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钱庄在晚清时期的发展及影响

上海钱庄在晚清时期的发展及影响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凭借拆款的资金获取方式,不仅满足了贸易迅速扩大的需求,也促进了上海钱庄的发展。晚清时期中外关系发生剧变,中外贸易也随之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上海钱庄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晚清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开始入侵中国,是中国最大的变局。图1-1晚清时期上海钱庄数量统计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14、30、32、45、94页。

上海钱庄在晚清时期的发展及影响

上海钱庄的快速发展,应追溯自1843年开埠之后。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上海很快超越有着悠久对外贸易历史的广州而成为全国的贸易中心,无论是直接的对外贸易,还是埠际之间的贸易都迅速扩张,特别是在1865~1895年之间的30年里,上海的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09亿关两增加到了3.15亿关两,(2)增长了近2倍,这种速度在晚清之前的中国贸易史上是罕见的。贸易量的迅猛增长,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上海钱庄恰逢其时地承担起货币兑换和资金融通、清算等功能。

上海开埠之时,华商银行业尚未产生,钱庄是当时最重要的本土金融机构。但是在1843年之前,上海钱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商业贸易,对资金的需求有限,因而钱庄规模都不大,大钱庄的账面资本通常为白银30 000~50 000两,小钱庄的账面资本仅为500~1 000两。显然,这种资金规模根本无法承担起快速增长的内外贸易的需求,也就是说,钱庄的实力与开埠后迅猛增长的贸易状况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是,上海钱庄绝不会放弃赢利的机会。

清季的大多数钱庄都可以发行庄票,其信誉度甚高,在中外贸易中受到外国商人的信赖,成为推销洋货的金融工具。随着中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庄票被赋予新的功能,即资金薄弱的钱庄开始以庄票为抵押,向外商银行拆借资金,作为获取周转资金的重要途径。据记载,拆票最多的时候总数达到一千数百万两,每家钱庄拆进之款最多者约在七八十万两左右,(3)换言之,拆款数目可超过钱庄自身资本的十几倍以上。凭借拆款的资金获取方式,不仅满足了贸易迅速扩大的需求,也促进了上海钱庄的发展。

毋庸置疑,钱庄可以从拆款中受益,但也正因为如此,无形中加深了其对外商银行的依赖,钱庄的生死之权由此操控于外商银行。清末的几次金融风潮,如1883年倒账风潮、1897年贴票风潮、1910年橡皮股票风潮,钱庄挣扎在存与亡的边缘,无不与外商银行对市面资金的收放有密切关联。可以认为上海钱庄既借助外商银行而发展,却又因此限制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晚清时期中外关系发生剧变,中外贸易也随之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上海钱庄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钱庄通过庄票和拆款的方式,与外商银行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从一个方面来讲,其重要业务已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经济扩张相连,如在外商深入中国内地推销洋货和获取原料的过程中,钱庄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事实上钱庄业的发展的确与西方经济侵略的深入是同步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钱庄能够把握中外贸易扩大的商机,通过拆款的方式,积极拓展业务,也不失为一种进取精神。正因为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上海钱庄才敢于与实力悬殊的外商银行展开角逐,并与之同时成为上海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两支金融势力,相互不可替代。如纸币的流通,外汇行市的决定,均为外商银行的特权;而庄票的发行,银、洋、钱行市的议决,则由钱庄掌控,外商银和钱庄分别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内商业贸易中占据优势。(www.xing528.com)

晚清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开始入侵中国,是中国最大的变局。上海开埠后近70年时间里,连年的对外与对内战争,加上频发的金融风潮等原因,上海钱庄的数量如过山车般地增减不定,如图1-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1903年之前上海钱庄的数量并无可靠的、完整的统计数据,因此图中会出现空白之处。

据现有可靠资料统计,1858年上海钱庄数量为120家,至1883年倒账风潮时减至58家,1905年之后逐渐恢复至100家以上,1910年橡皮股票风潮后复降至51家,而经过辛亥革命之后,营业的钱庄仅剩下24家。(4)从一定程度上讲,钱庄数量的增减是其实力变化的体现,尽管上海钱庄的数量一次又一次跌至低谷,但每次低迷之后都会迎来再发展的机会,可以认为,晚清70年上海钱庄是在与外商银行的合作与冲突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展示出顽强的生存活力。

图1-1 晚清时期上海钱庄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14、30、32、45、9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