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学单设计:倾听语文声音,关注学生起点

预学单设计:倾听语文声音,关注学生起点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我们老师设计的预学单来看,很多的预学单都是为设计而设计,并不能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更不要说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因学设教了。这位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份预学单,从字词到句段,从文本的理解到文本的表达,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循序渐进地设计,很不错。因此,预学单的设计必须兼顾学段目标和要求。预学单的设计过程,就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先行设计的过程。

预学单设计:倾听语文声音,关注学生起点

从我们老师设计的预学单来看,很多的预学单都是为设计而设计,并不能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更不要说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因学设教了。那么,我们如何设计预学单呢?不妨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预学起点

运动员起跑,人们旅行,都有一个起点。预学单设计也有一个起点。起点过高,我们的教学要求就高了;起点过低,失去了预学本身的意义。预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预学单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起点。

【案例】

一位老师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珍珠泉》设计了这样一份预学单:(1)熟读课文,把不理解的、难读的词语写下来。难读的词语:_______________;不容易理解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介绍了珍珠泉水( )( )和( )的特点,请把相应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课文哪一部分或哪一句话让你印象最深刻?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基础和能力,句子和片段的教学乃是这个学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三年级正是起始阶段,需要逐步渗透和引领。这位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份预学单,从字词到句段,从文本的理解到文本的表达,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循序渐进地设计,很不错。

(二)关注文体特点

文本是教学的载体。不同的文本,文体是不一样的。文体的特点为预学单的设计指明了方向。我们不能忽视隐藏在文本文体本身之中的秘妙。

【案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是一篇选学课文,讲述贫穷的小珊迪靠卖火柴生活,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这是一个故事,有故事的本质特点,故事是用来讲述的。文本的开头也直接呈现出了文本文体特点,如:故事发生在爱丁堡……课文的最后一段话:“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一段话,放在文章的末尾。在预学单设计中,老师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对文章的最后一段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从学生的预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认为这是文章的结尾,应该要的,点明了主题和中心。一小部分同学认为,这一段可以不要。理由是这一段画蛇添足,即使没有这段话,也不影响读者对故事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文体特点是文本深处传递出来的声响。从文体的本身出发设计预学问题,是直指语文核心素养所在的良策。关注文体特点,引领学生从文本的整体去审视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感知文本谋篇布局的精妙。(www.xing528.com)

(三)关注学段目标

在预学单的设计中还要关注学段的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阅读能力尚未形成的低年级,单篇阅读教学不太适合采用基于预学的阅读教学。如果你要在低年级开始尝试采用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具体的预学任务还要考虑到学段目标和具体的语言训练目标。

【案例】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本思路清晰,人物形象鲜明,从题目就知道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是画家和牧童。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语言训练点不是很明确,一时很难把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老师对课文设计了预学单,其中一个问题是: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是很大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五、六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放到没有概括基础的二年级作为预学任务,显然是不恰当的。

不同的学段,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而且目标的达成度也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项语文能力的培养,放在不同的学段,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预学单的设计必须兼顾学段目标和要求。

(四)关注语言表达

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在于发现文本表达的特色。预学单的设计过程,就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先行设计的过程。在这个先行设计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文本语言的表达特色来设计。

【案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麦哨》一文以麦哨声开头,又以麦哨声结尾,是比较典型的首尾呼应表达形式的范例。我们在设计《麦哨》的预学单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预学问题:如果将“麦哨”拍成一部微电影,那么“麦哨”应出现哪几个镜头?分别安排在哪里?这样的预学问题的设计是直指文本表达特点的,引领学生去关注文本表达的结构和方法。有了这样的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水到渠成地感知、理解了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

从阅读走向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指向表达的预学设计,是直接提升学生感悟文本表达特色的途径和方法。聚焦文本表达特色的预学设计,真正具体地体现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