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梦:出版问道,学无止境

追梦:出版问道,学无止境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想说的只是由于编辑出版创新的特质,对于每一个出版人来说,那就是学无止境。我对出版业上市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对出版业转制改企是否需要“一刀切”的问题仍然在进行着反思,对后改制时代出版业科学发展观继续在进行着再思考。在“再论”中,我针对盛行的“互联网+”的提法,指出,我们出版人走进的是“+互联网”时代,再次论述了传统出版在坚守与变革中前行的课题。

追梦:出版问道,学无止境

出版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它随着出版业的改革发展而发展,永远不会停下它的脚步。出版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改革的深入,其内涵不断创新,外延不断延伸,用“日新月异”来概括它的本质是恰如其分的。我曾经说过,由于编辑出版领域的特殊性,一个领域外的人士进入出版领域,没有三年的全身心投入是没有发言权的。我初入出版领域,整整三年没有发一声,有的只是学习、请教、调查、探索、研究,因为我需要学习,需要进入角色。同时,我也相信,一旦离开出版领域,如果你不再关注和研究出版的发展变化,估计你的发言权又将很快消失。我想说的只是由于编辑出版创新的特质,对于每一个出版人来说,那就是学无止境。一个出版人,活到老,学到老,到退休才知道自己没有学好——这是我在多次大会演讲和培训班讲座时给自己画的像。

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我在几十年的出版人生涯中,从未停止过学习,对于新生事物,对于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我总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对待,当博客兴起的时候,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当微博被热捧时,我有了自己的微博,成了微博的“高级达人”,后来因为要求我实名注册,放弃了“高级达人”的头衔,又成了业内颇有影响的“大V”;当微信流行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微信,建起了粉丝群庞大的自媒体。

迎接新生事物,掌握新的技术,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去思考,就是到了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为了不在到达终点线前落后,你仍然必须虚心求教,努力学习,完成你的最后冲刺。我对出版业上市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对出版业转制改企是否需要“一刀切”的问题仍然在进行着反思,对后改制时代出版业科学发展观继续在进行着再思考。尤其值得留下一笔的是对新技术时代到来时传统出版业应该如何应对,我有过持续而又比较深入的思考,发表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传统出版必须在坚守与变革中前行》《我们走进的是“+互联网”时代——再论传统出版在坚守与变革中前行》《在互联网时代“选择”将是传统出版的必然选择——三论传统出版业的坚守与变革》一组文字,“三论”系统地阐述了我对互联网时代出版业发展态势和走向的看法。我不是互联网专业人士,对于新媒介、新技术也不甚了了,因此我得学习,我得去研究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问题。应该说,我的学习与思考还是有成效的。

在“一论”中,我以我供职的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指出进入互联网时代对于传统出版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必须靠自己,必须在坚守与变革中前行。我坚持认为,“对于传统出版来说,关键是你是否坚持坚守,怎样坚持坚守。前者是一种理念,必须懂得坚持坚守;后者是一种能力,怎样去坚守。坚持坚守,不等于拒绝新的东西,坚守中有变革,有借鉴,有创新。”首先必须抓发展模式,合理制订战略,大社名社,同样有一个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的问题,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在合适的发展模式下去制订合理的发展战略。其次要重视品牌效应重力建设产品群。我认为,“上市融资实现低成本扩张固然是我国出版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从图书出版的规律来看,图书出版扩张更重要的条件是内容创新、产品创新和经营创新”。要抓发展高起点——话语权;抓品牌产品群——业态聚集;抓质量“高大上”——精品目标。再次要发挥传统优势,主动联姻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将导致重新洗牌,我们必须要充分抓住机遇,传统出版需要新技术,运用大数据进行选题调研和论证,运用新的管理系统加强对流程的监控管理,运用大数据对印量、营销、库存进行测算和监控。我们还应该看到,新技术为传统出版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新手段,我们应该拓宽发展思路——要有先进的出版理念,要有前瞻的眼光;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新技术时代要提供创新产品,更需要创新服务。在最后,我着重提出了一个“人”的问题,无论进行什么改革,无论是数字出版还是传统出版,首先一个是“人”的问题,要有人才,要有队伍。我的“一论”就是告诉我们的传统出版业,不必妄自菲薄,不必去纠缠谁死谁活的问题,需要的是我们自己必须记住,我们必须是在坚守和变革中前行。

在“再论”中,我针对盛行的“互联网+”的提法,指出,我们出版人走进的是“+互联网”时代,再次论述了传统出版在坚守与变革中前行的课题。开门见山,我直接提出了问题:作为一名老出版人,在今天媒介融合的时代,确实感受到了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动与冲击,同时在运用新媒介、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确实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震撼。在冲击与震撼之余,笔者也在思考,什么是互联网?内容产业与互联网的关系?我们是永远跟着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去做自己的事情,也就是“互联网+”,还是在努力做好我们自己事情的过程中去充分利用互联网,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技术,也就是“+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这不是文字游戏,笔者以为,这是摆正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问题,是被动跟着还是主动吸取利用的问题。我首先从载体媒介的变革历史指出:互联网只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技术,它还将不断地进步与变革。互联网只是传播技术在今天的表现形态,它还会变,它还要变,这是必然的。

经过分析,我认为,在传播知识与信息的过程中,互联网所做的是信息的集成、传播的工作,它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便捷的手段最大限度地传递到消费者手里,它传播的只是信息。而出版所要做的事是对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传播的工作,将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有用的部分经过整理,记录、表达、呈现、传递与传播开去,因此,它是一种兼具着信息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内容生产活动”,它传播的是知识,是有用的信息。由此可见,互联网与出版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双方,从产业进步的角度来说,两者应该是具有依附关系的,是相辅相成的。融合,共生双赢是它们必定的出路。我明确指出,对于出版来说,我们要做的与互联网提供的是信息技术服务不同,出版业提供的是知识服务,是提供内容的服务。我们应该抓住自己的优势,去做我们所擅长的事情,为我们做擅长的事情去寻找最合适、最便捷的工具与平台,那才属于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用一个成语来表述那就叫“如虎添翼”。因为我们出版业传播的对象永远是内容,只有内容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唯有坚守住自己的优势,又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我们才可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施展身手,游刃有余。

在这个基础上,我提出我们出版业走进的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数字出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和蚕食,新技术的运用,也同时给我们传统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无论是在信息采集、传播、营销还是在资源的维护、开发、整合上,都变得更加快捷,更加低成本,更加低碳化。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在做好内容提供商角色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扩大我们传统出版的领域,拓宽我们的视野,就将会使传统出版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更新我们的手段。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去“+”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来帮助我们转型,帮助我们创造、创新价值,然而我们不可也不能忘记我们传播的对象还是内容,在信息向知识转换的过程中,即使是互联网也是无法替代我们的。更何况,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今天我们是在“+互联网”时代,那明天呢,也许就进入“+智能化”时代了。到那时,互联网也许就真的只是一种工具了!(www.xing528.com)

在“三论”中,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互联网时代“选择”将是传统出版的必然选择。此文从比较微观的视角,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指出传统出版业的编辑就是“选择”,出版就是“提供”。我们提倡服务,就是要为社会、为读者提供“选择”的服务,选择作者,选择内容,选择精品。因此,专业化就成了传统出版业在新技术时代坚守与变革的重要课题。这是以海量信息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出版所无法做到的。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就是“选择”,选择好的主题,选择合适的作者,选择好的表现形式,选择合适的读者对象。“选择”在这个意义上,让传统出版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优势。而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点,更突显了选择的必要性。不管是网络出版,还是传统出版,其主语还是“出版”,而出版的对象,就是内容,离开了内容,一切出版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就其本质而言,出版就是“提供”,编辑出版就是把经过“选择”的内容,通过经过选择的作者“提供”给合适的读者对象。内容是必须经过选择的,“选择”既是传统出版特有的优势,也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的必然选择,而“+互联网”正是传统出版“选择”的必然手段。

而要能“选择”好,必须提倡专业化,专业化的“选择”将成为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追求。特色、创新、品牌、精品无一不是来自专业化。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在自己长期精耕细作的领域里不懈探索、劳作,才有可能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可能打造出只属于你自己的品牌产品群,从而稳操在某个领域里的话语权,导引它的发展潮流。什么叫核心竞争力?只有不可替代才是核心竞争力的标志。笔者一向认为,一个名社,她一定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名品,也就是好书,一个是名编辑,也就是好编辑。不管是集团还是单体社,没有了精品和名编辑,你的效益再好,利润再高,也不会被历史所记载的。任何一部出版史,一定是由名书、名编辑、名社写就的。

最后我又指出,“选择”的专业化将成为传统出版业前行的重要手段。专业化的“选择”是对内涵的追求,而“选择”的专业化,则是对企业经营机制、发展途径、人才队伍培养的要求,是一种选择方式上的要求,这对专业化的“选择”将起到保障和推动的作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再次提出了“人”的问题——归根求源,在新技术时代,最核心的问题是一个“人”的问题。时代需要好编辑,事业呼唤有理想追求、具有复合型能力、能掌握运用新技术的好编辑。因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强调编辑知识的博、杂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具有专业背景、具备专门化知识的人才,这就给我们今天的出版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管理部门,关注人才培养,创造好的用人环境;要求出版人尤其是社长总编辑要带好团队,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要求高校以及企业实体与出版业要紧密联系,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出版业急需的人才。

“三论”的推出,可以说是我在出版面临新的形势新的变革之际,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产物,尽管我不是互联网领域专业人员,但是我以前瞻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以一个老出版人的身份去思考传统出版变革的发展态势和走向,以此来证明我本篇开始时提出的出版业是一个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而且或许一不小心,到退休才发现自己没有学好的行业的观点是成立的。

只要一天不离开出版领域,我将不会中断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学习,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