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承、创新、发展国学研讨会

传承、创新、发展国学研讨会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少华2014年3月18日下午,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国学中心、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广东教育杂志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传承国学·创新国学·发展国学研讨会”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于是,决定从创编新《弟子规》入手,来满足当代国学教育的需要。国学教育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传承、创新、发展国学研讨会

罗少华

2014年3月18日下午,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宗教研究所国学中心、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广东教育杂志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传承国学·创新国学·发展国学研讨会”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和学者有江海燕(省政协常委)、张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省文化传播学会会长)、廖曙辉(广东省文联巡视员)、林伟健(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周钦声(广东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黎志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柯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学中心主任、教授、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余翔鹏(第二炮兵原副政委)、李明华(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研究员)、黎辉(中南地理标志研究院院长)、陈湘年(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杨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杨以凯(广东省出版局原副局长)、冯立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奋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等30余人。

首先,黎志华在致欢迎词中指出,主办“传承国学·创新国学·发展国学研讨会”非常有意义。国学教育要从经典入手,从幼儿开始,并让全民参与。现在,传统的国学文化遗失了很多,以致面临断代的危险。要重新拾回优秀的国学文化,我们面临的任务很重。要从生活入手,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国学文化活动,打造广阔的国学文化平台,提高民众参与国学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国学教育要以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归属感为重要内容。

接着,会议主持人柯可请黎辉介绍了他的新书《新编弟子规》和《二十四孝新解》的写作过程及创新之处。黎辉说,10年前自己就有了写书的动机和创意。当时,他受到社会上流传很热的《新三字经》的启发,感到恢复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孝敬文化,它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代都极有意义。而《弟子规》集中体现了孝敬思想。于是,决定从创编新《弟子规》入手,来满足当代国学教育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写作过程,《新编弟子规》终于出书。该书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针对原书的带有明显局限性的小爱、小孝思想,确立了兼顾社会和国学的大爱、大孝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针对原书所体现的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绝对权威和绝对服从关系的孝敬思想倾向,新书强调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子女在人格上与父母平等的时代精神。同期写出的《二十四孝新解》,则体现了“孝德”是一个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孝德内容和要求。

以作者对两书的介绍为切入点,与会领导和学者们围绕当代国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观点。柯可教授说,习主席非常重视道德建设,国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道德。讲道德不仅是对普通民众的要求,更是对官员们的要求。现在广东中山市开展了“全民修身行动”,主要是从行动上进行道德修养。这个全民,就包括了官员们在内。林伟健副院长说,讲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的进步要求结合起来,分清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糟粕。要将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了多年,但如果不入脑、入心,就是白讲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礼、义、廉、耻”,简单的几个字容易让大家记住、明白。廖曙辉巡视员说,据《蔡楚生文集(第三卷)》记载,毛主席曾对蔡楚生先生说:“过去我们因为革命还没有基础,所以对旧的东西全部都加以否定,说他们的完全不好,只有我们的才好。但今天全国就要全部解放了,我们有着这样大的本钱,什么都不怕了,因此我们就得继承和宣扬过去好的东西,也扬弃那些不好的东西,不能像过去那样的一概加以抹杀——因为事实上中国确有许多好东西,而且是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可见,毛主席对传统优秀文化也是非常重视的。

江海燕常委说,要用现时代的眼光来审视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创造、积淀和发展,博大精深,一直是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所在。但它也有优劣之分,所以我们今天对它仍有继续创新和发展的必要。黎辉先生的《新编弟子规》就有许多创新的地方,如“地球公民”、“合作有成”等思想观念。青少年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对他们的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国学教育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国学教育。幼儿园和小学时期主要应注重生活习惯、学习态度方面的教育。中学阶段要注重自律精神、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大学阶段则要进行系统的世界观方面的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对他们进行程度不同和侧重面不同的国学教育。

周钦声副书记说,现在“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动机渗入到了政治和文化中来,造成了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汕尾出现了“毒品村”,东莞“黄业”曝光后还遭到许多人的同情和声援……这些都说明社会道德危机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在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国学教育要能拯救当代社会道德危机,就不仅要有理论创新,还要有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国学教育一定要能占领当代思想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并做到与时俱进。陈湘年说,学习国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我们的道德和信念;同时,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水平,可以怡心、健脑、康体。所以,学习国学的益处多多。(www.xing528.com)

杨哲社长说,现在中华国学在韩国台湾得到了很高的重视,也发展得不错。韩国每年都有两次大的祭孔活动,以致一些韩国人以为孔子是韩国人。相形之下,中华国学在自己的本土——中国大陆却发展得不够。这应引起我们的思考。近几年来,广东高教出版社虽然出版了一些国学方面的书籍,例如《再生的老子》,但还做得不够。今后要认真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对国学方面书籍进行系统的出版。李明华会长说,有人认为儒学能解决当代社会的一切问题,我不同意。儒学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目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儒学能够解决自己适用范围内的问题,但以外的问题要用其他办法来解决。

杨以凯说,任继愈先生曾把文化当作流水,文化在流传过程中有它的继生性和再生性,这样就保持了文化的生命力。所以,学国学不能局限于对经典的解读,还要能对经典进行再创造。黎辉先生写的这两本书就是这项工作的尝试。传统的《弟子规》中有许多消极的思想,《新编弟子规》做了一些补救工作,但今后还要继续完善。郑奋明所长说,要结合现代社会普遍价值观来发展国学,不要过于意识形态化。余翔鹏将军说,发展当代国学要靠“三力”来推动,即权力、智力、财力的推动。所谓权力支持,不仅指领导的关心,更指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支持。要实现这三力的结合,让国学更好地发展。冯立鳌教授说,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笔墨中,必须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中国梦”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但他反对空谈、空想。他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又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所强调的都是实干精神。

张磊会长最后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对于这次研讨会有三点感想:第一,国学的研究和教育是绝对必须的。但必须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然就会变成抽象的空谈。第二,要辩证地看待整个中国文化史,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中国在历史特殊时期发生过反对传统的文化运动,例如“五四运动”。它虽然有过激的地方,但也有其合理性内容和要求。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现代中国。其实,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打不倒的。反传统文化运动所针对的主要是其中的糟粕。第三,发展当代中国国学还需进一步集中力量,开拓创新。发展当代国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国学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大会期间,还有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在会上也作了重要发言。

作者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