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约网络的主要成员和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研究发展轨迹

公约网络的主要成员和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研究发展轨迹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模式成为菲律宾企业资助、参与社区发展项目的新模式。目前该网络共有72家成员组织,棉兰老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其下属组织中最大的一个。网络致力于塑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贫困居民、非法移民、非法劳工及其他城市弱势群体。目前该网络共有48个成员组织,并承担了城市贫困人口论坛全国秘书处的工作,致力于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干净的

公约网络的主要成员和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研究发展轨迹

目前公约网络的12个成员网络中,6个为全国性非政府组织网络,分别是基金联合会、菲律宾合作社联盟、菲律宾社会发展理事会、菲律宾工商社会进步基金会、菲律宾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菲律宾支持服务机构伙伴;另外6个为地区性非政府组织网络,分别是科迪勒拉发展型非政府组织的网络、比科尔发展型非政府组织联盟、中米沙鄢非政府组织与人民组织网络、棉兰老非政府组织网络联盟、西米沙鄢社会发展非政府组织的网络、东米沙鄢非政府组织与人民组织网络。这些网络形成了公约网络伞状结构的主体。

(一)基金联合会(AF)

基金联合会成立于1972年11月,是菲律宾第一个综合型非政府组织网络,目前共有145家成员组织,主要为基金会,也包含一些发展型非政府组织。协会主要致力于教育艺术文化科技、社会发展、社会治理、小型信贷环保领域,募集资源支持菲律宾的可持续发展,并在菲律宾基金信息管理上做出重要贡献。它创建了基金会信息数据库,还负责运作菲律宾基金中心(PFC)——东南亚第一个非政府组织资源与信息一站式服务中心,将非政府组织的需求与资源进行配对,为非政府组织介绍发展项目。它还创办了一批社区基金(CF),作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动员社区资源募集经费提供给社区小型非政府组织开展公益活动。2007年基金联合会还建立了非政府组织发展援助机制(NSAM),为菲律宾非政府组织提供小额捐赠。

(二)菲律宾合作社联盟(NATCCO)

菲律宾合作社联盟是一个拥有430家会员的合作社网络,其中还包含6个地区合作社网络,共拥有160万名个人会员,是菲律宾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合作社网络。1977年6月20日,为了提高菲律宾合作社的培训和教育水平,并代表全体合作社参与国家事务,对抗马科斯政府,5家地区合作社培训中心组建了菲律宾合作社培训中心(NATCCO),并正式向合作社局(BCOD)登记。1986年,该组织转型成为全国性的多种服务合作社联盟,并正式更名为菲律宾合作社联盟,但缩写不变,仍为NATCCO。2000年,该组织修改了组织章程,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合作社网络,提供最优质的合作社产品。

(三)菲律宾社会发展理事会(NCSD)

菲律宾社会发展理事会是菲律宾第一家致力于社会发展的网络,其前身是1952年为保护二战受害菲律宾儿童而成立的菲律宾福利基金理事会(CWAPI)。1986年,该网络与社会福利发展部(DSWD)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起了一个街头流浪儿童保护计划,成为第一家得到社会福利发展部认证的从事社区儿童保护的非政府组织网络。它先后参与并推动了国家街头儿童计划(NPSC)、国家反童工计划(NPACL)、菲律宾青少年保护行动(PAYO)。1988年,菲律宾福利基金理事会更名为社会发展理事会,并逐步把工作重心从儿童保护拓展到社区发展,参与了菲律宾发展援助计划(PDAP)。该网络还与国际社会福利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Social Welfare)、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食物与农业办公室(Food and Agriculture Office)、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s)、儿童国际(Children International)等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在1999年成为非政府组织认证协会的创始组织。

(四)菲律宾工商社会进步基金会(PBSP)

菲律宾工商社会进步基金会于1970年由经济发展理事会(CED)、菲律宾商业理事会(PBC)、社会行动联合会(ASA)及50多位菲律宾商界领导倡议成立,目前共有240家下属企业。基金会的所有成员企业拿出税前年收入的1%支持低收入群体的发展项目,其中20%交由基金会统一支配。这一模式成为菲律宾企业资助、参与社区发展项目的新模式。该组织重点关注四个领域,分别是教育、健康、可持续居住环境与企业发展环境。20世纪80年代该组织对菲律宾最贫穷的15个省份进行了援助,主要通过当地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20世纪90年代,该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向环保领域,全力推动地区资源管理计划(ARM)。2000年后,该组织将人力资源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推动棉兰老地区的健康与教育发展,并全力支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迄今为止,该组织共募集了70多亿比索的援助,资助6200多个发展项目,与3300多个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惠及菲律宾65个省450万人。[57]

(五)菲律宾农村人力资源发展(PhilDHRRA)

1978年,受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ma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的影响,菲律宾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正式成立,并于1983在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该网络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平等与发展问题,在可持续综合地方发展框架(sustainable integrated area development framework)下全面参与菲律宾社区发展项目,包括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居住项目、教育、健康、两性平等、合作社及企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目前该网络共有72家成员组织,棉兰老农村人力资源发展(PhilDHRRA-Mindanao)是其下属组织中最大的一个。

(六)菲律宾支持服务机构伙伴(PhilSSA)

该网络成立于1988年5月31日,并于1990年2月14日在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成员主要为社会服务类的城市非政府组织。网络致力于塑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贫困居民、非法移民、非法劳工及其他城市弱势群体。2005年,该网络将自己定位为致力于打造平等、革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社会发展工作者的伙伴网络与资源中心。目前该网络共有48个成员组织,并承担了城市贫困人口论坛(UPC)全国秘书处的工作,致力于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干净的居住环境。(www.xing528.com)

(七)科迪勒拉发展型非政府组织的网络(Cord Net)

科迪勒拉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共治的行政区,民族矛盾突出,非政府组织试图在该地区寻求一条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1998年,147个非政府组织团结在一起,包括5个省级非政府组织网络(即KAPPIA网络、Benguet网络、Ifugao网络、Mt.Province网络、Kalinga网络),共同组建了科迪勒拉发展型非政府组织网络。该网络成为该地区化解民族文化差异、促进社会团结的典型案例,有力地促进了科迪勒拉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该网络正通过地区扶贫计划(Localized Anti-Poverty Project)对社会发展机制进行重塑。

(八)比科尔发展型非政府组织联盟(CBD)

该网络是比科尔地区最大的非政府组织网络,成员包括省级、市级的非政府组织网络以及一些高级网络在比科尔的分部。1996年,在菲加人口资源发展计划(PCHRDP)的支持和倡导下,该网络正式成立。它以团结非政府组织力量、为比科尔地区的发展做贡献为工作宗旨,对成员组织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

(九)中米沙鄢非政府组织与人民组织网络(Cen VISNET)

该网络是一个新近成立的网络,于2007年6月在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登记,从事中米沙鄢地区的社区发展项目,在渔民、城市工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社会服务领域,以及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合作社发展、企业发展、土地改革、健康、两性平等、资源保护、饮水卫生、基础教育等发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网络的成员组织大多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其中影响力最突出的是波霍尔非政府组织联盟(BANGON)、内格罗斯非政府组织创始网络(Negornet)、思奇乔尔非政府组织公约网络(SiqCODE)等省市级非政府组织网络。

(十)棉兰老非政府组织网络联盟(Mincode)

该网络于1991年由12家棉兰老地区非政府组织网络共同成立,并于1992年在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共有414家非政府组织成员。该网络为棉兰老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及网络提供了一个协商、对话、合作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棉兰老岛非政府组织凝聚共识,求同存异。该网络也是棉兰老地区非政府组织解决宗教矛盾、族群矛盾的倡导中心。

(十一)西米沙鄢社会发展非政府组织网络(WEVNet)

该网络是西米沙鄢地区最大的非政府组织网络,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人民赋权、救灾及灾后重建。在灾后重建扶贫计划(Poverty Reduction Program for Disaster Rehabilitation)、农业部监督计划(DA Budget Monitoring)、宪法改革(Constitutional Reform)、防灾减灾计划(Disaster Risk Reduction Program)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网络还通过倡导与技术推广,促进社会革新。目前该网络由6个省级非政府组织组成,拥有84个非政府组织成员。

(十二)东米沙鄢非政府组织与人民组织网络(EVNet)

该网络由12个非政府组织组成,致力于通过加强东米沙鄢地区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地区扶贫与可持续发展。主要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以及社会企业的扶持。其所推动的发展项目有国家预算监督(National Budget Monitoring)、国家道路监督(National Road Monitoring)、内部网络及多部门地区扶贫合作(Internetwork and Multi-sectoral Regional Anti-Poverty Partnership)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