,晌午则有蒸熟粉面、各色点心,夜则有莲子羹、杏仁酪”。还有,在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收录了很多精美的点心,以江浙一带居多,如“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萧美人点心”:“仪真南门外萧美人善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陶方伯十景点心”:“陶方伯夫人手制点心十种,皆山东飞面所为,奇形诡状,五色纷披,食之皆甘,令人应接不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