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魔世界利益合理划分:能力与资源为统治主体

神魔世界利益合理划分:能力与资源为统治主体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仙佛和妖魔的技能是为实现一定利益交换或者获取生存空间的资本。因为神仙也有利益需求,妖魔更是以资源获取为根本目的。仙佛基于身份和地位取得合法管辖领地较为固定,不会产生利益争议,是他们最为稳定的不动产。

神魔世界利益合理划分:能力与资源为统治主体

西游记》中凡有法力的仙佛妖魔多有一技傍身,或神通法术,或法宝兵器,或稀缺资源,即便是既无仆从、又无后台的白骨夫人,也会用“解尸法”欺骗唐僧。仙佛和妖魔的技能是为实现一定利益交换或者获取生存空间的资本。因为神仙也有利益需求,妖魔更是以资源获取为根本目的。萨孟武指出:“天子百官衣租食税,这固然是人民的负担,然而人民由此却能换得安居乐业之福。人类基于这种观念,遂谓神仙社会也有政府。”[45]这也是《西游记》得以与世俗精神一致之处:仙佛和妖魔亦需要生产资料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由此产生政府组织,有组织则会有消耗,人间的香火供奉、天庭的蟠桃金丹,皆是奉养仙佛的资源,而唐僧肉、比丘国的小儿心肝、陈家庄的童男童女则是妖魔争夺的口食。但是资源具有稀缺性,仙佛与凡人一样具有世俗欲望,妖魔对于资源的侵占更为赤裸,因此,仙佛及其坐骑下界为妖、占山为王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凡间相对于律令森严的天庭有更宽广的生存空间以及更多获取资源的机会,而化成妖魔占山为王既能充分享受没有天庭拘束的自由生活,也是肆无忌惮地掠夺资源的最佳身份。仙佛、妖魔、俗世凡人皆有自己的利益范围,虽然时有冲突和紧张关系,但大致处于均衡状态,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所遇大小妖魔基本上都是在自己领地范围内活动,甚少越界,其中划分势力范围的标准不外乎能力与资源,具体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仙佛基于身份和地位取得合法管辖领地。《西游记》中天庭神仙有自己的府邸,即便是玉帝对待意图收编而敕封的“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也“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46]在形式上完成了敕封程序。不在天庭的神仙菩萨也有自己修行之处,如观音菩萨的普陀山紫竹林、灵吉菩萨的小须弥山、镇元大仙的万寿山五庄观等,这些地方是仙佛修炼的长居之所,重要性不亚于天庭府邸,并基于仙佛身份与修行进行合法化占有。而如前文所述,遍于人间世界的庙宇神祠都是神仙菩萨享受人间香火供奉的道场下院,是仙佛个人势力在民间社会的延伸,其合法地位也得到仙佛世界的承认与保护。因此,当观音院僧人放火,孙悟空只借辟火罩护住唐僧所居禅堂,导致寺院造火焚,受到观音指责其“唤风发火,烧了我的留云下院”。[47]同样又是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与二郎神赌赛时变作他的模样去灌江口庙宇,口称“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48]这种登堂入室的行为无异于是对庙宇主人的严重侮辱。仙佛基于身份和地位取得合法管辖领地较为固定,不会产生利益争议,是他们最为稳定的不动产

第二,妖魔以先占方式获得对某一领地管辖的习惯性权利。妖魔对于所辖领地的统治并不源于仙佛世界统治者的合法授权,即便是下界为妖的仙佛坐骑是为了完成“因果报应”的任务,其侵犯世俗皇权和占山为王的行为性质,也并不能从仙佛主人处得到直接的合法性认可,只是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的因果报应论含混过去。大部分妖魔对于某一领地的管辖已不可考,或许就是生于斯长于斯,修炼成精或得道后,出于先占的原因获得领地管辖,如黑熊精、白骨夫人等,是土生土长、占山为王的妖魔。满足先占的条件如下:此处领地既无人间王权管辖,又非神仙佛祖修行之地,也没有其他妖魔占据,先占者有实力进行管辖。此种情景下的先占是一种开拓性占有。而先占产生的习惯性权利则是:先占者获得了领地管辖权,能对所辖领地的资源进行分配,能力强者甚至能指挥山神、土地(如红孩儿),并形成对过往资源掠夺的便利(如捉拿唐僧)。这种先占之所以是习惯性权利,在于因先占的管辖权利一旦形成就获得了普遍承认,如白骨夫人对超出管辖范围而不能捉拿唐僧的担心,表明逾界行权而争夺利益不仅仅是能力问题,更是一个破坏约定俗成规则的问题,而这种管辖权某种程度上受到律令保护和义理辩护,如猪八戒在云栈洞被孙悟空破门而入时,也会拿起法律武器:“你且去看看律条,打进大门而入,该个杂犯死罪哩!”[49](www.xing528.com)

第三,仙佛和妖魔以法宝、战斗力以及垄断稀缺资源等方式取得某一领域的管辖。通过法宝、战斗力以及垄断资源的获得管辖权一般伴随着争斗或暴力,极端例子如前文所述的金雕大鹏精吃尽狮驼国一城男女老幼而以妖魔霸占城池。即便是铁扇公主以法宝芭蕉扇扇风熄火,为百姓提供耕种环境为资源交换,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互惠关系”,[50]但仍无法掩盖双方地位不平等以及隐藏于其中的暴力因素,这与不贡献童男童女就要降生灾祸的通天河鲤鱼精的行为没有本质区别——农耕时代断绝稼穑环境就是死路一条。另一典型案例是如意真仙霸占能解子母河水形成的胎气的落胎泉:“却如今取不得水了,向年来了一个道人,称名如意真仙,把那破儿洞改作聚仙庵,护住落胎泉水,不肯善赐与人;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里,羊酒果盘,志诚奉献,只拜求得他一碗儿水哩。”[51]这种以暴力手段占取公有无主财产变为私产、形成垄断资源以获取利益的行为尽管没有合法性支持,但却得到了相关利益者的普遍认可,甚至招待唐僧师徒的老妈妈获得孙悟空取来的剩余泉水,欢喜异常,认为是够了棺材本,可见其已经默认了共有财产变成稀缺资源的结果。孙悟空夺取落胎泉水的目的是化解唐僧和猪八戒的胎气,是一种自利行为,虽然最后喝命如意真仙“以后再有取水者,切不可勒掯他”,有主持正义的意思表示,[52]但并没有实质约束力,取经人一走,是否继续霸占落胎泉的主动权仍在如意真仙,利益格局并未打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